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宏和汉斯少校商量如何提防日军飞机的时候,一名德国人快步走过来对着汉斯少校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脸上充满了兴奋。
看着德国人兴奋的样子,李宏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问道:“汉斯,你们在聊什么呢?看你们如此高兴,莫非是有什么好事?”
汉斯转过头来,也是一脸兴奋,说:“李,你还真猜对了,确实有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我旁边这位是技术专家的助手,他说这里的矿产储量已经估计出来了,保守估计,煤矿储量在 100 亿吨往上,铁矿储量在 10 亿吨往上。”
听完这个消息,李宏瞬间激动,直接上前就热情地握住德国助手的双手,连声说着感谢。
德国助手被李宏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毕竟人还年轻,而且初来乍到,不懂人情世故,面对李宏如此热情直接呆立当场。
汉斯少校见状,连忙向他解释道:“你不必惊慌,这是他在向你表示感谢。”
明白李宏的意思后,德国助手才反应过来,随后笑着回应。
李宏此时虽然缺钱,但是德国人立下如此功劳,他不能不表示,于是他当场宣布奖励所有工人 5000 法币,所有技术人员额外奖励
法币。这个奖励力度在 1938 年这个时期不可谓不大,这个时期德国工人平均工资也就 2100 多马克,5000 法币按照汇率来算,差不多是德国工人月工资的 1.8 倍, 法币差不多接近德国工人 11 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德国人来说,可以算作一笔巨款了。
汉斯少校听完后也是大吃一惊,他是知道李宏的困境的,李宏眼下处处要钱,他恨不得一分钱掰开来花,如今却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来奖励,实在是不容易。汉斯少校拽了拽李宏胳膊,问道:“李,我知道你现在很缺钱,本身就不够用,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奖励他们呢?”汉斯少校没有别的意思,他就是想帮李宏省下钱用作其他方面。
李宏从汉斯少校的眼神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依旧坚持如此做。只见他坚定地说道:“汉斯,他们虽然是因为你我之间的交易来到了这里,可是他们做的事会对我们的抗战有很大帮助,我感谢他们也是应该的。更何况他们做出了成绩,那就应该受到奖励,在中国有句话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这样做也能激励他们热情,让他们更好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这只是开头,后面我会将此作为制度执行下去,只要表现好或者做出成绩的人,我都会不吝奖励。贵国的人才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工作,我不能让他们受到任何委屈,我要用高待遇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
汉斯少校听后不再反对,李宏说的有道理,况且这对他们德国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其实没有理由反对。不过汉斯少校还是替李宏担心:“李,话虽如此,可你的资金又能撑多久呢?长久下去,一旦你的资金花完了,你有什么办法获得资金吗?”
对于这个问题,李宏并非没有路可走,他有一步棋,只是眼下还没有门路。其实办法和李宏与德国人的交易一样,李宏可以再用武器图纸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易,用来换取发展资金。不过这个办法并不是什么长久之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宏最好有一条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李宏当即叫来了县长李渝,说道:“李兄,今天我去了一趟巡镇,据德国人的消息,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煤矿和铁矿,因此我决定在此建立煤矿厂和铁矿厂。这件事离不开县政府的配合,因此我希望你可以全力以赴,尽快把这件事落实。”
李渝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李主任放心,这件事我亲自督办,保证尽快建成。”
李宏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说道:“李兄,现在这里就你我两个人,不必这么拘束,你比我年长,称呼我名字就行。”李宏此举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拉近和李渝的关系,若是一味的太过正式,很容易让人误会,产生隔阂。李宏希望能将辖区内各级官员拧成一股绳,因此自己就不能太过于生人勿近,必须和其他人拉近感情。
李渝听到李宏这么说,心里高兴不已,在他看来,李宏如此做那就是真正的将你当成了自己人。于是李渝脸上瞬间浮现出笑容,说道:“既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宏紧接着问道:“李兄,眼下已经进入 3 月,春耕即将到来,关于河曲的农业发展,你有何高见呢?”
李渝想了想,说道:“贤弟,以往河曲县人口不过五六万人,原本的耕地就足够养活全县百姓。可自从鬼子进入晋省后,大量难民涌入,据我统计,截止到目前,河曲县的难民加上原本的百姓,总人口已经达到了 10 万人。如此一来,粮食压力也是很大,为此,我已经打算从今年的税收上拨出一笔钱来采购粮食,缓解粮食压力。”
李宏听后,对此表示不赞同,说道:“李兄,常言道靠山山倒,靠海海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从其他地区采购粮食风险太大了,一面是随着抗战的发展,粮食价格必然上涨,这其中的花费必然不是小数目,一面是粮食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若是对方不卖或者买了粮食运不过来,那也是白搭。我们这一仗让小鬼子吃了大亏,他们暂时没有能力进攻我们,但是他们一定会封锁我们,断绝我们的与外界的物资交易。因此我的想法是咱们不如拿出一笔钱,鼓励老百姓自己开荒,虽然说这里的土地开荒难度较大,但也并非不行。而且河曲紧靠黄河,水源丰富,开荒可行性很高,只要我们自己种出粮食,就不怕小鬼子封锁。”
李渝明白李宏的意思,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开荒,只是如何让难民和本地人和睦相处,共同开荒,他一直没有好的办法解决。于是李渝便说:“贤弟,我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河曲县近半都是难民,与本地人一起开荒的话,这土地该如何分配,如何保证双方不发生矛盾,如何让难民彻底融入这里,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没有办法解决。”
李宏想了想,说道:“李兄,这样,你先回去召集县政府工作人员开会讨论一下,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另外我这边会给各县政府发电报,让他们尽快来到行政公署,三日后我将会召开会议,到时候我们再重点讨论此事。”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