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眼人看来,李佑已经造反了。
杀几个乡绅大族,只能算匪寇;不交田赋和额外军饷,只能算抗税。
改镇设村,实属造反!
在唐末,镇和村同样只是聚落名称,不具备行政意义。
严格算来,只有镇上及周边,那三十余户算黄家镇,满打满算也就两三百人。因此黄家镇,只是一个小镇。
其余地方,按乡里制来算,约有30个乡、300多个里(官府报备没这么多,因为有大量隐藏户口)。
李佑直接更改朝廷的行政区划,废除了乡里制,将手里的地盘设为武兴镇,下设一个中心村、三个自然村。
仅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佑乃是大唐第一反贼!
关东、关西农民军四处流窜,跟官府周旋。河南、河北农民军,也已发展壮大,活动范围不断扩张。
以上这些起义军,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也没见谁更改行政区划。
李佑跟各省的造反同行们,已表现出本质区别,算是农民军中的一股泥石流。
普通农户,陆陆续续散去,只留下五百多青壮。
“江大山!”李佑喊道。
“在!”江大山出列。
李佑说道:“兹任命你为武兴村村长。”
江大山大喜称谢,武兴村属于中心村,是四村当中最重要的。
“黄幺,任命你为上黄村村长。”
“黄顺,任命你为下黄村村长。”
“李正,任命你为李家村村长。”
首批追随者,他们分到的土地,只比其他农户多一点点。官职便是给他们的补偿,村长每月可领两斗禄米!
(按唐代度量衡,一石约为现在的59公斤,两斗米就是11.8公斤。)
另外,由于人才紧缺,这四人还兼有军职。
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大队。
张铁牛、江大山、黄幺、黄顺、李正,都被任命为大队长。
其中,张铁牛统领百余人,划归为李佑直管的标兵。
唐朝实行府兵制,虽然此时府兵制逐渐走向崩溃,但军队编制的概念还在。李佑挑选精壮组成标兵,亲自训练和指挥,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李佑宣布说:“团勇没有粮饷可拿,但是,训练期间管饭,打仗期间有开拔费和行饷!”
因为害怕官府围剿,李佑暂时不搞思想工作,必须集中全力进行军事训练。
“小队长以上,光棍儿都站出来!”李佑说道。
立即站出十一个,包括江大山、李正、黄幺和黄顺,果然是没有牵挂才敢闹事啊。
李佑问道:“想不想讨媳妇?”
“想!”
稀稀拉拉回答。
李佑喝问道:“想不想讨媳妇,大声点!”
“想!”全体吼道。
李佑立即让陈寿郎带人过来,都是大户家中的未婚丫鬟和寡妇。
李佑当场撕掉卖身契,对这些妇人说:“你们自由了,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留在我府上,我给你们重新签短契。不管是回家的,还是想留下做工的,都可以选个丈夫。当然,你们也可以不选。想要成亲的站出来!”
大姑娘、小寡妇们,都显得拘谨不安,竟无一人主动出列。
李佑又说:“想要成亲的,我当场送半石粮食做贺礼!”
“我……我……”
终于有个寡妇出声,吞吞吐吐道:“我还有个儿子,今年两岁了。”
这寡妇,是黄老爷心腹家奴的遗孀。
李佑问道:“谁愿养便宜儿子?”
单身汉们互相看看,用眼神沟通之后,一个小队长出列:“我愿意。”
便宜儿子也姓黄,都不用改姓。
李佑又问寡妇:“你愿意嫁给他吗?”
寡妇看看小队长,虽然这人相貌难看,但也算比较壮实,于是红着脸点头不说话。
在这乱世,底层百姓哪管许多,能顺利讨到老婆,能吃上饱饭就知足了。
“好!”
李佑笑道:“你们便是一家人,过去领半石粮食做新婚贺礼。”
那小队长只是傻笑,将寡妇拖到自己身后,生怕被别人抢去一样。又喜滋滋带着老婆领粮食,浑身充满了干劲,官府若派兵来征讨,这厮为了土地、老婆和儿子,能豁出命去跟官兵拼了。
见他们组成新家庭,而且还有粮食可拿,其他男女都蠢蠢欲动。
李佑继续问丫鬟和寡妇:“谁还想要成亲?”
立即有二十多人站出,只剩少数还拉不下脸来。
黄幺突然说:“李老爷,我能先选一个吗?”
李佑对黄幺非常器重,说道:“你选。”
黄幺对一个丫鬟说:“妹子,跟我过吧。”
那丫鬟哭着点头,越哭越大声。
李佑把江大山叫来,低声问:“怎么回事?”
江大山回答:“黄幺跟这人的姐姐是相好,都张罗着成亲了,被黄老……被黄正明的儿子抢去做妾,后来又被正妻打死。黄幺的姐姐,也被黄老爷失手打死了。”
“唉,都是苦命人,”李佑叹息说,“你们且去领粮食。”
黄幺没急着领粮食,而是跪在地上磕头:“李老爷,我黄幺这条贱命,以后就是老爷的。什么时候让我去死,尽管支会一声便是!”
“好兄弟,快起来!”李佑连忙把黄幺扶起。
黄幺眼眶湿润,忍住没有落泪,带着老婆领粮食去了。
李佑也不讲什么人人平等,对江大山、黄顺、李正说:“你们也去选媳妇。”
三人大喜,各自挑选一个。
张铁牛看得有些眼热,他都快三十岁了,至今也没有成家,忍不住说:“公子……我……”
李佑笑道:“你也去选。”
张铁牛心里早就有目标,也不选年轻好看的,直接挑中二十多岁的寡妇。
屁股大,好生养。
张铁牛不问寡妇是否愿意,而是开门见山道:“有孩子吗?”
“两个儿子。”寡妇有些害怕,因为张铁牛长得太凶了。
“我不嫌弃,今后都姓张。”张铁牛立即多了两个便宜儿子。
这寡妇的公公,正是黄三水,尸体还摆在那没收殓呢。她的丈夫也是心腹家奴,前些天被打死,坟头草刚刚长出来。
男女平等?
先放一边再说!
理论和实操,总有一个要妥协,而今的主要问题是应对官府围剿,必须尽快收获这些“军官”的忠心。
小队长以上,都分完老婆了,李佑又让什长选老婆。
小翠和小红,没人敢去选。
李佑问陈寿郎:“你不选一个?”
陈寿郎咧嘴道:“我年纪还小,以后再说。”
没分到老婆的“军官”,每人发两斗粮食做补偿,答应今后给他们物色妻子。
其他不是光棍的军官,每人也领到一斗粮食。
普通小兵,每人领半斗粮食,算是他们的入伍费。
老婆和粮食发出去,杂兵们立即就有劲了,不再想着开小差回家。
……
黄氏宗祠内。
张守义佩剑盘坐于地,他面前是两个塾师,一个来自黄家私塾,一个来自李家私塾。
“你们也看出来,李老爷是要造反的,”张守义威胁道,“你们可以逃走,也可以去报官。但你们若敢离开此地,全家必然横死,家里的地也会被收走。今后,黄家宗祠改为武兴私塾,你们就跟着我教书吧。”
两个塾师面露苦色,都不敢出言拒绝。
“河南不愧文风鼎盛之地,”张守义感慨道,“宣化乡许多村镇都很偏僻,居然出过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还有十几个举人。难以想象啊。”两个塾师还是不敢说话。
张守义口中的状元,出自大山之中,即苏珙如今不知去向的地方。
正因为出了状元、探花和许多举人,才导致这些乡村土地兼并加剧,竟然找不出多少自耕农。要么是大地主,要么是分出来的小地主,普通农民全部沦为佃户!
黄家镇及周边村落,就那三黄和李氏,四家掌控90%的耕地,剩下10%也是他们的族人在占有。
人口拢共4000多一点,他们四家的青壮男仆,加起来就超过150人,随时可以转换成打手!
这不算什么,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世家大族,一家占有广袤土地也不稀奇。在那种地方,你根本找不出异姓的自耕农,全他妈的是大小地主和佃户。
犹如一个个肿瘤,切之不尽,将大唐活生生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