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
博尔基吉特氏神色平静的坐在房中,她的面前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蒙古美食。抬头看向诺敏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
“她们都说你是个爱吃的,吃了那么多大清的食物,可还记得这些来自蒙古的美食。说起来这才是真正属于咱们的美食呢。”
说完这些,博尔基吉特氏突然自嘲一笑“是了,或许你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蒙古的格格。毕竟你自幼生活在大清的时候要比生活在车臣汗部的时候还要多。”
诺敏皱眉观察了一下四周,见这承乾宫西配殿装饰不同于后宫其他妃嫔的雍容华贵或是淡雅清新,整个西配殿的装饰都极具有蒙古特色。看样子内务府对博尔基吉特氏也算是用心了。
迈步走向博尔基吉特氏身前的桌子旁坐下,环顾了一下桌上的食物,朱唇轻启“为何没有马奶酒,红豆,去取一些过来。”
红豆有些不放心的看了一眼博尔基吉特氏,博尔基吉特氏眉眼一挑“怎么,担心我会对你家主子不利,放心吧,我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暗中应当有不少保护你家主子的人吧。”
诺敏没有说话,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奶饽饽放在嘴里的同时给了红豆一个眼神,红豆无奈只能行礼离开。
“这丫头是个好的,只是主意有些正了。下人就要有下人的样子,姐姐还是太过心善了。”
“不说她了,你身边伺候的人呢,怎么一个人都没有了?”
博尔基吉特氏挑拨未能成功也不在意,毕竟红豆是诺敏的心腹,要是被自己三言两语就挑拨成功了那才是怪事呢。
看了一眼诺敏,嘴角上扬想要扯出一抹微笑却是失败了。两行清泪从眼中流出,慌忙的端起手中的奶茶作为掩饰。
“康禄海都招了吧,她们什么都不知道,还是不要让她们为我陪葬的好了。还要感谢姐姐来送我最后一程,我......”
说到这里,博尔基吉特氏便是说不下去了。哽咽抽泣的声音再也掩饰不住。
诺敏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直到她慢慢平静下来才走上前用帕子轻轻将她脸上的泪水擦拭掉。
“怕了啊,既然知道怕了,当初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诺敏一个不察就被博尔基吉特氏撞了一个满怀,刚要发火,但是看着在自己怀里痛哭流涕的博尔基吉特氏终究是忍下了下来。
无奈之下,只能轻轻拍打着博尔基吉特氏的后背轻轻安抚着。
不知过了多久,博尔基吉特氏的情绪才彻底平复下来。
“进京之前我便知道自己必然是不会得宠的,阿玛额娘也一直告诫我进宫之后就老老实实地待着,不要妄图得到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今的博尔基吉特氏早就不是原来的博尔基吉特氏了,他们没有办法向祖上那般为我提供庇护。
我本也是这样打算的,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的待在这里,慢慢地熬着,等熬不住了,等这具身体死了,我的灵魂也就可以回到草原上了。
可是时间长了,我就不甘心了。
姐姐,我也是个女人,我也希望有人疼,有人爱啊。
你我同是来自草原,为何你就可以生活的顺风顺水,随心所欲,而我只能慢慢地枯死?
姐姐,我才十七啊,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
她们都说你是皇上的表妹,所以你才会拥有这么多的特权,所以皇上、皇后才会对你另眼相待。
可是大家伙都忘了,我也是皇上的表妹啊。
我的祖母、外祖母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姑奶奶,都是大清的公主啊。
同样都是来自草原的格格,同样都是皇上的表妹,为何......为何你我生活相差这么大啊,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诺敏知道博尔基吉特氏还有一句“同样是大清的公主”没有说什么来。可是再不甘心又能怎么样呢。
博尔基吉特氏的祖母、外祖母这对堂姐妹都是顺治帝年间嫁到草原去的和亲公主。那时候大清刚刚入关,各地打着反清复明旗号举事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维护关外的和平,对于勇猛作战的草原各部只能采取联姻的方式维护关系。偏生顺治爷宠爱董鄂妃,轻视来自草原各部的高位妃嫔。
作为她们的娘家人自然是心疼自家闺女的遭遇的,不能拿顺治爷如何,就只能拿嫁到自家部落的公主们出气了。可蒙古王爷们不能拿顺治爷这个草原女婿如何,同样的大清也没办法为自家的公主们出气。
可想而知,这些公主们在草原各部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就知晓的。就连自己的额娘......,诺敏闭了闭眼睛,当初额娘遭到算计早产生下了大哥,险些一尸两命。不就是这些扶蒙公主的缩影吗。
只是他们没想到大哥虽然早夭了,但是额娘却活了下来。不但额娘人活了下来,还写信回到了大清狠狠的告了他们一状。
直接给了先帝爷一个借口,险些出兵灭了车臣汗部。后来的车臣汗部虽然保了下来,但是在先帝的帮助下,权柄一多半还是落到了自己额娘手里。
可再多的不甘也不是博尔基吉特氏害人的理由,一声轻叹“你可知错了?”
博尔基吉特氏轻笑出声“知错如何,不知错又如何?左不过是逃不过是一个死字,只求姐姐看咱们是表姐妹的情分上让妹妹走的痛快一些好吗?”
诺敏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博尔基吉特氏,就在博尔基吉特氏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诺敏才轻声开口“为何要死,好好活着不好吗?”
博尔基吉特氏一愣,一脸错愕的唤了一声“姐姐?”
用帕子擦拭掉博尔基吉特氏脸上的泪珠“你不是说大家都说我是因为是皇上的表妹所以有特权吗,那么你猜同为皇上的表妹的你是否有特权?”
博尔基吉特氏震惊的看着诺敏“可......可是,我害死了皇上的孩子啊,那可是皇上与菀常在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