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娘见状惊喜不已,压低声音生怕吵醒小外孙:“小石头合该是你们谢家的孙子,你这个大堂姐一来,瞧他睡得多安稳啊!”
只有谢姎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
不过她还是顺着陈大娘的话往下接道:“大娘,这半年辛苦你们了!我这次来,就是照我奶奶的吩咐,来接弟弟回京治病。不论能不能根治,我都会好好代小叔叔抚养他长大。”
这话的意思是,接走后就不再回来了。
陈大娘鼻子有点酸。
她女儿命不好,嫁了个短命鬼夫婿,自己也难产了,留下小外孙孤零零的一个人。
要是没生病,老陈家这么多人,你省一口、我省一口,怎么样都能养活他。
可他病了,在这小地方治不好,只能联系亲家接他去京市治疗。
往京市写信时,他们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京市要是来人接走小外孙,那多半是不会再送回来了。
谢家的种,又是谢家联系医院治的病,哪会再送回乡下外婆家。
不料,听谢姎继续道:
“……等弟弟病好了,能出远门了,我会带他回来看望你们,不会让他忘记你们的。”
陈大娘激动地直点头:“好!好好!这样最好!要是我们家有条件了,也会去京市看望他。”
说完这些,谢姎又问陈大娘这半年给小堂弟看病花了多少。
陈大娘摇摇头不肯说具体花了多少,也不让谢姎掏钱。
“要是女婿还在,这钱他来出我们不会跟他争,但他和我女儿都是薄命人,年纪轻轻就去了……我们是小石头的阿公阿婆,给他看病也是应当的,哪能都让你们家来出。”
陈老汉叹了口气道:“亲家侄女,往后小石头看病还要花不少钱,这事儿不用争了,只要小石头能好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谢姎见他们执意不肯收钱,就把邱家送的谢礼都留下了。
她一个人带着小堂弟坐火车,拿不了多少东西,依然还是和来时一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装着小堂弟的尿布衣服奶粉奶瓶以及她自己的换洗和干粮。
返程的干粮是陈家帮忙准备的。
陈大娘带着两个儿媳妇,起了个大早给她蒸了一笼纯肉馅儿的白面包子,用的是邱家送的新鲜猪肉。还炸了两条排骨,撒上椒盐,即使冷了也可以吃。
另外还煎了一饭盒葱油鸡蛋饼,灌了满满一壶蜂蜜水。
另外就是给小石头准备的奶粉、奶瓶还有药。
本来还想再给亲家母准备些东西的,被谢姎婉拒了。
“来日方长。等小石头好了,以后来往机会多着呢,不急于这一时。”
陈大娘听着心里舒坦,欣然道:“那好!等秋收结束,新粮分下来了,我给亲家母寄些新米去。”
陈家其他人也纷纷道:
“今年咱家养了猪,等过年做两条火腿,寄一条给亲家尝尝。”
“我多晒点菌子一起寄去吧,咱们东江的野菌子炖鸡炖鸭特别鲜。”
“我去养蜂场换点百花蜜,给亲家奶奶泡水喝。”
“我回娘家换点天麻。”
“……”
谢姎含笑接受了他们的好意,礼尚往来嘛。
到时候她也备点京市特产寄过来。
出发时,陈老汉问农场租了辆马车,亲自送谢姎到火车站,陪着她买票、上车,看她在卧室车厢安顿好才放心回家。
谢姎等火车开动以后,从飞行器货舱拿了一罐羊奶粉出来,又把包袱里的干粮收进货舱。
这是她在澳洲养老时自己投资的牧场生产的,比市场上卖的任何一款羊奶粉品质都要好。
她舀了两勺,用温水调匀后,滴入五滴幼崽营养剂,灌入奶瓶喂给小堂弟喝。
羊奶粉比牛奶粉更适宜婴幼儿食用,容易被肠道吸收,不会上火。
再加上添了幼崽营养液,小家伙不但吃得香、睡得好,火车上短短四天,皱巴巴的小脸就饱满了不少。
第五天早上,火车抵达京市。
谢姎没有马上回家,而是抱着小堂弟去了医院,做了一番检查。
在她连续几天不间断的幼崽营养剂投喂下,小石头的各项指标尽管比满月份出生的孩子要弱不少,但毕竟是七个月的早产儿,这样的发育指标已经很好了。
医生护士都觉得养得真不错,还问她平时怎么喂养的。
谢姎就说一家人照顾得很精心,全家资源都紧着这孩子。
不然咧?
又不能说是六级文明星幼崽营养剂的功劳。
所有检查项目结果出来时,已经傍晚了,谢姎没回家,多交了5块钱在医院病床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才回家。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谢老太见孙女安然无恙地回来,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又是烧水又是煮面,直到谢姎坐下来吃面,老太太才有空看小孙子。
“睡得真香啊!这气色瞧着哪点像生病的样子?”
老太太左看右看都没看出小孙子哪里像身体不好?
不会是亲家不想养了故意这么说的吧?可不想养直说好了,她是小孙子奶奶,是不可能不要这个孩子的,何必拿生病做筏呢,这不是咒人嘛!
谢姎一眼瞧出老太太的想法,解释道:“奶奶,我是昨天早上到的,一下火车就带着弟弟先去了趟医院。”
“啥?昨天就到了?那你应该回来跟奶奶说呀,奶奶好去陪院。”
谢老太心疼地打量孙女,担心她累出病。
刚出院就去东江县,往返十天,八天在路上,是个铁人都撑不住啊!
谢姎吃完面条,又喝了几口面汤才放下筷子:“奶奶我已经大好了,我年轻,身体康复得快。倒是小石头……哦,小婶婶娘家人给弟弟起名谢磊,小名小石头,希望他像石头一样坚硬顽强。”
谢老太连连点头:“这名字起得好!那以后就叫小石头了!奶奶的小石头啊!一定要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呀!”
说着又感慨:“这么说来,还真是咱们京市的医院水平高!住了两天院,就把乡下头疼小半年的毛病治好了。”
谢姎道:“也不算完全治好,后续还要用几次药,不过大问题已经没有了。”
谢老太:“那也很厉害了!亏得他们有脑子,给咱们写了信,不然就耽误我们小石头了。奶奶的小石头哟,吃了不少苦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