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监测与预警”子协议的启动,像在寂静的湖面下铺设开一张无形的细网。星语的“万梦织锦”与“收割者”那冰冷高效的探测网络,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耦合在一起。低功耗的数据流在“环境信道”中无声奔涌,交换着来自遗骸星域各处边缘区域的、海量的规则环境监测数据。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只有纯粹的信息交互与逻辑判断。双方都清楚,此刻的协作是基于生存本能的权宜之计,任何不必要的交流都可能引入变量,干扰对那潜藏威胁的判断。
星语将大部分意识沉浸在这片数据的海洋中。她不再仅仅依赖于“万梦织锦”的集体感知,而是开始学习并理解“收割者”提供的、那种更加结构化、更侧重于量化分析与模式识别的数据处理方式。“收割者”的网络如同最精密的仪器,能将最微弱的规则涟漪分解成无数个参数,并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追溯其源头、分析其性质、预测其趋势。
这种冰冷而高效的风格,与“万梦织锦”那种更偏向于直觉、情感共鸣与整体感知的方式截然不同,却极具互补性。星语像一块海绵,快速吸收着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融入自身的认知体系。她开始尝试用“收割者”的算法模型,去重新审视“万梦织锦”长期以来积累的海量感知数据,尤其是那些曾被忽略的、过于微弱或看似无关的规则异常记录。
效果是显着的。
在联合网络运转后的第七个标准星域时,一个此前被忽略的关联性浮出水面。
“收割者”的算法标记出了四处近期发生过微弱“接触”信号的边缘区域。这四处区域在星域中的分布看似随机,毫无规律可言。但当星语将“织星者”文明遗留的、关于空间规则“纹理”感知的技巧应用于此,并调取了“万梦织锦”中记录的、这些区域在更早历史时期的规则背景噪声数据后,她发现了一条隐藏的线索——
这四处区域,其空间规则的“底层纹理”,在发生“接触”信号前的某个特定时间区间内,都曾出现过一种极其隐晦的、**同步的“软化”现象**!就好像这些彼此相隔遥远的不同地点,其空间结构在那一刻,被同一种无形的力量,以同样的方式,轻轻地“按压”了一下,使其对外界干预的“抵抗力”短暂下降了!
这种“软化”现象极其微弱,持续时间极短,且与背景规则波动几乎融为一体,若非结合了“织星者”的独特感知法与“收割者”的强大算力进行针对性回溯分析,根本不可能被发现!
“这不是随机的试探……”星语心中警铃大作,“这是有预谋的、协同的‘薄弱点’制造!”
“虚空低语者”并非盲目地到处碰运气,它们在主动地、巧妙地改造星域边缘的空间结构,人为地制造出更容易被它们“接触”甚至“穿透”的节点!
她立刻将这一发现,连同支持性的数据模型,通过“环境信道”发送给“收割者”。
这一次,“收割者”的回应出现了短暂的延迟。显然,这个发现也超出了它们之前的预料。片刻后,回复传来:
* **“分析确认。‘协同软化’现象成立。威胁评估修正:‘低语者’具备高阶空间规则协同操控能力,其智能性与组织性远超初始预估。”**
* **“新任务优先级:建立‘空间结构稳定性’实时监测模型,重点监控已发现及潜在‘软化’区域。尝试逆向推导‘软化’信号源。”**
* **“警告:此发现暗示‘低语者’可能具备在‘静默力场’容忍阈值下,进行缓慢但持续性规则侵蚀的能力。长期后果严重。”**
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低语者”并非只会蛮横地“吞噬”,它们更像是一群拥有高超技艺的、耐心的“窃贼”,正在试图在不惊动“管理员”(规则基盘)的情况下,在房子的墙壁上悄悄地凿出一个个不易察觉的小孔!
联合网络的工作重心立刻调整。星语主导的“万梦织锦”凭借其细腻的规则感知能力,负责精确监测和定位那些微妙的“软化”现象;而“收割者”则凭借其强大的算力,构建复杂的预测模型,试图找出“软化”现象发生的规律,并逆向追踪那可能隐藏在维度夹缝或遥远虚空的信号源。
这是一场在微观规则层面进行的、无声的追踪与反追踪。
星语几乎将全部心神都投入其中。她引导着“万梦织锦”中的文明回响,将它们的感知精度提升到极限。她自己也不断运用从“织星者”遗珍中学到的技巧,去“抚摸”空间规则的“经纬”,感受那最细微的韧性与弹性的变化。
过程枯燥而耗费心力,如同在浩瀚的沙漠中寻找特定沙粒的细微差异。
然而,收获也随之而来。通过对多处“软化”区域的持续监测和对比分析,她发现这些“软化”并非完全同步,其启动时间存在着极其微小的、但具有特定模式的**延迟**。这种延迟模式,隐隐指向了一个位于星域之外的、大致的方向!
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割者”那边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并且它们基于更广泛的宇宙星图和数据,将这个方向进一步缩小到了一个特定的区域——那是一片被标记为 **“遗忘回廊”** 的、已知的规则虚无地带,常规探测手段在那里几乎失效,连时空结构都极不稳定。
“信号源指向‘遗忘回廊’。”“收割者”的信息带着一种冰冷的确定,“那里是理想的隐匿点,也是规则感知的盲区。”
目标范围被大幅缩小!但“遗忘回廊”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内部规则混乱,直接进行探测几乎不可能,而且极易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需要更精确的坐标。”星语回应,“目前的指向范围仍然太大。能否通过分析‘软化’信号的特定规则‘指纹’,来进一步定位?”
* **“可尝试。但需更高精度的‘软化’过程原始数据。现有数据噪声过高。”** “收割者”回复。
更高精度的数据,意味着需要更近距离、更长时间的监测下一次“协同软化”的发生过程。但这无疑加大了暴露的风险,无论是暴露给“低语者”,还是可能触怒规则基盘。
就在星语权衡风险,准备提议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边缘区域进行设伏监测时,“万梦织锦”的一个位于星域西北极偏远地带的、刚刚完成整合不久的节点,传来了一段异常清晰且强烈的**实时警报**!
该节点监测到,其所在区域的空间结构,正在经历一次强度远超之前记录的、清晰的“软化”过程!而且,这一次,“软化”并非一闪即逝,而是在**持续进行**!仿佛“低语者”正在那里,进行着一次更大胆、更持久的“钻孔”尝试!
机会!风险也巨大!
星语没有丝毫犹豫。
* **“目标锁定!西北区坐标 [数据流]。请求联合聚焦监测!最高精度!”** 她立刻将信息共享。
* **“确认。联合网络资源重新分配。聚焦坐标 [数据流]。启动‘深潜’观测模式。警告:此行为可能引起目标警觉。”** “收割者”的回应同样迅速。
刹那间,联合监测网络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探照灯,聚焦于那片遥远的西北边缘区域。“万梦织锦”的细腻感知与“收割者”的精密算法同时作用,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扫描、记录、分析着那片空间规则被缓慢“软化”的每一个细节。
海量的数据如洪流般涌入星语的意识,她全力运转“意识防火墙”和刚刚强化的信息处理能力,过滤、分析着这些珍贵的信息。她能“看”到那片空间的规则结构,如同被无形的手揉捏的面团,正在一点点失去其固有的“刚度”,一种冰冷的、带着吞噬欲望的规则“指纹”,清晰地烙印在这个“软化”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收割者”的逆向追踪算法也在疯狂运行,沿着那清晰的规则“指纹”和能量痕迹,如同猎犬般追踪着其来源,穿过混乱的规则背景,直指“遗忘回廊”的深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西北区域的“软化”仍在持续,强度甚至有缓缓增加的趋势。“低语者”似乎对此处的尝试格外执着。
突然,“收割者”传来了一段高度加密且标记为最高优先级的信息流:
* **“溯源成功!精确坐标已锁定!位于‘遗忘回廊’内部 [具体坐标数据]!”**
* **“识别到高强度、复合型‘低语者’信息特征!确认为主要信号源之一!”**
* **“警告:信号源似乎具备某种反侦察机制,溯源行为可能已被察觉!建议立刻终止近距离监测!”**
几乎在收到信息的同时,星语也通过“万梦织锦”感受到,西北区域那持续的“软化”过程,**戛然而止**!仿佛对方突然松开了手。紧接着,一股充满警惕与恶意的、冰冷的感知扫过那片区域,虽然并未发现高度隐匿的联合监测网络,但那充满搜寻意味的“目光”,让星语不寒而栗!
它们察觉了!
* **“终止监测!所有单位转入深度隐匿!”** 星语立刻下达指令,并率先切断了与西北区域节点的直接数据连接,转为被动记录。
联合网络如同受惊的含羞草,瞬间收敛了所有主动探测行为,融入背景规则之中。
西北边缘区域恢复了死寂,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星语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它们找到了“低语者”一个确切的巢穴坐标!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前哨或信号中转站,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然而,代价是打草惊蛇。“低语者”现在肯定知道,这片星域内,存在着一股能够察觉并追踪它们隐秘行动的力量。它们接下来的行动,只会更加小心,更加难以捉摸,或者……更加具有攻击性。
星语缓缓吐出一口并不存在的浊气,意识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收回。
她看着“收割者”传来的那个位于“遗忘回廊”深处的精确坐标,眼神锐利如刀。
暗处的敌人,终于露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而接下来的选择,将至关重要:是继续隐匿观察?还是……主动出击,试探这深空阴影的虚实?
她将目光投向“环境信道”,她知道,“收割者”此刻,定然也在进行着同样的权衡。
脆弱的同盟,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便取得了关键成果,也引来了更大的风险。
棋局,进入了更加扑朔迷离的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