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轩站在纺织厂新建的办公楼顶层,俯瞰着厂区内繁忙的景象。全自动织机的轰鸣声透过双层玻璃传来,却已显得柔和——新安装的隔音棉起到了效果。楼下的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卸载从省城运来的“有机棉种”,其实是空间里培育的改良品种,每粒种子都经过灵泉水浸泡。
“沈厂长,”秘书小李敲门进来,“县革委会通知,今年的年终总结会提前到下周三,要求各单位汇报‘改革开放成果’。”
沈默兰放下手中的出口报表,笑道:“知道了,让财务科把数据汇总一下,重点突出‘外资合作’和‘技术革新’。对了,把给镇小学捐的那二十台缝纫机也算进去,就说‘反哺教育’。”
小李离开后,沈默兰转向沈默轩:“哥,你说这次总结会,会不会提到‘个体户’的事?我听说县城已经有人在路边摆摊了。”
“肯定会提,”沈默轩摸出一份《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信号,我们要提前布局。下周我去省城,见见老周的外贸朋友,看看能不能成立合资公司。”
沈默兰点头,目光落在大哥鬓角的白发上:“哥,你最近太辛苦了,要不就让明远多分担些?他现在管仓库很上心,连赵铁柱都夸他‘有章法’。”
沈默轩心中一动。赵铁柱自从去了县城木材厂,竟成了沈家在县城的眼线,每月都会传回关于黑市和政策的消息。他沉吟片刻:“也好,让明远负责原材料采购吧,但空间的事,还是只能我们几个知道。”
年终总结会当天,镇政府大礼堂座无虚席。沈默兰作为企业代表上台发言,ppt投影上,“红星纺织厂年产值增长217%”的数字格外醒目。台下的县领导频频点头,邻镇的企业代表则交头接耳,眼神中既有羡慕,也有嫉妒。
“我们厂能有今天,”沈默兰声音洪亮,“离不开公社的支持,更离不开技术革新。下个月,我们将与香港万丰贸易公司合资成立‘东方纺织有限公司’,引进十条全自动生产线……”
掌声雷动中,沈默轩注意到前排坐着的县工业局王科长露出满意的微笑。散会后,王科长特意留下,低声说:“沈先生,省里正在选‘改革开放示范企业’,你们很有希望。不过……”他看了看周围,“听说你们厂的‘山泉水工艺’被人举报是‘封建迷信’,这事得赶紧压下去。”
沈默轩心中一凛,立刻想到邻县纺织厂的厂长——那个曾在广交会上输给沈家的竞争对手。他不动声色地说:“王科长放心,我们已经准备了‘工艺科学论证会’,请省轻工学院的教授来站台。”
回到镇上,沈默轩立刻召集家人开会。沈默远拿出一叠匿名举报信:“最近半个月,镇里的邮筒里突然多了这些东西,都是寄给县革委会的。”
“笔迹很眼熟,”沈默兰皱眉,“像是邻县那个刘厂长的秘书写的。”
“不管是谁,”沈默轩道,“我们需要一场‘胜利’来堵住悠悠众口。兰兰,你明天去省城,邀请轻工学院的教授来参观,费用我们出。远弟,你联系县电视台,就说‘传统工艺大揭秘’,要全程录像。”
三天后,省轻工学院的专家团队抵达。沈默轩亲自带领他们参观“山泉水处理池”,并安排了一场“科学实验”——将灵泉稀释后的水与普通水分别浸泡棉纱,再用专业设备检测纤维强度。
“不可思议,”带队的李教授看着检测报告,“浸泡过泉水的棉纱,断裂强度提高了47%,这完全符合力学原理,但水质里的微量元素……”
“我们怀疑是西山岩层中的特殊矿物质,”沈默轩适时插话,“但具体成分还在研究中,希望能与贵校合作。”
李教授立刻握住他的手:“沈先生,这可是重大发现!我们学院正好有‘天然材料开发’的课题,不如成立联合实验室?”
当晚,县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东方魔泉:纺织厂里的科学奇迹》。片中,李教授对着镜头说:“所谓‘山泉水工艺’,其实是天然矿物质对纤维的改良,这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举报风波就此平息,反而让“山泉水纺织”成了“科学创新”的典范。沈默轩趁热打铁,与轻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将空间的灵泉研究纳入学院的“秘密课题”——当然,对外宣称研究的是“普通山泉水”。
年底,红星纺织厂双喜临门:一是被评为“省级改革开放示范企业”,二是合资公司正式挂牌。沈默轩在合资合同上签字时,注意到港商代表眼中的贪婪——对方想控股60%,却不知道沈家掌握着核心技术。
“沈先生,”港商陈先生笑道,“我们计划把生产线搬到深圳,那里的政策更宽松。”
“深圳?”沈默轩心中一动,这个新兴的城市正在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可以,但技术团队必须由我们派遣,设备也用我们自己的。”
陈先生挑眉:“沈先生对技术这么有信心?”
“当然,”沈默轩微笑,“因为我们的工艺,全世界独一无二。”
合资公司成立后,沈默轩将主要精力放在空间的扩建上。他在后山深处开辟了新的种植区,用灵泉培育出抗虫棉和速生林,同时尝试养殖珍贵药材。每次进入空间,他都会在灵泉边待上半小时,观察水面的变化——最近他发现,玉佩靠近灵泉时,水面会出现奇特的波纹,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
除夕前夜,沈家全家聚在老宅的地窖里——这是多年来的传统,在空间入口前祭祖。沈默轩看着供桌上的灵泉酒和空间水果,想起父母早逝的童年,想起饥荒中夭折的小妹,心中感慨万千。
“哥,”沈默兰递来一杯灵泉酒,“明年就是1984年了,听说中央要发‘一号文件’,鼓励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我们要不要……”
“办农场,”沈默轩接过话头,“用空间的技术,办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场,就叫‘红星生态农场’,对外宣称‘科学种养结合’。”
沈默远点头:“我来负责选址,就选在西山脚下,离空间入口近,运输方便。”
年夜饭后,沈默轩独自来到空间。月光透过顶石的缝隙洒在灵泉上,水面波光粼粼。他摸出玉佩,轻轻放在泉边,突然发现玉佩上的纹路与泉底的石块纹路完全吻合——原来,玉佩竟是打开空间核心区域的钥匙。
他心跳加速,按照纹路的走向移动玉佩,只听一阵机关响动,泉底缓缓升起一个石匣。打开石匣,里面是一本羊皮卷,上面用古篆写着“灵泉秘录”四个字。
沈默轩手颤抖着翻开秘录,第一页写着:“灵泉者,天地之精也。得之者,需以仁心济世,以匠心守秘,违者天罚。”他继续往下看,发现里面记载着灵泉的真正用法,包括延长寿命、治疗重症,甚至……空间升级的方法。
“原来如此,”沈默轩喃喃自语,“守拙,不仅是低调,更是慈悲。”
他合上秘录,小心翼翼地放回石匣。此刻,远处传来新年的鞭炮声,镇子里灯火通明。沈默轩望向空间的黑土地,那里的麦苗正在灵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仿佛预示着沈家即将迎来的又一个丰收年。
回到家中,沈默兰正在给孩子们发红包,沈默远则在和赵铁柱通电话,询问县城的年货供应情况。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沈默轩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这一切,都是他们用智慧和隐忍换来的。
午夜钟声响起时,沈默轩站在窗前,看着镇子里的烟火照亮夜空。他知道,改革开放的浪潮会越来越汹涌,沈家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有空间的秘密,有家人的团结,他相信,任何困难都能 overe。
他摸出秘录里的一张纸,上面写着“明远可堪大用”——这是他对弟弟的评价,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新的一年,沈家将踏上新的征程,而他,将继续守护着这个秘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