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是夜,睢水之北,马蹄声阵阵。

惊扰的部分曹军难以安歇。

第二日一早,消息便已传来。

袁谭所部五千人,自雍丘东的滑亭渡过睢水,正前往雍丘而来。

“果然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袁谭好侄,就让你我再次阵前交锋吧!”

曹操得知之后,开始调拨兵马。

夏侯渊留守大营,防备雍丘的张超军。

自己带着王忠、娄圭、史涣、曹洪、路招、刘岱等将,选精兵一万。

雍丘之东,是一片平原荒野。

曹军自河流向南,排出了长蛇阵。

看上去刀枪林立,旌旗飘摇,连绵不绝。

从地平线上看去,密密麻麻的都是黑点。

在阵形的两侧,各有一千人的骑兵。

斥候不断来回奔走。

此刻,各将在本部带兵,曹操和娄圭位于中军,史涣在侧护卫。

“子伯,此时可有良计?”

曹操看向东方,正看到袁军迤逦而来。

娄圭远远的看着袁谭军的阵形,道:“孟德,袁谭并非不知兵之人,阵形行走,来往斥候,都没有问题。

雍丘少山林,设伏绕行的均不可能。

目前的情况,只能两军阵前搏杀,看看谁的阵形变化更多,谁的士卒更精锐!”

曹操点点头,细长的眸子闪现出难以言说的阴鸷。

他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

他的士家制度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屯田也是建安年间才开始的。

但在这里,因为袁谭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很多事情都提前了。

兖州之乱,目前他最可惜的便是士家制度。

可想而知,如果士家制度正式实施。

士卒们为了家眷,绝对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在徐州的这场大战,绝对不会如此惨败,甚至有可能逆风翻盘。

当然,对于袁谭军放风陈宫张邈叛变,对他的部下士气造成极大影响。

现在想想,从时间节点上看,定是袁谭这奸诈小儿的流言之计。

只不过巧合的是,张邈和陈宫真的叛变了。

对于陈宫的叛变,曹操隐隐还是有些预期的,毕竟对方一向自傲。

他杀死边让之后,陈宫情绪变化很大。

但是张邈的叛变,实在是曹操没有想到的。

谁叛变他曹操都可以,唯独你张邈不可以!

我们多少年的兄弟情,袁绍多次要杀你,是我屡次好言劝说,方才护住你。

我这么爱你!

你怎么能负我?

你怎么能负我!!

既然如此。

曹操下定决心,一旦攻破雍丘,要送张邈三族人下去陪他。

......

在曹操眯着眼睛迎着风,心思百转的时候。

袁谭所部也抵达了曹操选择的战场。

这个时候,并不是说袁谭军一定要在此战场与曹军对弈。

他甚至可以就地列阵安营下寨,或者撤退,或者绕行。

战场之上,没有定数。

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做什么。

或者说,曹操也不是一定要来阻击袁谭,他完全可以龟缩在营寨之中,据险防守。

只不过,将军的每一道命令,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他的军队,影响他的将官。

军队是一个整体,但这个整体,还是由人构成。

就比如再晚几十年的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战。

司马懿在吃过一次惨败之后,遇见诸葛亮就是据险防守。

这是最好的选择,但当时魏军的将领和士卒却坐不住。

最后不得不演出,千里向曹睿请示出战不出战的戏码,如此才压得住军中那些将官和士卒。

其实面对不出战的司马懿,诸葛亮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诸葛亮可以选择强攻。

但是,强攻的损失,是诸葛亮无法承受的。

诸葛亮只想打比较公平的阵地战。

这就导致两人耗了下去。

最终事无巨细的诸葛亮,没能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并不是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如司马懿。

只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

......

就像秦国打赵国一样,各方面都领先于赵国,但是廉颇就是死守,你怎么办?

虽然杀了不少人,但是秦国就是赢不了。

最后只能设计把廉颇换掉。

后世很多某音大师,张嘴就要给赵括翻案。

翻来翻去说不出什么哗众取宠的东西后,就把锅栽到廉颇那里。

什么赵国粮食吃完了,什么不打不行了之类,好像都亲眼看见一样。

我们虽然不以结果论英雄,但也不能随意发挥想象力。

如果赵国真的必须要打,那秦国何必费尽心机的把廉颇换掉。

换上来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过大兵团统兵经验的赵括。

真以为所有人都是韩信啊。

......

换句话说,司马懿要是敢进攻诸葛亮。

诸葛亮绝对开心的跳起来,据什么险防什么守,然后运动战打的司马懿叫爸爸。

很多战争之所以打的看不懂,大概率就是有人瞎指挥。

安史之乱,没有李隆基两次神级助攻,安禄山早就被灭掉。

至于节度使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若是能沉下心来,未必解决不了。

其实唐朝最大的问题,还是疆域太大,但以唐朝的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疆域的问题。

想统治全世界,火车、轮船先发明出来再说。

并不说你打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你的了。

如何维持统治才是关键。

......

曹操和袁谭两军相距四里左右的时候,双方开始很有默契的开始调整阵形。

古代打仗,除了那种野路子和农民军起义。

凡是有正式编制,和经过训练的士卒,都是形成一个个的阵列。

而阵形,则由这些一个个的小阵列组成。

汉末大的作战独立作战单位是部,一部一千人,设牙将,或称千人督。

如袁谭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以一部摆成一个方阵。

小的作战单位,是曲,一曲有五百人,设曲长,或称军司马。

再小的作战单位,是屯,一屯有一百人,设屯将。

一屯分两队,每队五十人,设都伯,或称队率。

队率下面有什长,有十人。

再者伍长,有五人。

这个基本上就是一个营帐里住多少人......

当然,这个都是一些文字上的查阅。

彼此之间也有很多矛盾,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

就算是正确答案,实际上的编制,根据情况和时间的不同,也是有变化的。

古代带兵编制之类的可操作性还是有的。

如将军下设司马和长史,但后来脑子一拍,就可以多出一个别部司马。

至于乱世之中,各种官职就更是层出不穷。

曹操不说,刘备就喜欢起名字。

而且刘备特别喜欢给赵云起。

什么牙门将军,留营司马......

......

曹操军有一万人,路招和刘岱各率一千骑兵位于左右两翼。

曹洪、王忠率领五千兵卒位于前列。

曹操、娄圭和史涣率领三千精卒居中。

步卒中,千人的大方阵有三个,其他的都是一些五百人,百人的小方阵。

密密麻麻的遍布战场,犹如星罗棋布,阵势严整。

从前方的角度看,南北的战线足有一里半。

举目望去,可以说都是人。

位于左翼的刘岱拢了拢马匹。

他看向袁谭军的时候,神色有些飘忽。

眼前都是人。

随后他又看向了睢水。

眼前的都是水。

VIP小说推荐阅读:凤逆天下北月篇流氓帝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完美世界之武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大秦:寒门小娇妻英雄恨之帝王雄心黑铁之堡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带着系统来大宋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漫威之DNF分解大师沉默的战神长生界魏武侯蜀汉儒将,亦争天下第一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锦衣黑明堪破三千世相大明最强皇太子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成为一代剑仙后,换了权谋副本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明末,弃子翻云覆雨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奋斗在新明朝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星宿典藏录:幽冥契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大乾杀猪匠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嘻哈史诗看古今阿斗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从原始部落到清末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大明望族那年那景那些人
VIP小说搜藏榜: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寒门科举小懒娃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刚穿越,就在敌国公主床上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VIP小说最新小说: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