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交换个眼神,周文山点头。
魏红梅才答应两人去小吃摊帮忙,还叮嘱两人帮忙可以,不能让自己太累,两人自然满口答应,于是原本摆小吃摊的三人队伍壮大成五人队伍。
火车站门口的客源不稳定,几人又把小吃摊摆到了电影院门口。
周家的麻辣烫小吃在电影院门口积累了一些回头客,摊子刚支起来,就有客人上前。
周家三人配合默契,利索地收钱煮麻辣烫。
一碗麻辣烫五毛钱。
许桂芬一惊,说实话,麻辣烫是很好吃,里面还有荤腥,有蔬菜,黏糊糊的,吃到嘴里回味无穷,可要她花五毛钱吃一碗麻辣烫,她是舍不得。
不光许桂芬舍不得,杏花村大部分村民都不一定舍得花五毛钱在外面吃顿饭,农民挣钱多辛苦,五毛钱能买到的粮食,一大家人都能吃两三顿了。
可架不住省城的人有钱,这摊子刚支起来不久,就陆续有人过来吃东西,摆着的五张折叠桌很快就客满。
许桂芬就暗自盘算,这小吃摊一天的收入。
陈国胜也细心观察,等客人吃完东西离开,他还十分有眼色地上前去给收碗筷擦桌子。
许桂芬看自己男人在小吃摊前忙碌,心想这家伙就是会装好人,两人来小吃摊又不是真为了帮忙,是要搞清楚小吃摊一天能挣多少钱,老陈倒是投入。
许桂芬心里吐槽,身体却很勤快,自己也拿起抹布去帮着擦桌子。
不及时把小桌子收拾出来,来吃饭的客人一看没位置,可能就走了,那不是影响生意。
她闺女嫁到了周家,公婆做小吃摊挣钱,她女儿日子也会过得好。
许桂芬心里都明白,就是亲家还有个小儿子,家里的女儿倒是好说,过两年找个婆家,嫁人,亲家的小儿子成了家,当父母的是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做小吃挣的钱肯定也要给小儿子家一部分,甚至可能会给小儿子家一大部分。
等闺女回来,许桂芬要嘱咐女儿几句,要把女婿挣的钱都抓在手里,别傻乎乎把钱都上交周家老两口。
不然到时候那钱可能就用在两人小儿子身上了。
许桂芬虽然只生了一儿一女,可经历得多,就说她婆婆,可不就偏心小叔子一家,她刚嫁到陈家的前几年,那时候没分家,家里挣的钱都上交公婆,许桂芬可受了不少鸟气。
自己经历过的苦,可不想自己闺女再吃一遍,以前女婿有本事是万元户,就算养着全部周家人,她都不会多过问,可现在不一样了。
一大家人虽然还住在一起,可女婿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凡事就要先顾好两人的小家,再谈帮衬大家,许桂芬脸色变了又变。
魏红梅不知道许桂芬复杂的内心戏,看两口子帮忙端碗擦桌子,累得满头大汗,心里挺不好意思,亲家两口子来者是客,这还让人家劳累。
趁着没那么忙的时候,连忙倒了两杯水递给许桂芬和陈国胜。
天气热,在外面多站一会儿,就感到口干舌燥,两人接过魏红梅递来的水,咕咚咕咚就喝完。
“亲家母,你们这每天都这么多人?”
许桂芬喝完水,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就问魏红梅。
魏红梅心想可不是,在电影院门口这边摆摊,口碑也宣传出去了,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回头客,每天的生意都不差。
嘴上却含糊道,“哪能呀?摆摊不稳当,有时候来吃饭的人多一些,有时候就很少。”
这倒也是,做生意的个体户挣钱的时候是挺挣钱,不挣钱的时候,好几天都开不了张,许桂芬之前也听村里其他人说过。
反正个体户是没有吃皇粮,有工作单位的人体面。
魏红梅是怕亲家两口子知道小吃摊挣钱,起了不该有的贪心,说实话,她对这两口子是真没啥好感。
但凡善良点,也做不出给她儿子下套逼婚的缺德事,想起来,魏红梅还呕得很。
不过现在儿媳妇和儿子小两口感情好,以前的一些不愉快,也就像翻书一样翻过去了。
小两口把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
许桂芬笑笑,并没有再刨根问底,她又不傻,能看不出魏红梅话里的含糊。
她和老陈,要在这住好几天,两个人加起来,都快一百岁了,还能闹不清这小吃摊的真实收入。
她就静静看着不说话,心里打定主意,等自家女儿从羊城回来,母女俩要说点悄悄话。
公婆挣的钱,咱不必想尽办法都抠到自己手里,毕竟他们也要生活,可女婿的钱,必须要握在手里。
女儿现在怀了孩子,等外孙出生,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要是女婿还像以前那样,每个月只给闺女多少零花钱,肯定是不行的,许桂芬就怕周兆辉把钱都补贴了大家,毕竟周家人现在都住在一起。
既然结婚了,那就是两个家庭,两个家庭的钱就不能混在一起!
就算以后周家小儿子要结婚,需要哥嫂帮衬,当哥嫂的给出点钱,许桂芬也不会掺和,那是兄弟俩感情好。
借钱也好,给钱也好,小叔子会记这情分,可要是两家的钱都混在一起,周家小儿子娶老婆置办家什,到时候人家说都是爸妈给的,压根就不想哥嫂的钱也是混在一起的,那就有点蛋疼了。
为啥许桂芬会想这些,因为她之前和丈夫就受过这种憋屈气。
早些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出嫁的大姑姐回了娘家连吃带拿。
当时陈家还没分家,她和老陈的收入都上交。
大姑姐出嫁了,回到娘家,不说给公婆带东西,还去搜刮娘家,许桂芬当弟妹的能看她顺眼?
可人家却振振有词,说是吃自己爸妈的,话里话外,她这个弟妹多管闲事,屁事多。
现在想起来,许桂芬还气得胸口疼。
她可不希望女儿以后也遇到这种糟心事。
别说她自私,撺掇女儿在婆家挑事,不友爱团结,她就是个没见识的农村妇女,她只希望自己闺女日子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