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八十七章

四方使节

赵承礼身负使命,从朝鲜搭乘商船来到宁波。

还没有下船,大夏朝廷就知道了。

在明代的时候,宁波是相当重要的一座港口,即便是在夏朝宁波也是很重要的港口,特别是东方诸国的朝贡的使节,如果是从海路来的话都是从宁波来。

赵承礼本质上是冒充朝鲜使节。但是一到宁波就打出朝鲜使节名头,也看见了其他国家的使节,细细打听了一番,才知道,从宁波来得使节就有三个国家,除却朝鲜之外,还有日本,琉球。

日本虽然处于德川幕府时代,锁国令已经下了,但是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主要针对的是西方人,甚至郑家独占日本航行,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日本对外国的事务,绝非完全无知的,甚至还有官方贸易船只,也就是朱印船在郑家的庇护之下,游走在南洋,甚至与越南,暹罗等国家有贸易往来,而这些朱印船除却贸易任务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收集各方消息。

对夏朝来说,日本已经观察很久了。其实双方虽然没有官方交流,但是其他方面的交流从来不少。

只是之前夏清之间的局势还不是太分明。但是在安庆之战后,谁都能看得出来,夏请之间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

故而德川家也派出一位本家子弟来南京。

不过,日本这一次来,没有附加的要求,更多是看看而已。随即赵承礼打听出来,这为德川家的子弟很是低调,低调到几乎没有存在感。

也是,浙江的民风民气对日本一点也不友好。

比如对很多人来说,倭乱相距并不是太远。

而琉球尚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琉球国太小了一点,故而他对大陆之上一心半点的变化都非常的重视,在罗玉龙北伐之前,就来过一次,换了王印,将大明赐给的王印,换成了大夏赐给的。

这是第二次,如果不是因为北伐大败。琉球人恐怕想要一年一朝贡了。

不过,当赵承礼来到了南京的时候,才发现南京不仅仅有他们三国使臣,多少年都没有启用的南京四夷馆几乎都住满了。

除却朝鲜,日本,琉球三年之外,还有荷兰人,安南人,暹罗人,等东南亚小国。

荷兰人刚刚在澳门敲定了合约之后,立即加开始了与中国大规模贸易。当然了因为欧洲和平而到来的大规模贸易潮,还有些时日,但是这并不妨碍,荷兰人在南京事先布局。

还有安南三家,郑氏,阮氏,莫氏。这三家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太好的,故而分成了三拨站了好大的地方。

至于暹罗,占城,等地也零零星星来了几个人。试探的意味非常浓郁。这也是荷兰人与夏朝开战的影响。

特别是林察在安南南方,建立一处军港,还停留了两三艘船驻守,虽然人数不多,实力也很小,但是对南方的小国,却很快意思到了天朝的存在。

让他们回忆起当年大明朝的威势来。自然要派人来探探口风。

赵承礼虽然负有特殊使命,但是夹杂在这个各路使节之中,并不是太起眼的,他倒是想单独见张轩一面,但是大夏礼部的官员一直搪塞。一时间让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是他不知道,这并不是礼部的人再拖延,而是内阁内部又争执,也就是大夏外交政策还没有订下来。

就这些使臣来说,到底以臣属来接待,还是以外国来接待。这一点在内阁内部有很大的分歧。

南京紫禁城大殿之上,内阁,枢密府大员都落座了。

“薄来厚往,是先朝之弊政。”姚启圣正在说道:“而今朝廷钱粮紧张,正在做明天的预算,我粗粗一算,明年的窟窿还是不少,如果今日非常项有,钱逆案贼脏,国债,以及卖盐场的收入。这三项,就抵得上今年的正税了。即便如此,朝廷开支还是不足,如果仅仅是几个戏子一般的使节,就花一大笔钱,这笔钱礼部去想办法,反正我户部是不批的。”

张轩直接敢于户部事务之中,预算决算这两个概念,被张轩郑重的提出来了,实际上古代未必没有这样的财政计划,但是并没有那么强调而已。

张轩确定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算是一个财政年。从十月到年底之两月之间,户部就要忙一件事情,就是决算。而这个决算,被冠以一个古代的名称,叫做上计。这些资料要在正月十五后,朝廷开衙理事之后,朝廷商议的第一件大事。

如果户部做不完的话,那么只好将整个年假加班了。反正也只有十天而已。

而在正月内阁通过之后,户部就要编写出年的会计录,存档。然后开始根据上一年的数据,编写明年的预算,在秋收之前,内阁通过之后。于当年十月开始执行。

只是张轩想的很美。但是想要完成这样一套体系是相当困难的,姚启圣估计,三五年之内,预算都不可能做得多准确的。

估计也唯有全国丈量过之后,这预算才能精准一些。

昭武元年财政年是以十月开始了,而今已经到了年底,仓促之间编写出来的预算书,简直是错漏百出,姚启圣不得不每天处理。火气相当大。

文安之轻轻咳嗽两声,说道:“即便如此,诸国诚心来朝,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姚启圣说道:“这是礼部的事,与户部无关,明说了今天预算之中,就没有这一项。”

张轩也听明白两人的心思。

文安之态度摆在那里,就是想要继承朱元璋,厚往薄来,以怀远人的政策。而姚启圣本身对这个政策没有多少反感,他唯一在乎的是钱。

只要不花钱,就随你去。

但是想要花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陛下。”文安之说道:“臣知道户部有些为难,但是总不好让远人薄中国。”

文安之此言一出,姚启圣不说话了。就等张轩决断了。

张轩说道:“朕在广州的时候,听过一个笑话,我听说在广州有一群人,常年准备一些外国人,训练礼仪,等待时机,等前朝有什么大喜日子,纷纷以使节的名义,朝见,然后领前朝一大笔钱。”

“甚至还有一些商人,胡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国家,自称国使。那几根一些货物,就能换十倍中华财务,却不知道这些事情有什么没有?”

张轩这话揭穿了一个万国来朝的面纱,从唐时到而今,广州假造使臣,几乎都做成产业链,记录在案的使臣,最少有一半都是从广州城内给制造出来的,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有。”文安之说道。

大明士大夫也不是傻瓜,很多使臣也不可能伪造得十全十美,但是很多时候皇帝需要这样的使臣,似乎办宴席,没有几个类似于倡优的外国使臣,就不舒服。

或许皇帝本人不知道,但是下面人却不全是傻子。

所谓之瞒上不瞒下。

张轩说道:“如此做,就不让远人轻中国了吗?”

“这------”一时间下面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朕还听说,如朝鲜,安南,日本等国,对天朝称臣,但是关起门来,却自己称皇帝,各种御用逾制。却是有没有?”张轩说道。

“却是有的。”别人都不会说话,但是作为礼部尚书。文安之不得不说话。他也知道这其实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没有人捅破而已。张轩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文安之不敢不承认。

VIP小说推荐阅读:凤逆天下北月篇流氓帝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完美世界之武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大秦:寒门小娇妻英雄恨之帝王雄心黑铁之堡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带着系统来大宋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漫威之DNF分解大师沉默的战神长生界魏武侯蜀汉儒将,亦争天下第一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锦衣黑明堪破三千世相大明最强皇太子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成为一代剑仙后,换了权谋副本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明末,弃子翻云覆雨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奋斗在新明朝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星宿典藏录:幽冥契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大乾杀猪匠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嘻哈史诗看古今阿斗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从原始部落到清末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大明望族那年那景那些人
VIP小说搜藏榜: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寒门科举小懒娃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刚穿越,就在敌国公主床上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VIP小说最新小说: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