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面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
“疯了吗?凭什么让你一个人承包远宝的票房?”
“你算老几啊?”
“看不到群规吗?不能不经商量直接自行干涉远宝的所有行程和活动!”
第一个发言的粉丝,被各种谩骂。
甚至都有群友想要将这名粉丝给踢出群了。
对了!
这个群正是前面就出现过的陈远在华夏的富婆粉丝后援群。
这个群里的粉丝,确实都是真正的富婆。
她们到现在为止,其实没有在公众面前展现过什么实力。
不过,私底下,这些富婆确实做了一些事情。
他们买下了一颗行星的命名权。
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陈远”了。
最近,还有个富婆家里准备买一艘被淘汰的航母。
她准备将这艘航母命名为“陈远”。
除此之外,群里还有个富婆买了几个海岛。
这几个海岛被命名为“陈远海岛群”。
是的!
这些富婆确实不接地气。
干的事情都不像是人能干的。
正因如此,她们干的这些事情,基本不会有普通人知道。
此时,这些富婆们正在争吵,吵得不可开交。
她们都想要成为“为陈远补全一百亿票房”的那个女人。
她们为什么会这么积极?
实在还是因为陈远太争气了。
根本就没有需要她们帮助的地方。
作为“妈妈粉”,又有足够的能力。
这些富婆们从陈远出道到现在,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为陈远做过。
好不容易有了个表现的机会,怎么能不激动?
幸好,此时群主开口了。
“都不要吵了。”
“远宝的电影还没上映呢!”
“你们怎么就知道远宝的电影拿不到一百亿票房?”
“你们对远宝这么没有信心吗?”
群里一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
没富婆敢说话了。
这时,群主继续说道:“要是到时真出现意外,我们再动手也不迟。”
随着群主这一句话的落下,群里立即又热闹了起来。
“到时候让我来!我认识几家院线的老板!”
“可以让他们帮忙!”
“还是我来吧!我可以直接包场,组织全国中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
“这么麻烦干嘛?”
“到时候,我让我爸公司的员工,以及我几个叔叔伯伯公司的员工,免费去电影院看电影就足够了!”
“……”
这个群里现在的聊天记录要是被曝光。
大概率是会被挂到热搜上,很久很久的吧?
……
陈远倒是不知道自己粉丝中间有这么一群富婆。
在《流浪地球》定档后,陈远紧接着发布了《流浪地球》的预告片。
陈远截取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画面。
刘启穿梭在充满了年代感的地下城。
他带着赵今买开着战车在满是冰雪的恶劣天气里,狂奔。
地球和木星相撞,全球展开饱和式营救的时候。
吴孟大的牺牲。
以及那一场场触目惊心,充满震撼感的爆炸。
硬科幻和软科幻很容易区分。
前者有实实在在的大场面。
不是用故事或者所谓情感来支撑内容。
而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来支撑起整部电影的框架。
这其实也是很少有导演会拍硬科幻电影的原因了。
一来,正常的导演没这么高的文化水平。
他们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支撑起一部硬科幻电影。
二来,投资很大,风险太高。
三来,工作量太大。
拍一部硬核科幻电影的时间,早够他们去拍好些部烂片,恰到更多钱了!
当然,一旦能拍好硬科幻,绝对会是炸裂的。
这不!
当《流浪地球》预告片刚出来这会。
整个网络就炸了。
“卧槽!这场面太宏大了吧?”
“看起来太真实了!”
“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究竟是多少?”
“不说了!坐等《流浪地球》上映!”
“到时候,我一定要去电影院享受享受!”
说起来,陈远的电影几乎就没宣传过拍摄成本。
这其实是很多大制作都会特意进行宣发的内容。
投资大,往往就意味着制作精良。
再不济,也说明了,制作方非常在意这部电影。
这是在告诉观众,你们大可以放心去看!
我们都花了这么多了。
拍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事实,却往往和以上情况不同。
在地球上,特别是最近一些年。
越是所谓的大制作,就越是一坨!
此时,其实最感受到震撼的是外国网友。
像是漂亮国的影迷们。
他们当然看过科幻片。
看过各种各样的特效。
但是,他们很少能看到这么真实的画面。
“卧槽!这座地下城是实景拍摄?”
“不是吧?你说陈的那辆战车是真实存在的?”
“不是特效?”
“陈……果然是实景拍摄狂魔!”
“他果然能为了视觉效果,可以不计较成本!”
“上帝见证,我现在是真迫不及待想要进入电影院了!”
“我感觉陈又要创造一个奇迹了!”
漂亮国大制作电影,画面当然足够炫酷,炸裂。
但好莱坞的大制作,很多时候用的都是特效。
追求实景拍摄的导演越来越少了。
在电影里能看到实景拍摄的影迷自然也越来越少。
实在还是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特效越来越逼真。
实景拍摄越来越鸡肋。
归根到底,其实也就两个字:成本!
花费大几百万去拍个爆破大楼的画面。
谁知道能产生多少效益?
不如直接上特效!
这其实是电影拍摄的进步。
但或许这也会有可能造成电影拍摄的一种衰落。
究竟谁对谁错,大概只能交给时间了。
……
这个晚上,《流浪地球》的预告片出现在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网络上。
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霸占了这三十多个国家的娱乐头条。
大部分影迷都对《流浪地球》表现出了强烈的观影意愿。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流浪地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热潮。
陈远的初期目标算是达到了。
接下来,就要看《流浪地球》的质量了。
又或者说,接下来要看的是,全球影迷能否接受,能否理解《流浪地球》了。
说到底,电影终究还是要回归内容上。
即便拍这部电影的人是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