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是东汉的龙兴之地,也算是陪都。
这片地域,曾经算是大汉最为附属的郡了。
可先是被袁术侵扰,而后又被西凉军劫掠占据。
等待张绣撤军,曹操再次进入这伤心地之时。
南阳虽说不算是残破不堪,却也可以说是遭受重创。
其中不仅仅有普通百姓,也有世家豪强。
这对于曹操来说,不算是一件坏事,因为他可以在南阳搞屯田了。
无主荒地,处理起来才更为的舒服,当最底层的青州兵军囤被迁移至此地之后,这座宛城,也成为了曹操的主要核心区。
原先,许昌搭建好的一切,坚固的城防,招揽的文士武将,甚至城郊外的【屯田】都被逐步的迁移到了南阳这片大盆地。
有预料的,未来的很长时间,这片地域,将成为中原最安全,也是曹操最为安全的栖身之地。
不仅仅是曹操的根基——屯田百姓。
甚至还有中原地区和曹操绑定极深的世家豪族,也纷纷将族中精华向着南阳迁移。
诸如夏侯家,曹家,荀家,司马家等等,结合着南阳的董家,邓家,何家这些家族。
使得这片受到重创的土地迅速的得到开发,逐渐的焕发起新的生机来。
而大部分的中原世家,却没有这等魄力,放弃族中多年来的积累,将主要核心南迁。
更多的是迁出一批支脉,来跟随曹操。
以待未来,辽东打过来之后,他们能够保留那所谓的火种罢了。
至于说辽东能不能打过来?
早先并青州,吞并州前,或许还有人心存侥幸。
收纳徐州前,或许还有人认为能够拼死一搏。
但现在,有识之士都能够明白,中原被吞并,那只是时间问题了。
“主公,南阳之地北部为伏牛山,东部为桐柏山,如若在此地搭建出一条防线,固守主要关口,将来面对辽东也不是无险可守了。”
“况且,此地能够西通武关,联络关中,接通汉水,北上汉中,他日也能和袁绍与益州联合,构成北方防线。”
地图展开,当看着大批的士兵,人口,文士,财产南迁入南阳,戏志才的心中才稍稍感到了某种平稳。
“志才,此次入驻南阳,荆州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曹操并不认为,小小的南阳之地能让他有多大的安全感。
他来到这里的唯一目标,是为了荆州,那片广袤的平原,一旦能够拿下,前线有南阳防线,西线有袁绍为盟,东线有孙策协助。
只有三人相互联合,那辽东的南下步伐,才有可能受阻。
而不是现在,他凭着南阳这弹丸之地,还受到刘表段尘的两面夹击。
至于说庞大中原?
当徐州被定的那一刻,曹操就已然明白,中原不可能固守。
当徐州世家和平归附的那一瞬间,曹操也明白,中原的世家作为他的统治基础,已然开始动摇。
哪怕地域,严格来说,已然不算是他的核心区。
南阳,加上汝阳郡,寿阳郡,这块中原南方边缘之地,才能勉强成为他的前线。
至于北方,除了许县之外,可以说随时做好了传檄而定的准备。
“主公,我等刚刚迁移南阳,还需休整,等待与孙策协商,两面夹击,瓜分荆州之后,我们就有了抗衡辽东的稳固大后方。”
戏志才指向荆州板块,分析道。
而此时,西域这块庞大的地域,已经逐渐被辽东的红色所取代,一眼望去,北方大地,尽数归红。
辽东已经从雪原,草原,荒原,中原,四大板块,对他们完成了战略包围。
“吞并荆州之战,一定要快,那段尘先收西域而不直接南下,先平徐州而不攻取中原。”
“就是想要我等相互消耗罢了。”
曹操很难受,但这次,他必须要荆州。
“主公,既然已经被动,那就只能是火中取栗,追求一线生机罢了,江东水军强大,可以帮助我们制衡荆州水军,等待辽东南下,那面临的便是整个南方水陆联合。”
“只有这样,其才不敢冒然南下。”
很难想象,在这个北方无论经济还是人口都碾压南方的时代,一个南北分割的战略能被设想出来。
但现实条件便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
“准备一下吧,南阳之地,易守难攻,或许可守,南方新野,樊城,襄阳,基本都环绕汉水,先行抢占汉北之地,等待孙策拖住荆州水军,我们便能顺势南下。”
曹操开始期待了。
中原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基本没有了。
只有南方,以荆州作为大后方,那哪怕中原丢失,曹操也才能有一战之力。
这场战争,哪怕是辽东设计而出的,但他必须要打,无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