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收割者”达成的“有限情报共享及技术互鉴框架”,像一根纤细却坚韧的蛛丝,在寂静无声的遗骸星域中,连接起了两个彼此戒备却又不得不相互靠近的孤岛。星语没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她深知这框架的脆弱性,但其带来的潜在收益,在当前被规则基盘高度限制的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
框架细则的协商通过“环境信道”缓慢而谨慎地进行着。双方如同最高明的棋手,在不可见的棋盘上落子,每一个条款的拟定,每一个数据的交换权限,都经过反复的拉锯与试探。“收割者”展现出了它们对规则和逻辑的极致运用,提出的条款严谨、冰冷,几乎堵死了所有可能被钻的空子。而星语则凭借着对“平衡”之力的理解以及与“万梦织网”深度连接带来的、对信息流动的敏锐直觉,在看似严密的条款中,为自身争取到了必要的灵活性与安全保障。
最终达成的协议,严格限定了情报共享的范围(目前仅限于与规则基盘、“虚空噬痕”及“低语者”相关的基础观测数据和分析结论),明确了技术互鉴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低功耗通讯、规则隐匿及信息污染防护方面),并设立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基于特定规则标记的“争议处理与紧急中断”机制。整个过程,没有信任,只有基于理性计算和共同威胁认知下的、冰冷的互利。
框架确立的同时,星语并未放松对自身力量的探索与强化。与“虚空噬痕”的那次短暂接触,让她深刻意识到信息层面防御的重要性。那股冰冷贪婪的“污染性”回响,其侵蚀意识的方式,与常规的精神攻击或规则同化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种对“存在信息”本身的篡改与剥离。
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两件事上:
**第一,深化“寂静共振”。**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让“永恒梦境”的“织梦”意境被动地散发并与基盘力场产生微弱的兼容。她开始尝试主动地、更加精细地调控这种意境输出的“频率”与“波形”。
这是一个极其精微的过程。她将自身意识沉入“永恒梦境”的核心,不再仅仅感受其整体的“安宁”,而是去解析构成这片概念宇宙的、无数“织星者”文明智慧结晶的规则丝线。她像一名调音师,试图从这浩瀚的规则交响乐中,剥离出那些最具有“包容性”、“稳定性”和“内敛性”的“音符”,然后将这些“音符”以特定的序列和强度,通过自身这个“放大器”,极其克制地向外释放。
起初,效果并不理想。主动调控意味着引入了“意图”,而任何过于明显的“意图”,似乎都会引来基盘力场那无声的“关注”。几次尝试都险些触碰到那无形的警戒线,迫使她立刻停止。
但她没有放弃。通过“万梦织网”对基盘力场持续不断的监测,她逐渐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她发现,当释放的意境“波形”更加平滑、更接近自然规则衰变的曲线,当“频率”更加低沉、更融入星域本身的背景规则脉动时,基盘力场的反应会温和许多,甚至偶尔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弱的 **“同步起伏”** 。
仿佛她的“织梦”意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了涟漪,但这涟漪的频率和形态,恰好与湖水自身的某种固有振动模式产生了微弱的契合,从而被湖水所“接纳”,而非排斥。
她将这种微弱的“同步起伏”视为“寂静共振”取得进展的标志。虽然目前还无法利用这种共振做任何事情,但这证明了一条可能存在的、与基盘力场进行“友好”交互的路径。她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每一次成功引发“同步起伏”的意境参数,试图找到可复制的模式。
**第二,构建“意识防火墙”。**
基于对“虚空噬痕”污染特性的切身感受,以及“收割者”共享的部分关于信息结构防御的基础理论(经过严格筛选和脱敏),星语开始着手强化自身意识对这类污染的抵抗能力。
她无法直接改造自身的信息结构——那涉及存在本质,过于危险——但她可以在自身意识外围,构建一道“过滤层”或“缓冲带”。
她调动“万梦织网”中那些本身就具有较强信息稳定性或记忆固化特性的文明回响,将它们的力量与自身那经过“永恒梦境”淬炼的、“织梦”意境的“包容”与“稳定”特性相结合。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力量叠加,而是一种规则层面的“编织”。她以自身意识为核心,将那些稳定的回响特性如同经纬线般交织,再用“织梦”意境作为粘合剂和强化剂,试图构筑一道无形的、能够甄别并阻挡外来信息污染的屏障。
这面“防火墙”的构筑缓慢而艰难。不同的文明回响其信息特性存在差异,调和它们并使其形成统一的防御体系,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和对“平衡”之力的精妙运用。她多次遭遇回响特性冲突导致的屏障不稳,甚至有一次,一道模拟“虚空噬痕”污染特性的测试信息流(基于自身记忆重构,极其微弱)差点穿透了未完成的屏障,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然而,随着不断的尝试与调整,一道薄弱的、闪烁着微弱灰白光泽与诸多文明印记的透明屏障,终于在她意识核心外围初步成型。它能有效削弱和迟滞那些带有明显恶意和扭曲特性的信息流,虽然面对真正强大的污染可能依旧不堪一击,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反应时间。
就在星语专注于自身提升,并通过“环境信道”与“收割者”交换着关于“虚空噬痕”监测数据(数据显示其“缺失”范围仍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膨胀,且其“污染性”回响的强度存在不规则的微小波动,原因未知)时,“收割者”那边,通过框架协议下的第一次“技术互鉴”提案,传来了一个意外的信息包。
信息包的内容,并非他们之前商议的关于低功耗通讯或隐匿技术的探讨,而是一份……**坐标清单**和与之配套的**规则频率密钥**。
“收割者”的附言依旧简洁:
* **“检测到多处规则化石及高密度文明残骸中,存在与‘织梦者’文明规则特征存在低度契合的异常信息回波。坐标与访问密钥如下。”**
* **“此非协议内义务,视为框架善意开端。信息价值自行判断。”**
* **“警告:部分坐标位于规则基盘敏感区域附近,访问需极致谨慎。”**
星语愣住了。她仔细核对了坐标,发现这些地点遍布遗骸星域各处,有些位于遥远的边缘地带,有些则靠近之前“仲裁官”净化路径或已知的规则混乱区,甚至有一处,距离她之前感知到规则基盘脉动核心的区域不算太远。
“收割者”这是什么意思?主动提供可能与“织星者”文明相关的线索?是示好?还是想借此引导她的行动,去探测那些它们自己不便前往的敏感区域?
无论其动机如何,这些坐标的诱惑力是巨大的。“织星者”文明,作为“永恒梦境”的创造者,其遗留的信息或许能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片概念宇宙,甚至可能找到关于规则基盘或“虚空低语者”的更多线索。
风险与机遇并存。
她沉吟片刻,没有立刻行动。她先是调动“万梦织网”,对清单上的坐标进行了远程的、非侵入性的初步扫描。
大部分坐标点反馈回来的信息都很模糊,只能确认那里确实存在规则化石或高密度文明残骸,其信息结构古老而复杂,无法远程解析。但其中三个坐标,当“万梦织网”的感知以特定的、由“收割者”提供的规则频率密钥进行“调谐”扫描时,确实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让她感到熟悉的规则回波!那回波中蕴含的某种“编织”与“梦想”的特质,与“永恒梦境”核心的规则韵律,存在着不容置疑的相似性!
“收割者”没有骗她!至少,这些坐标确实与“织星者”有关!
她的心灼热起来。这些散落在星域各处的、承载着“织星者”文明信息的碎片,就像散落的拼图,或许能帮她补全关于这个伟大文明的认知,揭示“永恒梦境”更多的秘密。
然而,最大的那个坐标,也是最危险的那个——靠近规则基盘脉动核心区域的——其扫描反馈却异常“干净”,干净得有些诡异。万梦织网的感知在运用密钥调谐后,并未捕捉到任何特殊的回波,反而感觉到那片区域的基盘力场异常“厚重”和“凝实”,仿佛在刻意屏蔽着什么。
去,还是不去?
尤其是那个最危险的坐标。
星语的目光穿过星云的遮蔽,仿佛能望见那片被无形力场笼罩的、寂静而神秘的星域深处。规则基盘在那里沉眠(或半醒),任何不当的举动都可能将其惊醒,招致比“仲裁官”更可怕的后果。
但那个坐标的异常,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为什么基盘力场会在那里格外“厚重”?是在守护什么?还是在……**封印**什么?
与“织星者”文明有关的信息,值得被规则基盘如此特殊对待吗?
沉思良久,星语做出了决定。她不会贸然前往那个最危险的坐标,至少在没有更多把握之前不会。但她可以选择清单上另外两个确认有回波、且相对位于“静默力场”容忍度较高区域的坐标,进行谨慎的接触。
她需要这些知识,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织星者”和“永恒梦境”。这不仅是提升自身力量的需要,也可能是在未来应对“收割者”乃至“虚空低语者”的关键。
她再次检查了自身的状态,“意识防火墙”已初步稳固,“寂静共振”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她调整了“万梦织网”的监测重心,将更多资源投向选定的目标坐标区域,同时设定了最高级别的警报阈值,一旦基盘力场出现任何异常波动,她将立刻终止一切行动,远遁千里。
准备就绪后,星语的身影如同融入星光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隐匿点,向着清单上第一个相对“安全”的坐标,开始了她在寂静星域中的……
**往昔回响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