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见林菀也是有的,提前结了账,把给薛志中准备的礼物-笔记本,她也多准备了一份,给了两人一人一个,打包了一份粉蒸排骨给陈淑兰,就先回去了。
本来是叫上陈淑兰一起来的,相互之间都认识。
陈淑兰不好意思来,林菀也就没勉强,打包了最贵的粉蒸排骨给陈淑兰带回去。
林菀从小没体会过母爱,陈淑兰对她好,她都知道,现在有个啥好的也会想到她,都会给她也买一个。
特意去公社借了自行车,用绳子把手电筒绑在车把手上,到陈淑兰家的时候,粉蒸排骨还带着热气。
“还好赶上了,我还担心阿姨你已经吃过饭了呢,来加一个菜。”
陈淑兰看到是粉蒸排骨,赶紧叫上林菀再吃一点。
林菀拧不过,又了一块排骨。
陈淑兰不是毫无理由溺爱儿子的那一类,甚至很多时候,她都是站在林菀这一边的,在李云泽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也老让李云泽对林菀更好一点。
“不知道云泽过年有没有时间回来待两天,他上次说可能会有两天假。”
林菀虽然也想李云泽回来,还是明白军人有他的职责所在“阿姨,你也别担心他,他心里有数的。”
在陈淑兰的心里,还是更希望李云泽能再休个长假,最好跟林菀把婚结了。
现在林菀在公社的地位高。
村里的大婶、小媳妇们跟着她织毛衣、锁扣眼.....
都挣了点钱,现在无不对她夸赞有加。
还有不少隔壁公社的人,来打听林菀有没有对象。
只要陈淑兰知道的,都给打发走了,她心里还是着急,准儿媳妇太优秀,儿子又太菜,可不就着急上火嘛。
恨不得明天就跟李云泽去领证,然后给全村挨家挨户的去发喜糖。糖票够的话,她都想发到隔壁公社去。
“最近天冷,你那里煤和柴禾够不够。”
“我又发了一些醪糟,等会你带一碗回去。”
“糯米粉我也揉了一点,你早上晚上都可以煮点吃,暖和。”
陈淑兰絮絮叨叨的,林菀没有一点不耐烦,笑嘻嘻地听她念叨。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底,公社为了鼓励生产,弘扬社员们一年来拼搏奋斗的精神。
也为了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举办了文艺汇演。
冬天黑的早,社员们比平时早了一些时间下工,回家赶紧吃了饭,或者胡乱塞了几口法饼。
坐着牛车的、三五成群的赶到公社。
舞台的两边早就亮起了两个大灯,平日里空旷的公社广场,此刻也装点的格外的喜庆,四周拉起了红底白字的横幅。
“鼓足干劲搞生产,齐心协力创佳绩。”“为生产拼搏,为公社争光。”的标语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
表演已经开始了,台上正在表演的是样板戏《红灯记》
台下早已坐满了从各个公社赶来的社员们。大家裹着棉袄,拉紧头巾,也绝对不离开一下座位,担心一走开,位置就被抢了。
林菀她们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直接搬了几把高板凳站在板凳上,就能在铺子门口看到舞台上的表演了。
新桥村的村民们也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和林洁定亲的张大柱。
张大柱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表现的还非常亲和有礼,对谁都笑嘻嘻的,没有一点城里人的架子,甚至还给几位年长的老人递了烟。
身体上更是没有一点缺陷,也看不出有什么疾病。
新桥村的村民们对他赞不绝口,都夸林洁找了户好人家。
陈红霞和林铁军又挺直了腰板,说话的声音整个广场都听得到。
林菀也看到了,总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一下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直到刘兰说。
“菀菀姐,就是之前你带我去县城那次,在钢厂门口见过的。”
林菀“这么久了,就见了一面,你也记得?”
刘兰“前段时间,我去给张科长送衣服过去的时候,在机械厂的门口也看到过他,就是好奇怪,这两次看到他,他好像都在观察着什么。”
无业在各个厂之间来回游荡还出手大方,林菀快速找出重点。
她看向刘兰,刘兰也正看向她,两人的眼里快速闪过一抹肯定。
赶紧从高凳子上下来, 把铺子的门锁好。
表演结束的时候,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林菀的手都拍麻了。
文艺汇演结束以后,林菀也准备回去了。
陈淑兰也来了,只不过是和她的姐妹们一起来的,就没有一起回去。
林菀和谷金凤走到公社门口,就看到等在门口的薛志中。
“金凤,我先走了。”林菀扔下这句话就跑,虽然已经晚上九点了,路上这么多回去的村民,林菀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怕的。
结果,才往前走了没几步,就听到有人喊她。
林菀转过头就看到是老李,老李正坐在牛车上喊她。
“愣着干啥呢,快点过来啊,特意给你留了位置。”
林菀笑嘻嘻的跑到牛车前“谢谢李哥。”
“哎哟,都是一家人,客气个啥,快上车。”
林菀爬上牛车坐好,老李就赶着牛车出发了。
车上的人都是到新桥大队下面各个村的,多多少少都有些认识。
既然认识那也就无话不聊了。
话题的中心,自然还是今天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露脸的,林洁对象张大柱了。
大家都说林洁找了个好人家,听说张大柱还是张家的独生子女,也就是因为是独生子女,才没有安排他下乡的,不管张大柱有没有工作,都是城里人,是吃商品粮的。
不管牛车上的人怎么说,或者来套林菀的话,她都不发表任何意见。
老李看不下去了,县城人又怎么了,有他的小李兄弟好?
他出声道“这车还想不想坐了,不想坐的都给我下去。”
车上的人才没有再问林菀,林菀也找了话题跟老李一路闲聊到家。
转眼间树上、屋顶上已经白雪皑皑,眼见着到了一月初,各家各户都开始张罗着杀年猪做腊肉、香肠了。
当然不是前一段时间,去供销社买几斤猪肉回来做的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