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惊鸿颔首,说道:“你想怎么做?”
这话一出,理所当然的简姿都有些懵:“你听懂我的意思了吧?”
“懂啊。”古惊鸿道:“所以你想怎么做?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乖乖,那口气就像是在说今天的饭他请客,根本不是推翻朝堂要造反的样子。
太理所当然了。
简姿吞了吞口水:“我以为你要跟我说什么家国大义如何如何……”
“你所在的阵营,就是家国大义。”
古惊鸿微笑,给小姑娘斟茶,随即道:“你的族人没有告诉你有关血脉的事?”
端茶的手微微一顿,简姿惊讶抬眼:“你知道?”
古惊鸿微微一笑,先饮下杯中茶。
简姿忍不住喃喃道:“你知道的太多了。”
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灭口啊。
“若你不安,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古惊鸿压低嗓子道:“我不是人。”
“那你是啥?”
“我是狐狸精。”
简姿一脸不信,把古惊鸿的脸推开:“难为你了,撒这么大的谎来哄我。”
一般人都想不到自己是个狐狸精。
但怎么说呢……这姿容,确实挺好看,像个男狐狸精哈!
古惊鸿:“……”
这年头,自爆还没人信了?
简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们李氏想要征用你的情报网,事成之后,必然……”
“重谢”二字还没出口,古惊鸿就已经抬起手来制止了简姿后面的话。
“我不需要你们感谢我。事情成了那是你们的本事,事情败了,我带你走。”古惊鸿认真道:“只一样,我给你兜底,生死大事,你决不能瞒我。”
简姿眉眼微抬,似乎很是惊讶古惊鸿会在这件事上较真。
什么叫做生死大事?
不就担心简姿擅自做主,再弄出些什么来?
“好。”简姿倒也应了。
二人叙话的功夫,就看到外头烛火逐渐熄灭,打更的声音响彻整个街巷。
“不早了,你若还想寻我,明日再议。”古惊鸿说着,将小豹子放在简姿的怀里,兀自翻墙离开。
简姿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摸了摸怀里软乎乎的小豹子,轻声道:“他是狐狸精,那你呢?以后会成为豹子精吗?”
小豹子一脸懵懂无知,抬起眼皮看了看香喷喷的女主人,就重新趴伏在她怀里睡觉。
简姿很是好奇:“你怎么像个小猪啊,那么能睡。”
小豹子气鼓鼓地抬起尾巴甩了甩,轻轻地碰了碰简姿的手,就重新软下来睡觉。
简姿明眸忍不住弯弯,笑出声来。
次日一早,李明昭起来就去了城东做得最好吃的那家包子铺,给自家表姐买包子。
家中人说过了,不论如何,一定要在长安城里照顾表姐。
但是照顾到什么时候,却没说个定数。
可李明昭知道,他们说的那个时间点,一定会出现,就像表姐说的,他们所渴求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似得。
“哎,这最后一笼了啊,都别跟我抢!”李明昭激动地把着铺子面儿,直到人老板将包子打包送过来,李明昭这才让其他人继续往前冲,否则谁都别想越过她!
小姑娘的泼辣快在这一条街出了名。
毕竟已经跟古惊鸿搭上线,李明昭是半点都不装了。
古惊鸿听说之后,立刻就召集来两个打手……不对,应该说是护院。
简姿坐在桌边练字的时候,就看到古惊鸿带着两个陌生的姑娘走进来。
“额,这两位是?”简姿好奇地歪歪头,发现这对儿姑娘居然是双胞胎。
“苏青,苏紫。”古惊鸿道:“我从武道世家请来的打手,专程照拂你们。有什么需要跑腿的,例如去买买包子的事情,可以请她们代劳。”
正塞了一嘴包子的李明昭瞬间噎得吃不下了。
而在简姿怀里的小豹子则啃包子馅儿啃得满脸都是。
简姿似笑非笑地瞥了李明昭一眼,随即对古惊鸿道:“有劳,留下吧。”
院子里其实是有几个仆从的,只是简姿不信任他们,一般吃食、重要的物件,都是让李明昭代劳。
古惊鸿也已经察觉到,简姿这一世的身体状况不大好,既不能久站,也不能劳累,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较为虚弱的姿态或站或躺。
他还不知道简姿的血脉是什么。
苏青和苏紫对两个姑娘行了礼,便一人跟着一个,保护二人的安全。
李明昭平时活泼惯了,还没被人这样保护着,怎么都不习惯,最后央求简姿把苏紫也带在身边,都保护自家表姐得了。
简姿拗不过李明昭,无奈道:“行吧。”
趁着小姑娘出去玩耍,简姿就跟古惊鸿到书房议事。
两个苏氏姑娘守在门外。
古惊鸿把自己遍布在整个大隋、南昭、漠北的所有情报网,都给简姿交代了。
他不遗余力的模样,让简姿都生出事情实在是太容易的错觉。
“不是,古公子,你真的别无所求吗?”简姿已经不止一次这样询问古惊鸿。
古惊鸿摇摇头:“我所求甚大。等你成功办好了你的事情,我自然全部直言相告。”
简姿一听,不是替他们李氏谋求江山就行了。
“那好。”既然都是个彼此熟悉的过程,简姿也不再多问,便将情报网后续如何分布、怎么给她传递重要消息的区分都说了。
别看简姿很少出门,但心有丘壑,对于情报的分级也早有想法,听得古惊鸿都觉得小姑娘很有两下子。
“行,就按照你说的来整改,回头我便吩咐下去。”古惊鸿沉吟片刻:“既然要乱,总归得有个由头。”
“放心吧,由头,会有别人给的。”简姿轻声道。
天下大势,不过是皆为利来利往。
只要饵下得好,想要推翻朝堂的野心之辈多得是。
古惊鸿一看,饶有兴趣问道:“你之前就安排了?”
“嗯,瞧好吧。”
简姿微微一笑。
乱世来得确实猝不及防。
征战高丽的消息才刚刚放出来,老百姓就不禁怨声载道。
众多将士、蛰伏在民间有识之士不满朝廷决策,揭竿而起,瞬间如同有星星燎原之势,将风雨飘摇中的大隋推入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