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日内瓦,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李阳站在万国宫的落地窗前,整理着深灰色西装的袖口。玻璃倒影里,鬓角的白发与窗外的雪峰遥相呼应,提醒着他这是第37次踏上欧洲大陆。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1996年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他站在广交会的展位前,身后展板上的产品参数用蹩脚的英文拼写着,身旁堆满无人问津的样品。
\"李先生,该入场了。\"翻译的提醒打断了思绪。步入会议厅,李阳敏锐地捕捉到各国代表目光中的变化。二十多年前,他们看向中国企业的眼神里带着好奇与轻视;如今,当他经过时,不少人主动起身握手,\"听说贵司的量子医疗设备突破了欧盟认证?\"这样的问候,让他想起1996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因不熟悉cE认证流程,眼睁睁看着订单落入竞争对手手中的苦涩。
首场谈判就充满火药味。美国科技巨头的谈判代表约翰逊将合同推过来,镜片后的眼神带着压迫感:\"李总,我们需要贵司开放核心算法,作为技术交换。\"李阳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示意助手播放一段视频——苏州工厂的智能生产线正在运转,画面切换到非洲某国的智慧医疗站,当地医生正通过设备为患者诊断。\"约翰逊先生,\"他用流利的英语开口,\"我们的技术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谈判桌的博弈持续到深夜。当约翰逊坚持加入排他性条款时,李阳轻轻合上文件夹:\"1996年,我在德国吃过同样的亏。\"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锋芒,\"那时我们不懂国际规则,只能吞下苦果。但今天,我们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合作。\"说着,他取出另一份合同,中英文条款并列呈现:\"中文不是附加选项,而是平等的注脚。\"
峰会上的产品展示环节成为焦点。不同于其他企业炫目的科技特效,李阳的团队在展位中央放置了一座旋转展台。当聚光灯亮起,缓缓转动的陶瓷智能音箱惊艳全场——瓶身绘着敦煌飞天的飘逸纹样,釉色在灯光下流转,内置的AI却能精准识别28种语言。\"这是我们的新尝试,\"李阳向围拢的各国代表介绍,\"让千年文明与未来科技对话。\"
晚宴上,法国设计大师皮埃尔端着香槟走近:\"李先生,我见过太多企业在国际化中丢失自我,你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李阳笑着指向餐具上的青花瓷盘:\"您看,这套餐具产自景德镇,用的是宋代影青釉工艺。当年,正是这些瓷器开启了东西方的对话。\"他的目光扫过宴会厅,\"国际竞争不是做减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而是做加法,让世界看到你的独特。\"
话题转向商业规则时,李阳分享了一个故事。2018年,集团在巴西拓展业务时,因忽视当地劳工法规险些陷入危机。\"我们没有选择公关解决,\"他说,\"而是暂停所有项目,用三个月时间重新学习。现在,我们的巴西分公司有了自己的文化委员会,由本地员工主导。\"这番话让不少跨国企业高管若有所思。
最意外的收获发生在茶歇时间。日本企业家松本先生拿着产品手册找到李阳:\"贵司在环保转型中的坚持,让我想起我们的父辈。\"两人聊起1999年那场艰难的环保整改,松本惊讶地发现,中日企业在相似的发展阶段,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这种跨越国界的共鸣,让原本陌生的企业家们打开了话匣子。
峰会结束前的圆桌论坛上,李阳在发言中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十年前,集团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员工占比不足15%,如今这一数字达到78%;曾经依赖技术引进,现在每年输出专利超过200项。\"有人问我,国际化的秘诀是什么?\"他合上演讲稿,目光扫过全场,\"答案就在加减法里——减去傲慢与偏见,加上理解与尊重;减去同质化竞争,加上差异化创新。\"
返程的航班上,李阳打开笔记本,记录下这次峰会的感悟。窗外,阿尔卑斯山的轮廓渐渐隐入云层,他想起晚宴上那个绘着敦煌纹样的音箱。或许,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从来不是模仿别人的模样,而是让世界看到你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以及拥抱未来的勇气。手机屏幕亮起,是李晓然发来的消息:\"爸,敦煌系列产品的海外预定量突破了100万件!\"他笑着回复:\"这只是开始。\"此刻,舷窗外的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