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曹,我人都麻了,我还以为这段话是从商君书中下载过来的,你给我说是周礼?)
(等等,我想要静静,没有静静我怎么活啊!)
(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这是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就把5家编成了一个单位,把5个人变成了一个单位,然后不管是犯罪,还是受到奖赏,都共同承担?就问我这古文他应该打几分?)
(那么问题来了,他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有啥区别呢?有没有人能够给咱们科普一下呢?)
(我就笑笑不说话,我是文盲,但我觉得,商鞅不配跟周公旦相比,周公旦这个一定是为了百姓好,不忍心百信受苦。)
………………
大明,
方孝孺还以为所谓的博主能拿出什么证据来,原来就这?就这!
他哈哈大笑,指着天幕道:
“原来是《周礼·地官司徒·族师》一篇中的内容啊。”
“老夫刚刚开蒙,六岁就知道了这一篇,周礼中说的,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出,这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简直就是天地之别!”
一旁的齐泰嘴角抽了抽,他机械的扭着脖子,不可思议的问:
“方孝孺,你眼睛是不瞎,但脑袋肯定是被驴给踢了,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跟这个不是一模一样吗?”
放你娘的屁!
方孝孺大骂:
“周公旦是儒家的,儒家的出发点是连坐吗?”
“周公旦可是要求人们互帮互助,互帮互助懂不懂?”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人犯罪,其他人一起帮助他承担风险,帮助他进步,这是人心之美啊!”
“商鞅那个是一人犯法,5人连坐,这能是一样的吗?”
“你眼睛要瞎到什么程度,才能认为这两个东西是一个的?”
齐泰疯狂的掐着自己的人中穴。
是的,他感觉到了自己,世界观都快被人干碎了。
但关键是他扭头一看,旁边的黄子澄,还有朱允炆,竟然都是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甚至还面带不屑,看向他齐泰的目光,带着同情。
仿佛在说,
‘这么浅显的道理你都不懂,救助,跟连坐,是一个意思吗?
帮扶他人用自己的钱财代替其他人承担风险,跟一个人犯错,其他人连坐,是一种境界吗?
你难道还不值得同情吗?’
齐泰:“...........”
我确定是在跟王朝的顶尖人才讨论问题?
为何感觉还不如对牛弹琴呢?
…………
大唐,
魏征也是喟然长叹。
“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啊!”
“周礼中,要把人变成什伍,是为了人与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儒家圣人,周公旦把这个制度用到了正处,”
“反观商鞅,反观秦朝人,反观秦国暴君把这个制度用到了坏处,专门控制百姓的人身自由,让百姓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疼痛的。”
“这明显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只有瞎子才会认为是一个!”
程咬金使劲揉着自己的眼睛,自己眼睛真的瞎了吗?
我文化水平不高,你不要骗我。
这怎么看,都好像没啥差别呀!
难道,周公旦这个没有控制人身自由?
一旁的李靖叹了口气:“程咬金,你没听说过什么叫做儒家的自由心证吗?”
“就是他们认为用到好处就是好的制度,用到坏处就是坏的制度。”
“至于如何判断把制度用到了好处,还是坏处呢?”
“就是儒家人用了就是儒家的好制度,”
“”法家人用了就是法家的坏制度。”
“制度一样不一样不是关键,关键是谁在用。”
还可以这样?
程咬金张大嘴巴。
“那是当然,比如有的人盗了自己的嫂子,那就是为了王朝安定,忍辱负重,是牺牲自己的名誉,也要为国为民。”
“有的人盗自己的嫂子,那就是无耻之徒,为了一己之私,枉顾人伦礼法,管不住下半身,比如说小人陈平。”
有人冷不丁来了一句。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差点要气到当场跟人决斗,为啥你们什么事都能捎带上我呢?
我就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上面,听你们在下面吵架而已,你们别误伤观众啊!
“那么周公旦这个玩意他到底算不算连坐制度呢?”
程咬金表示必须让博主来评评理!
…………
南宋,
朱熹跟自己的儿媳妇也吵得不可开交。
朱熹无法否认,这一段周礼上的话,因为很多人都读过。
只是以前没有人去深思这段话,所带来的制度上的改变。
当把这一段话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放在一起,那对比简直不要太明显。
“儿媳啊,你莫要听这些人颠倒是非,且听为父给你说道说道,有的人心脏,看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脏的。”
“只要心静,干什么事那都是对的。”
“周公旦,这个制度,绝对不是什伍连坐制度,不是恶政,而是善政!”
是是是!你是圣人,你说的都是对的!
当满朝文人都在骂你的时候,你还可以做到唾面自干。
…………
弹幕中很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博主,咱们就事论事,你就说周公旦的这个族师制度,他是不是什伍连坐制度呢?你可要说实话,我可是刚从AI上面对比过的,正确答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正确答案都给你了,至于你怎么论证,就看你的水平了。)
(儒家怎么可能会把它用到连坐上呢?你却明显是被人带偏了。)
(你会不会读古文呢?你不会的话我替你翻译吧!这跟连坐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有吧,有限制人身自由吗?没有吧,有让人有罪一起承担吗?这是重点吗?)
陈勇看着这些人的争论,笑了笑。
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把自己编辑好的视频发了出去。
【是的,其实大家都误会周公旦了,周公旦的这一个族师制度,怎么能叫做什伍连坐制度呢?】
【他必须叫做:什伍救助制度。】
【虽然周公旦跟商鞅一样,把人按照什伍的编制,捆绑在了一起。】
【虽然,周公旦的周礼中,明确说明了,《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但是呢,你一定要把里面的《刑罚》两个字给自动的过滤掉,不然你怎么配读周礼呢?】
【只看《庆赏》就对了。】
【人家儒家的圣人,必须是为了天下苍生,让他们共享利益,这个制度啊,必须叫做:什伍救助制度!】
【他跟法家商鞅,设计的什伍连坐制度,在设计初衷上面,在设计思路上面,完全相反。】
【咱们是不能乱给人家周礼定义。】
【商鞅发明的什伍连坐制,那必须是扭曲了周公旦最开始的真实意图。】
【商鞅必须是受到了法家思想,人心本恶的影响,才把周公旦制度中的精华给剔除了,然后修改成了糟粕,用于成了控制底层人身自由的残酷剥削工具。】
【咱们一定要相信,史书对于两个制度的不同定义,是绝对正确的。】
【一定要区分哪个是为了弘扬人性之善,哪个为了发扬人性之恶。】
【哪个是切实的为了底层利益着想,哪个又是统治阶层剥削底层的残酷工具。】
【从事实出发,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周公旦这个绝对不是什伍连坐制,那必须是:什伍救助制!】
【周公旦只要用了这个制度,儒家文官只要用了,一定是保民爱民。】
【法家商鞅用了这个制度,一定是贫民困民。】
【思想觉悟要提高,懂不懂。】
(对对对,博主说的没错,虽然我们心中有不同的想法,但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还是要区分两者的关系。)
(儒家怎么可能去伤害老百姓呢?儒家圣人怎么可能会想着限制人身自由呢?他们把人捆绑在一起,就是为了想要人互帮互助,这是一种儒家的高尚情操,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只有法家暴徒才想着利用这个制度,来抹黑儒家的初始意图,我们必须要严厉的谴责法家的一些剥削百姓的思想。)
(我错了,我为我不理解周公旦的思想而感到羞愧。)
………
大明,
方孝孺仰着下巴,傲娇的哼了一声。
这才悠悠的开口:“还算他有点见识,知道两者的区别。”
齐泰都要吐血了。
有啥区别,我是真没有看出来。
你是哪一只眼睛看到,后世子孙相信你的?
…………
大唐,
魏征长松一口气。
他跟博主的战争中,总算赢了一次。
不管百姓们信不信,不管后世子孙信不信,反正只要他们信就行。
你们如何理解史书,如何看待律法条文,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但我们说的,才是最终的结论!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结论就是这么一个结论。
至于细节对比,虽然都差不多,但是出发点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
这叫做,论心不论迹!
儒家圣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周公旦发明了什伍救助制度,为什么要被法家暴改呢?】
【周公旦太委屈了,竟然被这样误解。】
【这个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让商鞅都要原封不动的搬运,还要篡改人家的真实意图。】
【周公旦在设计这套制度的时,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个制度,他到底是怎么样去保护底层的利益?怎么让周公旦成就圣人之位呢?】
【为什么周公旦发明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而法家用了之后,就成了恶政呢?】
【因为周公旦在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人性之善!】
【什么人性之善呢?】
【就是在什伍救助制度中,最重要的第1个环节设计,就是增加底层百姓的抗风险能力。】
........
求催更,去免费的为爱发电,下一章,咱们谈一谈,什伍救助系统到底有什么历史重大意义。
他给姬周,嬴秦,战国其他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