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幽梦很满意大队长的强势,总算立起来对付顾家兄妹了。
有个军人对象除了名声好听,又不能左右大队长的思想,大队长才有资格管教知青。
顾家兄妹不想着讨好大队长,整天想着和他作对,明摆着作死。
这次她要袖手旁观,是时候给顾裴川一点教训了,让他深刻的明白,不能因为仗着她喜欢他,就恃宠而骄,非他不可。
她叶幽梦生来高贵,多得是优秀男人选择,她能在百来个男人中,挑中普通门户的顾裴川,让顾家鸡犬升天,他们就该感恩戴德了。
顾裴川不怒反笑,“呦,这是光明正大的针对我咯,有靠山撑腰就是拽。”
因为叶家打过招呼,公社领导对秦国盛很热情,足以让秦国盛飘了,越发认定叶家的权势,“顾裴川,这是公社领导的安排,你不服尽管去告我,但我告诉你,不管你做什么都白搭,公社领导会保我,而且还承诺我,下个月就能升职,我要去做公社领导了,我比以前的秦文彦更优秀,前途无量。”
大队长装都不屑装了,他要向叶家人表明一个态度,以后才能得到叶家的照拂,说不定还能高攀上叶家夫妻的干女儿,据说是特殊部门的女首长。
这泼天的权贵,终于轮到他了。
“叶家的疯狗罢了,小小魏家叶家,小爷还不放眼里,只是爷低调,不屑炫耀,小爷真炫起来,十个魏家都不可够看。”顾裴川有骄傲的资本,京市上五世家的威名不是盖的。
盛楚璇一脸的鄙视,“别说叶幽梦了,就是真正的魏家女,都配不上顾裴川,用古人的话形容,他就是太子爷般的存在。”
秦国盛只当他们是垂死挣扎乱吹牛,“他是太子爷,是破落户家的公子,你以为你们是权贵,能越过沪市大世家?能越过特殊部门的首长?老子告诉你,魏家的靠山就是特殊部门的女首长,因为我有靠山,公社领导不敢得罪我!”
桂花婶像是扬眉吐气一般,指着三四房的鼻子骂道,“三四房的,还有你们个不孝子不孝媳,给老娘听清楚了,大房马上飞黄腾达,我家爱宝以后可是当官的命,你们这些分家的,休想来沾染半分好处。”
“顾小妹,别以为有个军人对象就万事大吉了,你对象没有人家女首长厉害,估计就只是个伙头兵。”
三四房等人面露嫌弃,毫无半点羡慕之情。
女首长不就是绾姐,他们还知道顾知青和龙凤胎也是首长。
大房真是能耐了,作死到正牌首长面前。
叶家父母和叶幽梦是怎么有脸胆敢炫耀,说自己和首长关系好,是干女儿,是好姐妹?
他们就不怕哪天谎言揭穿,颜面尽失?
“断亲,赶紧断亲,谁稀罕你们的靠山,不断就缠着你们吸血!”三四房猛翻白眼,“说得好像这年头谁没个靠山一样啊。”
秦国盛愤怒又郁闷,这三四房的反应不太对啊。
桂花婶坚决不允许其他房蹭好处,“断,立刻断。”
于是,牵扯已久的断亲案,终于彻底落幕了。
大概是怕三四房黏上大房,秦国盛当天就开好证明,签断亲书,等秦婆子发现后,已断亲成功。
秦婆子为此大闹一番,无奈事已成定局,她是偏心大房,不代表她想断亲,断了亲,以后不能插手三四房女儿的婚事,不能卖了孙女卖钱给爱宝娶媳妇。
断亲,意味着少了每月孝敬的养老钱,她以后再不能使唤三四房伺候自己和大房了。
于三四房而言,断亲象征着新生,是富是贵都与大房无关了。
秦婆子眼见母子离心,不知怎的,一颗心愁得慌,自从那天看到那两个人,导致她每天过得提心吊胆,总觉得将来还有坏事要发生。
秦国盛期盼中的痛哭流涕,后悔万分没看到,反而看到其他房如释重负,好像摆脱病菌一样,心里很是不满,遂将这股火气发泄到顾裴川身上,“我就拿捏你怎样,明天开始给我干苦力,如果你迟到的话,那就……”
顾裴川抬手,凉凉打断他的话,“小爷不干了,爷摆烂了,爱咋咋滴。”
盛楚璇立刻附和,“老娘同样不干了,随便你卡评语,少了你的介绍信,我们照样畅通无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关不住我们。”
“你有种,老子看你能硬气到什么时候?”秦国盛气懵了,决定回去先记上一笔,再去向叶家夫妻邀功,差评落下,前途尽毁。
顾裴川平静淡定地开口,语气带着高位者的压迫感,“秦国盛,珍惜仅剩的时光,下一次,小爷会亲手抓你。”
叶幽梦傻眼了,顾裴川宁愿回不了城,都不愿低头来求她?
“顾裴川,你真的甘心被困在村里当泥腿子?”
顾裴川经过她身旁时,冷淡地丢下一句,“与你无关,回城多得是办法,想要我觍着脸求你,咋不上天?”
叶幽梦被怼哭了,捂着脸跑回家。
顾裴川看都没看一眼,正式开启摆烂生活。
偶尔卖卖货,打打猎,下地干活挖水渠,那是不可能的。
隔天早晨,村民们都忙碌地挣工分,唯独顾裴川和盛楚璇真不来。
秦国盛昨晚得了叶家夸奖,今天原本气势汹汹来找茬,谁知没找到人,反而听村民说,顾家兄妹一行大清早就去城里了。
“没有介绍信,顾知青和盛知青怎么能去?是不是能举报啊?”桂花婶绞尽脑汁给丈夫支招,“去派出所还是小红队举报?”
秦国盛没好气地驳回,“你傻啊,唐队长和小红队跟顾家兄妹关系好,他们不管这事!”
最后还是林诗薇提议,“那就去公社或知青办吧,总有一个会管的。”
叶淮理让司机送秦国盛去趟知青办,秦国盛在路上已经幻想着知青办谴责愤怒的画面,到了地点直接找了知青办主任,“主任你好,我是胜利公社水清大队的大队长,我要跟你们反应两个知青,不服教不听从村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