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脚下,九王动了。
“零——量子裂解,开路!”
零身形如电,瞬间切入虫群最密集处。他双臂一展,周身浮现无数量子刃,如风暴般旋转切割。噬骨虫群在他面前如纸糊般被撕碎,残骸尚未落地,已被量子能量蒸发成虚无。他所过之处,留下一道笔直的“真空走廊”。
“曦——日珥爆发,清空天穹!”
曦跃上高空,掌心那颗微型恒星猛然膨胀,化作一道千丈长的日珥,横扫天际。虫群如雨点般坠落,空中燃起一片火海。她宛如烈日女神,以光与热净化深渊污秽。
“渊——重力坍缩,地底封杀!”
渊双手按地,低吼一声。地面骤然下陷,形成三处直径千米的重力坑。地底虫巢尚未钻出,便被100G重力压成齑粉。连大地都在哀鸣,裂开蛛网般的缝隙。
“影——相位穿刺,斩首行动!”
影的身影在虫群中不断闪烁,每一次出现,必有一只“虫将”头颅爆裂。她专挑指挥单位下手,以相位穿梭避开虫群围攻,如暗夜死神,无声收割。
“雷——电磁龙卷,瘫痪群控!”
雷怒吼着跃入虫潮核心,双掌合十,引爆电磁脉冲。刹那间,空中虫群如遭雷击,大片坠落。虫族的群体意识网络被短暂干扰,攻势为之一滞。
“垣——空间折叠,构筑防线!”
垣双手结印,将战场前方三公里空间折叠成“镜像迷宫”。虫群冲入其中,陷入无限循环,自相残杀。他甚至将部分虫将“传送”至薛羽脚下,供其观察虫族结构。
“恒——时间缓流,争取战机!”
恒轻抬手掌,以薛羽为中心,半径三公里内时间流速减缓70%。战骸军团动作如电,而虫群则如陷入泥沼,动作迟滞。这是逆转战局的关键三分钟。
“焰——焚天之息,净化地面!”
焰盘旋于低空,张口喷出等离子火柱,如神罚之鞭横扫大地。虫尸堆积成山,火焰燃烧数日不熄。他所过之处,地面熔化,形成黑色玻璃荒原。
“蛊——纳米侵蚀,反向感染!”
蛊悬浮于空中,释放出紫色纳米雾气。噬骨虫吸入后,体内系统迅速被侵蚀,转而攻击同类。部分虫将甚至被完全同化,化为“虫骸战傀”,反戈一击。
薛羽,浮空观战。
他立于悠然重剑之上,剑尖轻点,仿佛在指挥一场宏大的交响乐。他的目光穿透虫潮,落在远处天际——那里,有一道更加深邃的黑暗正在凝聚。
“这只是先锋……真正的虫巢母体,还在后面。”他低语。
忽然,零传回战报:“发现高维信号波动,虫群行为模式异常,疑似受外部意识操控。”
蛊紧接补充:“感染成功率下降至31%,部分虫体具有抗纳米病毒基因。”
薛羽眸光一冷:“看来,深渊不止想吞噬我们……还想进化。”
他缓缓抬手,悠然重剑嗡鸣震颤,剑身浮现出古老符文——那是地脉之心的共鸣印记。
“九王——”
九道身影瞬间归位,立于他下方,如九星拱北辰。
“准备‘九极共鸣’。”
“目标——”
他剑指天穹,声如雷霆:
“把这片天,给我烧穿!”
九王同时爆发力量——
量子裂解、恒星烈焰、重力坍缩、相位穿梭、电磁风暴、空间折叠、时间缓流、等离子焚灭、纳米侵蚀……九种能力在空中交汇,形成一道螺旋状的能量旋涡。
天地变色,风云倒卷。
最终,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轰然落下,将虫潮核心区域彻底蒸发。空中出现一个直径十公里的“真空窟窿”,连光线都无法逃逸。
虫潮,首次被击退。
战后余波
战场清理出虫尸逾百万具,部分残骸被蛊回收,用于研究抗性基因。
战骸军团损失17%,但通过感染腐化者尸体,已补充至原有规模。
薛羽发现,部分战骸在吸收虫族能量后,体内出现“虫骸融合基因”,潜力未知。
薛羽立于废墟之上,望向远方:
“虫族来了,深渊近了……但这一次,我不再是逃亡者。”
风起,剑鸣。
下一战,将直面虫巢母体。
而真正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夜,荒原的风裹挟着焦土与金属的腥气,缓缓拂过临时搭建的指挥穹顶。残破的战骸在风中轻响,如同亡者的低语,在寂静中回荡。薛羽端坐于由敌我残骸熔铸而成的王座之上,指尖轻拂一卷泛着幽蓝微光的地脉情报卷轴。卷轴上浮现出虫族尸体的立体投影,密密麻麻的生物数据如星河般流转,映照在他冷峻而深邃的面容上。
他目光如炬,逐条审视着由蛊从三具完整虫尸神经中枢中提取出的加密情报——那是以纳米探针深入虫脑“读取”的生物记忆,经地脉解码后,才得以显现的深渊真相。
深渊虫族兵种图谱解析
1. 侦察型兵种(占比5%)
食腐虫:形如巨型蟑螂,甲壳呈灰黑,表面覆盖着共生苔藓状生物膜,能吞噬战场残渣与能量废料。虽无强攻之力,却拥有微弱的生物雷达系统,可探测隐形单位与能量波动,是虫族的“活体眼线”。
迅猛虫:形似跳蚤,后肢如弹簧,可连续跳跃百米,落地无声。复眼能捕捉热源、能量场与呼吸频率,专司夜间渗透、刺探与斩首。
特点:数量稀少却极为狡诈,是虫族的“耳目”。一旦暴露,立即自爆,释放干扰孢子,形成“感官迷雾”,掩护主力转移。
2. 主战突击型兵种
螳螂猎手:体长五米,前肢如双刃,覆盖量子级刃纹,可轻易撕裂战骸合金装甲。薄膜翅膀使其能短暂滑翔,常自背阳方向突袭,配合迅猛虫制造混乱。
毒蛛喷吐者:蜘蛛形态,八足如钢桩,背部有腐蚀腺体,可喷射酸性毒液,射程达三百米,能溶解能量护盾与金属结构。毒液接触空气后汽化,形成腐蚀性毒雾,杀伤范围极广。
地行蝼蛄:形如巨型蚯蚓,体长十余至二十米,直径可达两米。可在土壤、沙石甚至岩层中高速穿行,如同活体钻头,专用于突袭后方、破坏地脉节点或埋伏战壕之下。
3. 防御与指挥体系(防御兵种占比30%)
盾甲守卫:形如巨型蜘蛛,背负菱形能量盾牌,由未知晶体构成,可反射能量攻击,偏转量子刃切割。不主动出击,仅环绕核心区域组成环形防线,如移动堡垒。
指挥虫(蝉形体):
体型仅如人类手掌,通体透明,骨膜如蝉翼,体内流淌淡蓝生物光流。
无声震动:通过高频骨膜释放超声波指令,频率高达200khz,超出人类听觉范围。
无声音传播:不依赖空气,而是通过地脉共振与生物量子纠缠传递信息,无法被截获或干扰。
被严密护卫于盾甲守卫核心,数量极少,一旦被歼,虫群将陷入混乱,攻击节奏断裂,甚至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