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新年的筹划(上)
当新年钟声响起之后,梁沐风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天海市市长杜志远。
电话刚一接通,杜志远便笑呵呵地说道:“梁总,恭喜发财啊!”
梁沐风:“……”
我该怎么回答?
“发什么财啊,都穷得快要饭了!”
杜志远:“……”
这回答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
不等杜志远反应过来,梁沐风便说道:“杜市长这个时间给我打电话过来,应该不只是为了说这么一句祝福吧?”
杜志远笑道:“果然是瞒不过梁总。我打电话过来,是来特意感谢您的。”
梁沐风眉毛一挑,笑而不语。
杜志远确实应该好好感谢他。
在过年之前,梁沐风坐着飞机满世界到处飞。但他可不是出去旅游的,而是去谈生意的。每一笔,都是几百亿的大项目。
这个项目,就是造车项目。
永盛集团有自己的造车产业。虽然还未正式开始出售,但已经在网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相信到了正式出售的时候,永盛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在造车领域掀起一个不小的风暴。
可这也就算了。
永盛集团的打算,是打造一整条造车产业链。小到一个螺丝一个螺母,大到发动机和外壳,要么自主研发,要么加盟研发,总之要把整条产业链全都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
但梁沐风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他之所以会满世界乱飞,是想要其他造车厂商也在天海落户。
梁沐风给出的理由是,在永盛集团的牵头下,全国各大城市中,就属天海的造车产业链最为完善,技术也最为成熟。若是在天海建起一家造车厂,那么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近获得造车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大大降低零件的运输成本。
这对于不少造车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动心的提议。
梁沐风年前一共飞了九家公司,其中国外三家,国内六家。这九家公司里,有四家公司当场就拍板并与梁沐风签订了合作协议,有三家公司则是达成了合作意向,只有两家公司明确拒绝了梁沐风的提议。
也就是说,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要不了多久,天海就将有七家造车厂商落户。这对于近年来发展略显滞后的天海市而言,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而天海市市长杜志远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份激动就别提了。
所以杜志远才会专门挑过年的这个时间点给梁沐风打电话道喜,同时表达感谢。
梁沐风的一番忙碌,将会为天海市每年带来几百亿的Gdp,这将会成为杜志远履历上光鲜亮丽的一笔,能够为他进军中央加上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不过梁沐风这么做,可不是单纯地想为杜志远的功劳簿写上一笔。
其实让其他造车厂在天海落户,对永盛集团也是一个巨大利好。
新能源汽车其实早好几年就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过归根结底的原因其实就一个,那就是缺少一个高效率且统一的充电标准。
受制于电池技术,充电效率过低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车主们最深刻的痛点。别人开四个小时汽车,到加油站加一会儿油,立刻就能精神抖擞地继续前行。而新能源汽车则往往需要充一两个小时的电,才能够继续上路。
不仅如此,充电桩过少也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车主可能得开车好几十公里,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家爱车的充电桩。若是半路上车子因没电而抛锚,车主们非得发狂得想要撞墙不可。
除此之外,不少造车厂商都有各自的充电协议,这也就造成了每个公用充电桩都得配备好几种充电接口才能为汽车充电。
而梁沐风则想趁着这个机会,打造一个统一的汽车充电协议联盟,用同一个高效的充电协议取代市面上参差不齐效果各异的充电协议。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降低建造充电桩的成本,极大地加快了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所以梁沐风邀请更多的厂商采用自家的产业链,等于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事。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永盛集团固然能从中节约大量的成本,并大幅提升产业布局的速度,其他厂商同样也可以从中获益,解决诸多眼下困扰他们的难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件事是由永盛集团倡导的,因此很多协议标准都是永盛集团制定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在永盛集团制定的规则之下,进行造车和卖车。
不少心高气傲的造车厂商自然不会甘心将主动权轻易地交到别人的手里,可是他们又难免为梁沐风的建议所心动,因此便想先观望一下。
同时自己私底下也会再权衡一下这里面的利弊,计算一下如果自己制定标准的话需要耗费多少成本,以及将来能否在这一领域与永盛集团展开竞争。
三流公司打造商品,二流公司打造品牌,一流公司打造标准。
谁都有一颗做一流公司的梦想,所以向永盛集团妥协自然就没那么情愿了。
但梁沐风对此也不着急。一个标准获得的认可越多,才越具有权威性。眼下已经有四家企业对此有意向了,虽然这四家企业的体量相比另外五家要小不少,但加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足以让梁沐风在标准的制定上获得充足的话语权。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永盛集团的造车产业必然将会迎来爆发。
不过这种对于永盛集团来说极大利好的一面就不必跟杜志远市长说了。
还是多说点高风亮节的一面吧!
因此梁沐风在电话里谦虚地表示,这都是他作为一个天海人所应该做的。他希望能够为天海市的发展出一份力,让天海市重新跻身准一线,甚至一线城市之列。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先信了。
杜志远当然不相信一个商人干了这么多就只是为了回报社会。但聪明人可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拆穿,毕竟自己的政绩可有不少来自对方呢!
不仅没拆穿,杜志远还笑道:“幸亏天海有梁总这样心系城市建设的企业家,这是咱们天海市的福气啊!”
双方隔着电话信号彼此恭维了半晌,一时间其乐融融。
见铺垫得差不多了,梁沐风突然开口道:“杜市长,还有另外一件事,可能需要麻烦您一下。”
杜志远不疑有他,随口说道:“哦?那不知道梁总是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劳的?”
“效劳不敢当,就是希望您能帮我打听一个人。”
“谁啊?”
“蒋云涛。”
一听到这个名字,电话那边顿时陷入了寂静。过了好半晌,电话里才再次传出杜志远的声音:“梁总为什么突然想打听他的消息?”
梁沐风沉声道:“杜市长,有些事我也不瞒着您了。我怀疑,我父亲的死,以及周氏夫妇的死,都跟蒋云涛有关系。”
杜志远严肃地说道:“梁总,这话可不能随便乱说。你可知诽谤一个副国级干部意味着什么?虽然永盛集团体量很大,也给社会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和税收,但这并不代表你能随意诽谤一位副国级官员。”
“我这么说,自然不是无的放矢。杜市长,咱们也打过不少交道了,您什么时候见过我梁沐风信口雌黄?若非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我可不会指控一位副国级官员。”
电话那边再度陷入沉默之中。
梁沐风知道,这是杜志远在权衡利弊。
梁沐风突然向杜志远寻求帮助,可不是突然间脑子一热,而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和判断。
杜志远的职位是天海市市长。天海市是直辖市,因此杜志远论级别是部级,再往上升就得是副国级了。但副国级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上面没人退下来的情况下,杜志远可没办法硬生生地挤进去。亮丽的履历和政绩只是杜志远往上升的筹码,而不是他的保险。
所以有很大的概率,杜志远任期结束后的安排,是连任或者平调。
杜志远心里肯定是不想接受这样的安排的。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晚一年升职可能就是晚一辈子了。所以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往上爬的机会。
可是贸然得罪一个副国级,这对他来说显然也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
特别是这个副国级还是未来正国级领导人的候选人之一的情况下。
然而在经过仔细思量之后,杜志远觉得,对抗蒋云涛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蒋云涛作为正国级候选之一,在官场上拥有不小的呼声。他是另一位正国级候选的有力竞争对手,双方的矛盾已经激烈到了近乎不可调和的地步。几乎所有知道内幕的人都清楚,不管是谁坐上那个位置,他在坐稳那个位置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另一位祭旗。
这是不死不休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