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丫,你说那米粮铺的掌柜会不会去找孟家的麻烦?”
回去的路上,秋梅问道。
“刚咱们走的时候,他脸色可难看了,应该会去吧?”
焕丫微微摇头,还未开口,陈顺子先一步说道:“那咋可能?莫说是找麻烦了,他就是去了,也是跟人笑眯眯的,绝不会红脸。”
“不能吧。”秋梅皱着眉说,“他既然过去了,那多少也得看看情况不是?被人骗了这么久,他不得去找回场子?”
“没那么简单。”
陈顺子摇头道,“媳妇儿,我在镇上待了小半个月了,也算是学得点东西。”
“我跟你说,就刚才那掌柜你看上去他好像很生气哈,但也就那一会儿了。”
见自家媳妇儿不服气,陈顺子又道:“媳妇你还别不信,你想嘛,周围人都说了,孟家一天卖出两三百个,咱就按少的来算,一天两百个,那就是一两银子了。”
“这一个月下来就是二十几两,你说说,那掌柜的会傻到放下这么个客人不?”
秋梅闻言一愣,片刻后也反应过来了,但心里还是憋着一股气,她狠狠给了陈顺子一下:“你这人,谁让你向着他们说话了!”
陈顺子委屈:“我说的都是实话啊……”
“你!”秋梅还想揍他一下,被焕丫拉住了手。
“梅姐,顺子哥说的也没错。”焕丫轻声道,“那掌柜的不可能跟桂英闹矛盾的,就算他一开始被骗了,但也没亏本不是?”
“更别说他先前还出了门,根本没在这边。”
焕丫垂眸:“所有问题都能推到那些伙计身上。”
秋梅:气!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该摆摊还是要摆的。”焕丫说着,看向秋梅:“梅姐,正好我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秋梅拍了拍胸脯:“你说,只要是姐能做到的,肯定帮你!”
焕丫笑道:“没那么严重,就是年后我不是打算到镇上来卖锅盔了,但村里的场坝上的我还是不想放下,毕竟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秋梅一顿:“丫头,你真的要去镇上卖锅盔啊?”
“要去的。”焕丫点头,“我也想试试,如果真的卖不出去,再说吧。”
“成吧,那你说,村子这边的场坝我们还是像前几次那样给你送?”
焕丫点头:“年后的工钱就按照三十五文一天来算,李大爷那边还是我来租牛车,梅姐你就帮我带过去热一热了再卖就是。”
“帮你送可以,但是要钱可不成。”秋梅摇头,“又不是什么大事,我还要你工钱?”
“不一样的。”
焕丫道:“之前只是送过去就成了,但现在是带过去卖。我会多做一点,按照以前的价格来卖,所以要在那边待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不等秋梅拒绝,她又道:“梅姐,工钱我也给婶子的,你若是不要,我也不能让你帮这个忙了。”
“你!”秋梅无奈,“你这丫头,干啥算得这么清楚?”
焕丫摇头:“哪儿清楚了?这都是该给的,梅姐你好好考虑考虑,我也不急,年前给我答复就成。”
“这还要考虑啥呀?”
秋梅摆摆手:“一天就是三十几文,顺子去镇上找的工也差不多这个价了。”
焕丫笑着点头:“那年后咱就开始?正好上次你去送了两次,人都认得你们了,这次再过去也能直接卖。”
“成,知道你想着姐姐我了。”
秋梅说着,又叹了口气:“你这丫头,明明年纪比我们都小,却还惦记着帮我们。”
“因为你是我梅姐啊。”焕丫笑着说。
秋梅没忍住笑了笑,那点烦心事暂时被抛到了脑后去。
——
米粮铺的掌柜做生意也不是一两天了,虽然米粮铺是他前几个月新开的,但在玉溪镇他也是有自己店铺的。
这么多年了,他什么人没遇到过?但被人涮成这样还是头一次。
越想他越觉得心里头有气!更气人的是,这一路走过来他又仔细想了一遍,发现焕丫说的是真的!
上次那老妇过来时一句“我是焕丫婆母”的话都没说!
一问起来就说先前也来过,是家里的小儿媳妇来的,店里的伙计都知道。
“唉!当时咋就不多问两句!”掌柜猛拍了下手,气得不行。
但走着走着,他忽然又冷静下来了。
不成,他要是直接过去问,也没理。
先不说人压根没承认这事儿,就这三次买了三石面粉来说,他也不是没赚着钱。
再者,掌柜心里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这家人为人不太行,可这买卖是实打实的做了。
他是算便宜给人家了,那也是赚的,他又不傻。
就现在来说,这家人生意还是挺好的,差不多八九天就要过来拿一次。
真要论起来,她家要的面粉量比焕丫要的还大。
他在这边的生意并不大,要是没了这么一个客人,那损失也是不小的。
琢磨来琢磨去,掌柜心里那团火已经散得差不多了,不过他还是得过去瞧瞧,总得弄个清楚才是。
掌柜一路过去,愣是走了两刻钟,才走到镇南边的春善堂。
站在街口,他朝里面看了看,那幡子上写的字倒是清楚。
掌柜琢磨了一瞬,还是走了进去。
路过药铺后,再走两步就到了摊子前。
这会儿快到午饭时候了,人不算多,但锅里的锅盔也没多少了。
掌柜走过去,笑着道:“焕丫今天又来摆摊了?”
话音刚落,那摊子前的人抬起头,不是焕丫,甚至不是个女的。
“你是米粮铺的掌柜?”
掌柜点头:“你是焕丫的男人?”
男人笑着摇头,越过了他的问题直接说:“我媳妇儿今天不舒服,没来摆摊,邱掌柜难得过来,这几个锅盔你拿着。”
说着就拿着油纸给邱掌柜的包了两个锅盔,又道:“对了掌柜的,你家年前开门到啥时候?”
邱福来捏着锅盔没动,问:“咋了,面粉又没了?”
“倒不是这个。”男人解释道,“年后我们打算摆摊到十五,等元宵过了再休息两日,这不是怕你到时候不开门,我们找不到地方买面粉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