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上海像个蒸笼,李晓然摘下墨镜,仰头望着集团大厦玻璃幕墙上跃动的企业LoGo。行李箱滚轮碾过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前台此起彼伏的接待声交织成独特的都市乐章。她在入职登记表\"亲属关系\"栏写下\"李阳之女\"时,负责登记的hR眼睛突然睁大,随后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原来您就是董事长常提起的才女。\"
市场部的工位被安排在角落,隔板上贴着泛黄的促销海报。李晓然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蓝光映照着她微皱的眉头——部门资料库里,客户数据还停留在三年前的格式,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竟是用手绘图表完成。隔壁工位的老员工王姐端来杯茉莉花茶:\"晓然啊,这些老古董系统别看土,用顺手了比啥AI都靠谱。\"话音未落,打印机突然吐出一叠歪斜的报表,在桌面堆成小山。
午休时茶水间的对话飘进耳中。\"听说她在沃顿学的金融科技?再厉害还不是要回来接班,咱们这些方案她能看得懂?\"李晓然握着咖啡杯的手指收紧,玻璃幕墙外的阳光突然变得刺眼。她想起临行前父亲的话:\"从基层做起,才能摸到企业真正的脉搏。\"但现实的落差比想象中更锋利。
首次部门会议成了场无声的交锋。当李晓然展示用python制作的市场趋势预测模型时,投影仪突然闪烁,画面定格在跳动的代码上。销售主管清了清嗓子:\"小然的想法很新颖,不过咱们这套地推经验,可比算法实在多了。\"财务总监推了推眼镜补充:\"智能系统采购预算要走三轮审批,今年怕是排不上。\"提案被搁置的瞬间,她瞥见父亲坐在会议室角落,表情平静地记录着什么。
下班后的办公室只剩空调嗡鸣,李晓然反复修改着提案,直到屏幕右下角的时钟跳到十点。走廊传来脚步声,父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去吃碗小馄饨?你最爱那家还开着。\"夜市蒸腾的热气里,李阳夹起个馄饨放进女儿碗中:\"1997年我推行环保改造时,也被骂过'瞎折腾'。\"他指着碗里翻滚的紫菜,\"改革就像这馄饨,得等水温合适,才能让馅料的鲜透出来。\"
次日,李晓然主动申请加入地推小组。当她穿着帆布鞋跟着老员工走访社区养老中心时,护工阿姨的话让她愣住:\"这些设备操作太复杂,老人们总按错紧急呼叫键。\"她蹲在智能轮椅旁,发现用户界面的图标小得几乎看不清。掏出手机拍下问题时,随行的业务员露出惊讶的表情:\"您不嫌弃这些活儿?\"
这次经历让李晓然调整了思路。她带着笔记本出现在生产线,跟着装配工人学习设备组装;在客服中心戴着耳机接听投诉电话,将用户痛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当她把新提案带到部门会议时,ppt首页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老人们操作设备的实拍照片。\"我们需要的不是颠覆,\"她点击屏幕,弹出简化后的UI设计,\"是让科技更有温度。\"
但阻力依然存在。It部门质疑新系统与现有架构的兼容性,法务部担忧数据安全风险。李晓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邀请各部门骨干组成\"创新攻坚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当他们亲眼看到新系统如何自动生成客户画像、预测售后需求时,原本反对的声音渐渐变成讨论。
父亲的办公室成了深夜加油站。每当遇到瓶颈,李阳总会分享当年的故事:如何说服老员工接受环保设备,怎样在成本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点。有次聊到兴起,他翻出泛黄的会议记录,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企业转型的阵痛。\"记住,\"他敲了敲笔记本,\"改革不是对抗,是让每个人在变化里找到新的锚点。\"
三个月后的季度汇报会上,李晓然的智能数据分析系统试点报告引起轰动。可视化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清晰呈现各区域销售趋势、客户满意度波动。更令人惊喜的是,她主导优化的设备操作界面,让用户投诉率下降了37%。掌声响起时,她望向父亲,对方微微点头,眼里闪烁着不同于往日的光芒。
走出会议室,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李晓然打开手机,收到攻坚小组成员发来的消息:\"明天继续研究AI客服方案?\"她笑着回复,突然明白父亲让她从基层开始的深意——企业的变革,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无数个细节里生长出的新芽。夜风掠过发梢,她望着玻璃幕墙上倒映的万家灯火,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第一次有了跃跃欲试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