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雨站在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大字报。昨夜造反派留下的“沈家垄断科技”标语还残留在墙上,她用灵泉调制的涂料轻轻一刷,墨迹便化作淡紫色的牵牛花图案——这是她和美术老师合作的“校园美化项目”,对外宣称“化批判为艺术”。
“小雨,”班长陈小花递来水桶,“王老师说让咱们把操场的标语都改成励志口号,你负责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怎么样?”
女孩点头,毛笔在宣纸上落下,墨迹中混有微量灵泉——能让字迹在雨天自动褪色,避免成为未来的“罪证”。她故意将“向”字写得歪歪扭扭,陈小花笑道:“你昨天是不是没睡好?这字比平时差远了。”
“嗯,”沈承雨低头,“听见爸妈吵架,说家里的‘古书’被人烧了。”这是沈家编造的谎言——所谓“古书”,实则是伪造的家族账本,早已在造反派冲击前转移到空间的“时间流速区”,外表做旧成清朝典籍的模样。
与此同时,沈承志在木材厂门口的黑板报前忙碌。他用灵泉炭笔绘制“工人技术革新成果展”,故意将“仿古松木”的工艺流程图简化成“传统烟熏十步法”,旁边配上工人汗流浃背的插画。路过的赵师傅啐了一口:“少在这儿装模作样!”
少年假装没听见,往炭笔里注入微量灵泉——这种炭笔写的字会在三天后自动剥落,只留下“烟熏法”三个大字。他转头对围观的工人说:“我爸说了,谁想学技术,周末可以来厂子里看‘土法教学’。”
下午,镇革委会突然召开“沈家问题听证会”。沈承雨和沈承志被安排坐在前排,手里捧着沈默轩连夜赶制的“学生日记”——里面记录着“爸爸在家修收音机”“妈妈在图书馆整理图书”等琐事,关键处用灵泉墨水标注,在特定角度下能看到“无私奉献”的字样。
“沈明辉,”造反派头目拍着桌子,“有人举报你在木材厂进行‘反科学实验’,怎么解释?”
“这是污蔑!”沈明辉呈上一叠证书,“我们厂的‘仿古松木’工艺通过了县林业局认证,这是检测报告和……”他忽然指向沈承志,“我儿子每天放学都来厂子里帮忙搬砖,让他说说亲眼所见。”
沈承志站起身,故意将裤腿卷到膝盖,露出膝盖上的伤疤——那是上周在木材厂“不小心”摔的,实则是灵泉愈合后的伪装。“我爸每天都在车间干活,”少年声音发抖,“有次手被锯子划开,流了好多血……”他举起右手,掌心的“伤痕”还未完全愈合,“这就是证据!”
造反派头目皱眉:“小孩子懂什么?”
“我懂!”沈承雨突然站起来,手里举着图书馆的借书证,“我爸每个周末都陪我去图书馆整理图书,这是借阅记录!”她翻开证页,里面夹着几张电影票根——那是沈家故意留下的“生活痕迹”,证明他们和普通家庭一样看电影、逛公园。
听证会陷入僵局时,王局长带着一群小学生闯了进来。孩子们举着“感谢沈家伯伯”的标语,沈承雨一眼认出,那是她昨天在美术课上教同学们做的。“局长同志,”王局长说,“这些孩子都是沈家基金会资助的,他们要说说心里话。”
陈小花第一个开口:“沈家姐姐给我送过新书包,里面还有故事书!”她掀起书包,露出夹层里的灵泉笔记本,“看,这是她教我做的笔记!”
沈默轩适时站起来,向全场展示基金会的财务明细:“我们沈家从没想过垄断技术,相反,”他指向沈明辉,“我侄子正在筹备‘工人夜校’,免费教授木材加工技术,这是课程表。”
夜校课程表上,“灵泉处理”被替换成“神秘配方”,实际内容是普通木材防腐知识。沈明辉补充道:“所谓‘秘密’,不过是老匠人的经验之谈,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
听证会结束时,造反派头目虽然仍有疑虑,但看着满场的学生和工人,不得不宣布“证据不足,暂时搁置”。沈承雨注意到,头目口袋里露出半截沈家捐赠的粮票——那是沈默兰昨天悄悄塞进去的。
当晚,沈家在农场举行“庆功宴”。三姑姑端出灵泉烤鸡,沈默兰带来了纺织厂新出的围巾,给两个孩子戴上。沈承志摸着围巾上的暗纹,那是用灵泉棉线织的摩斯密码,翻译成中文是“危机暂解”。
“今天表现不错,”沈默轩给孩子们夹菜,“尤其是承雨的‘字迹失误’和承志的‘伤疤戏’,让敌人以为我们‘漏洞百出’,实则处处设防。”
“但赵师傅还是不信,”沈明辉皱眉,“他今天在木材厂门口贴了‘沈家必败’的标语。”
“让承雨和承志去处理,”沈默轩看向两个孩子,“孩子们的‘恶作剧’最不容易引起怀疑。”
深夜,沈承雨和沈承志溜进木材厂。沈承雨用灵泉胶水在标语上贴满“好好学习”的贴纸,沈承志则在赵师傅的工具箱里放了只假蜘蛛——那是用机械零件做的,触动机关会发出“吱吱”声。
第二天清晨,赵师傅的尖叫惊醒了整条街。沈承雨躲在街角,看着工人围笑一团,赵师傅红着脸踢开蜘蛛,嘟囔着:“肯定是哪个小崽子干的……”
“就是啊,”沈明辉假装路过,“孩子们不懂事,赵师傅别往心里去。要不要我让承志给您赔个不是?”
赵师傅哼了一声,却没再提标语的事。沈承雨看着这一切,忽然明白,有时候最有力的舆论引导,不是大声争辩,而是让生活的琐碎慢慢覆盖怀疑的种子,让秘密在烟火气中悄然生长。
一周后,县实验小学举办“科技节”。沈承雨和沈承志的“太阳能小台灯”项目获得一等奖——台灯的核心是空间的微型灵泉发电机,却伪装成用废电池和塑料瓶做的“环保装置”。颁奖台上,女孩看着台下的造反派头目,后者正和王局长有说有笑,手里捧着沈家送的灵泉茶叶礼盒。
“承雨,”主持人说,“给大家讲讲你们的创作思路吧。”
“其实很简单,”女孩看着台灯上的向日葵装饰——那是用灵泉培育的微型向日葵,永远朝向光源,“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科学无处不在。就像我爸爸说的,‘普通的木头里,也藏着不普通的智慧’。”
台下响起掌声,沈承志在后台竖起大拇指。他知道,这句话既是说给观众听的,也是说给沈家自己听的——普通与不普通之间,隔着的不是技术,而是守护秘密的智慧,和让秘密造福众人的勇气。
散场时,陈小花拽住沈承雨的袖子:“你的台灯真厉害,是不是有什么魔法?”
“是啊,”沈承雨眨眨眼,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灵泉糖果,“是用魔法糖果换的灵感哦!但这是我们的秘密,好不好?”
女孩笑着点头,将糖果塞进嘴里。沈承雨看着她蹦跳着离开,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最好的舆论引导,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秘密的守护者,却不自知。”
暮色中,沈家的木材厂传来锯木声,那是沈明辉在演示“传统工艺”。沈承雨和沈承志坐在图书馆顶楼,看着夕阳将太阳能板染成金色,远处的西山轮廓柔和,像是藏着无数秘密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