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在梦里到了一个光怪陆奇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人们不需要结婚成家,不需要工作挣钱,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人都没有生老病死的烦恼,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
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寿命和时间,可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传送阵和飞行车等许多神奇的交通方式,他去了十几个不同的星球,看到许多过去没听说过,从来没想象过的奇妙景象。
所有不可想象的事情,看上去都那么真实,曾凡慢慢适应了那个世界,游览腻了就随便选个地方停留下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影响别人,做什么都可以。
影响别人的事情他也做不了,并没有人来干涉他,而是存在一种无影无形,又无所不在的限制,不过这种限制对曾凡来说,几乎等于不存在。
他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当然更不喜欢去干涉别人。
时间在这里好像真的无穷无尽,曾凡一直不睡觉也不感觉困,一直不吃饭也不觉得饿,所有生理需求在这个世界都可有可无,他可以专心的去做一件繁杂至极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一直到做完为止。
对他个人来说无穷无尽的时间,在别人眼中仿佛只是一瞬间,他可以和别人谈话中忽然停下,去做其他的事情,想起来的时候再回来继续,竟然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别人也是一样,也可能在他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同时做着其他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脑筋似乎都开窍了,学习什么东西都特别快,任何曾凡感兴趣的知识,都能很快学会,因为时间无穷尽,在感觉上似乎只是很短时间就学会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的时间,曾凡都忘记身在梦里,忽然就醒了过来。
看了一眼墙上夜光的石英钟,才早上五点多,窗外的天色还完全黑着。
感觉完全没有了困意,曾凡翻身坐起穿上衣服,将沙发上的被褥叠起来,塞进靠背隐藏的储物箱里面。
醒过来后才发现梦里的事情有多离奇,很多地方不合常理,那些稀奇的记忆似乎在逐渐模糊消退,就是不知道里面学的东西还记得多少。
曾凡拿起茶几上的笔记本电脑,继续昨天刚开头的设计,不知道是刚刚睡醒头脑特别灵光,还是梦里学到的东西没忘干净,很多昨天没想到的细节都能涌现出来,他很快就全身心投入了进去。
原先计划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的设计,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竟然基本都做完了,剩下的只是要根据电子设备的详细尺寸进行一些微调。
床的主体还是以木头为主要材料,很多大小结构需要榫卯组合,至于屏幕和电动组件价格可能更贵,也只是辅助的东西,预留好位置,安装起来容易的多。
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曾凡感觉到肚子开始闹腾,出门上了次厕所,回来后烧水煮方便面,顺便洗漱。
忙碌一阵后,肚子不再闹腾,曾凡慵懒的靠在沙发上刷起手机,为他的床铺挑选合适的配套电器。
原先他的想法安装一个自动旋转的投影仪,四面幕布想看哪边投影到哪边,可是在网上查询了一下,投影仪花样繁多,却大多都是固定式,旋转的也有,样式很少,跟他的期待差了太多。
好的投影仪价格太贵,不是他能消费的起的价格,便宜的光源容易老化,使用寿命堪忧,真正适合他的还是显示屏效果最好,八十五寸超高分辨率柔性屏也不过几千块,搭配一套差不多的立体声音响安装在床铺周围,也能满足他百分之九十的期待了。
曾凡不是电子发烧友,秉持够用就行的原则,这玩意更新换代太快,花多少钱也跟不上潮流。
确定了电视和音响后直接下单,有了实物大致尺寸后,他的设计图也能确定下来,可以动手打造了。
十年前刚痴迷木工的时候,曾凡各种木料都买了一些拿来练习,不过那些名贵的花梨紫檀之类价格太贵,他也就是买些下脚料,练习车珠子,做一些袖珍模型。
做大件家具的木料,他还是以榉木、鸡翅木、樟木、枣木为主,这么多年东西没做出多少,这些木料倒是陆续买了不少,堆放在院子东侧小屋里。
现在准备动手做床,这些木头可以派上用场了,差也差不了太多,反正现买也不费事。
曾凡储存的木料里面,楠木做主体材料最好,可惜价格太贵,他收集的都是小块料,只能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格子装饰,能用的大块木料也就是榉木和樟木,鸡翅木和枣木同样没有太大木料,更主要的是木质密度不均匀,做床板床柱都不合适。
将选好的木料搬到西屋,曾凡开始按照设计图纸一块块规划木料用途尺寸,划线做标记,兴致勃勃的忙活起来。
电脑上的详细设计图也只是床铺的形态和各部分尺寸,至于哪一部分用什么木料,是整块还是拼接,这些都需要他实际做的时候再根据现有木料进行选择规划。
木材的实际特性、要承担的功能、分割后的花纹颜色、长时间的收缩率、变形情况等等,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很多,难度和在他沙发厂的工作差异很大。
厂子里的沙发框架主要以松木和桦木为主,搭配密度板、胶合板等不同成本的人造板材,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综合成本,原材料都是批量采购标准尺寸的方料板料,在厂里用半自动设备进行分割,出来就是设计尺寸,不会有太大误差,工业级设备裁料速度当然也快得很。
曾凡这里是手工作坊,没有大型设备,木料需要精打细算的使用,他还要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兼顾实用性和耐久性,每一块木头都要仔细研究后再划线分割,挖槽开榫,关键的地方浪费一块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效果。
当然,这种精打细算考究之处,也正是木工活儿的魅力所在,不计成本的堆料做出来,也就没那么多乐趣了。
架子床起源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形成体制,大面积流行起来。
传统的架子床按照床上支撑柱数量分为四柱床,六柱床,四柱床就是四角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的床顶,也方便挂帐子,正面没有围栏,其余三面有围栏,是最简易的架子床。
六柱床就是正面多两根支撑柱,支撑柱和角柱之间多一部分围栏,看上去更大气一些。
后来又演化出八柱、十柱、十二柱的架子床,月洞型架子床,还有结构更复杂,用料更昂贵,做工更考究,像一个小房间的拔步床。
曾凡是准备做出来自己用,要兼具美观和实用,他最初选择的模板就是外形很漂亮的月洞架子床,后来考虑到要安装大屏幕,环绕式音箱,电动床帐,需要在上下增加箱柜空间,方便安装和隐藏这些设备,就要增加支撑强度,于是采用了十二柱设计,四角四根支撑柱,每面再两根支撑柱,确保有足够支撑力度。
他的房间面积不大,秉持着实用主义原则,床板下面,四边围栏内部都设计了储物空间,又增加了结构复杂度。
设计的结构再复杂,也得先从最下面的床脚床板做起,这次动起手来,曾凡感觉思路清晰了许多,动手精准度也提高了。
整张床详细设计图仿佛印到了他的脑子里,所有参数不需要再看电脑,用到就能想到,省去了不少查询时间。
分割木料挖槽开榫的时候,下手更有准头了,这也让他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动手的兴致更高了。
原先他对木工慢慢丧失兴趣,主要还是眼高手低,想着做出更复杂的东西,可是手上功夫达不到,总是反复出错,久而久之越来越懒得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