所以本次大会按照坐席排位,以3G为主的老牌企业和以4G为首的新兴通讯企业主导这次的通讯大会。本次讨论的主体以4G通讯为主,并开始争夺4G通讯的国际话语权。
毫无疑问本次的讨论最终成果不多,但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4G通讯在未来的重要性。对俄国通讯行业来说,终于摆脱国际通讯市场空白的尴尬境地,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以伊尔库斯克、喀山通讯和俄国第一大通讯Vimpel公司,已经开始增加大量的研发资金,为几年后的4G技术主导权而努力。
在2月份菲猴受到阿美莉卡的怂恿,继续在函夏南部海域岛屿提出争端,比起俄国的友好问题解决,菲猴可是继续得寸进尺,引起函夏高度的反弹与抗议。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菲猴的操作,这才让函夏掀起对俄国的一片支持,好感度顿时上升几个台阶。
2月奥观海任命函夏裔的骆先生为阿美莉卡新任商务部长,此举在外界的宣传中是对函夏释放合作的积极信号。也是奥观海的重要经济策略,在外交方面,则是加强与俄国梅姐夫这边的沟通,双方主要围绕削减战略导弹而进行二次沟通。
哈士奇国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在荷蓝降落时坠毁,造成多人死亡和几百人受伤。这个新闻引起欧盟对波音飞机的担忧,而欧盟也不会放过这样的绝佳时机,开始猛烈抨击波音飞机的问题。
在最新的几次航空采购订单中,欧盟的空客得到更多人的选择,而来自远东航空联盟公司的R919,也受到部分市场的考察范围,比如东欧、中亚、非洲和函夏市场的青睐。
拉脱薇亚的帕斯玛涅基大统领得到连任,成功挫败cIA扶持的另外一位反对势力,并且进一步清除一些分裂势力。这些分裂势力被成功引入远东地区进行安置。而本次的最新年轻选民,出现以函夏和北韩的移民家庭选票,并且占据总投票的3%。
根据北极星情报部门掌控的信息,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拉脱薇亚,还有立陶碗和艾莎尼亚。根据不完整统计,四年半时间,已经拥有至少100万人北韩和函夏的移民前往这里定居,而且他们还可以获得欧盟的认可。这些人员学习能力很强,在当地不但开餐馆、商店,还进入某些制造业进行就业。
这些人员的到来,开启了三国的内卷经济模式。而这样积极向上的发展,也引起德意志部分产业转移的喜爱。他们工作认真、可以接受加班、也能够主动承担更多任务,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欧盟圈内是属于最低工资档次的存在。
尼古拉看完这些信息也是无奈的偷笑,果然东亚圈的人都是内卷的代名词,走到哪卷到哪。当然这些人能够前往这里,也是会更加依靠俄国,毕竟这些人就是通过俄国渠道过来的人。虽然其中会出现一些二五仔,但背靠这么庞大的俄国,也懂得如何取舍。
一个多元化的或者俄国裔占据多数份额的波罗地海三国,才是尼古拉想要看到的。不希望你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必须要乖巧不要搞事情,在独连体内承担你应有的责任即可。
月底最后一件事情则是俄国的《工业大摸底》以及《我爱发明》,在俄国进行播出。为了充分调动俄国人的积极性,节目拉过来斯拉夫以及科学基金会的赞助。如果你的发明以及产品得到实际效果的检验通过,那么你至少可以拿到260万卢布到2600万卢布不等的奖金与资助。
2月底来自萨拉托夫州巴拉科沃核电站集群,第一代中微子实验室即将开始试运行阶段。中微子的研究,一直是粒子物理学中最前端的领域之一。这些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的微小粒子,自宇宙大爆炸以来便充斥于整个宇宙空间,是解开宇宙起源和物质构成之谜的关键。
巴拉科沃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位于巴拉科沃核电站附近,这里不仅是俄国核电事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微子研究的理想之地。实验室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为科学实验提供了宁静而稳定的环境。周边茂密的植被和清澈的溪流,仿佛是大自然对科学探索的默默支持。
走进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的水池和沉浸在其中的中微子探测器。水池中的水经过层层过滤,达到了极高的纯度,其电阻率接近18兆欧,透明度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当光线穿过这深蓝色的水时,由于蓝光吸收最少,水池呈现出迷人的淡蓝色,为这片科技圣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巴拉科沃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的核心是中微子探测器,它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包含有掺钆的液体闪烁体、普通液体闪烁体、矿物油以及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部件。这些部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探测系统,用于捕捉和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
当中微子穿过液体闪烁体时,会与其中的氢原子发生反应,生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子。正电子在液体闪烁体中迅速湮灭,发出闪烁光,而中子则会被掺钆的液体闪烁体捕获,同样产生闪烁光。
这些闪烁光被光电倍增管探测到并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测量闪烁光的强度和时间分布,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中微子的能量、方向和数量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液体闪烁体的透明度对于中微子探测至关重要。巴拉科沃实验所用的液体闪烁体经过精心配制和纯化,其透明度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不仅提高了探测效率,也为后续的中微子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拉科沃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从05年初提出实验方案到09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科学家们历经了长达4年的筹备与建设时间。在这期间,他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包括实验场地的选择、探测器的设计与制造、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多个方面。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