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在上考场的前一天吃了不少巴豆,肚子拉的险些脱了水。
尔雅装作急的不行,请了两三个大夫前来,最后卫辞都昏迷了。
三个大夫都说他不可能再参加乡试,否则说不得命都要丢在考场里。
程佑安也一样,两人对外只说回家的路上买了一个游走小摊贩上的肉饼,吃完就出问题了。
等到乡试考完,两人之前在府学的同学听说了两人的遭遇都十分同情。
纷纷替卫辞抱不平,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今年的乡试总是错过了。
因为错过乡试,程佑安心中一直忐忑,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直到他询问参加了乡试的同窗,乡试中的考题都是什么。
结果发现乡试考题中竟真的有,之前在大街上遇到卖考题的人给他透漏的题。
程佑安当即惊出一身冷汗,这一刻他无比确定这次乡试真的如卫辞所说有猫腻。
接下来两人借着养病的名义足不出户。
时间一转来到十月份,乡试放榜。
青州的学子发现很多无名之辈都在榜单上。
虽然解元是孟舟行,可一甲之中不乏按平时成绩来说,根本不可能上榜之人。
榜单一出,整个青州的学子都炸了。
然后很快就有学子开始说,乡试开考前曾在大街上遇到有人卖乡试考题。
当时他不信,但后来真的在乡试考题中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考题。
接着很快就有人开始响应,事情越闹越大。
最终没上榜的学子,竟然一起跑到衙门敲登闻鼓。
事关科举舞弊,青州知府不敢含糊其辞,装不知道。
毕竟此次参加乡试的学子中不乏世家子弟。
自己不管,人家家族中在朝为官的的长辈还能不管吗?
再接着很快此事就闹到了朝堂上,青州科举舞弊的消息很快传的沸沸扬扬。
有赵王在幕后做推手,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
连皇上也不得不慎重,立刻派了钦差到青州调查。
此时林大人还没离开青州,本来他应该逗留到办完鹿鸣宴就能回京的。
可很快学子闹了起来,林大人自然走不了了。
一开始学子说什么科举舞弊,林大人根本不信,作为主考官,有没有舞弊,他比谁都清楚。
只以为是一群落榜学子不敢没上榜,所以闹一闹。
谁知事情越闹越大,证人越来越多,最后就连榜上有名的学子,也在酒后说出曾在开考前,在大街上遇到有人卖考题。
而那人卖的考题,他后来真的在乡试中看到了。
此消息一出,落榜的学子更不乐意了。
很快皇上派来的钦差到了青州,钦差为了查清此事,一股脑抓走了所有参考的学子。
无论上榜没上榜,全都审问了一遍。
就连卫辞和程佑安两个报了名但没参加考试的,也有衙差过来审问。
他们询问卫辞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
好在卫辞为了把戏做全狠心吃了巴豆。
尔雅当然又连请了两三个大夫,药方,还要去抓药的证人都有。
确定卫辞是真的病了,才没去考试,衙差才放过卫辞和程佑安。
事后程佑安满心庆幸道:
“还好我当初听你的话弃考了,否则我现在肯定也在大牢中,那我的继母还不开心死。”
卫辞却道:
“先别说这个了,你还是赶紧回去温习吧。
经此一事,青州今年的乡试肯定要重开。
接下来,就是咱们发挥的时候了。”
程佑安闻言眼睛一亮:
“你说得对。”
接着他立刻回家闭关去了。
皇上派来的钦差上上下下查了一遍,很快把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
林大人竟然真的泄露了考题,当然不是他本人泄露的。
而是他身边跟了他多年的小厮,偷记了他出的考题出去找人卖。
一份考卷两千两,那小厮竟然卖了快十万两银子。
林大人也没想到,他竟然栽在了家贼手里。
此结果一出,无论林大人有多冤,他科举舞弊的名声也落实了。
皇上和外人都不会相信他没有泄露考题,这全是他的小厮所为。
退一万步就算皇上相信他是清白的,他真的没想泄露考题。
可他也有监管不力之责,罪名涉及科举舞弊,那抄家流放是没跑的。
尤其是事情闹得这么大,更加要重罚。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一人犯错,全家获罪。
林大人被判了斩立决,林家其他人男的罢官流放,女的没入教坊司。
好好一个世家,顷刻间覆灭,众人不胜唏嘘。
待查清这些后,天已经冷了下来。
青州今年乡试成绩全部作废,上了榜单,买了考题的学子一律斩首。
没买考题的也被打的不轻,很多都没熬过来,死在了狱中。
家人连个申冤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哭着收尸。
紧接着就是重开乡试,此消息一出,青州的学子都沸腾了。
重开乡试就代表着他们多了一次机会。
已经快要落雪的天气,挡不住学子们对功名的渴望与热情。
几千学子再次齐聚青州,举人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三千多名学子,能上桂榜的只有不到一百人,就这还带上了副榜。
乡试桂榜分甲乙榜,能上甲榜的,就会获得举人功名。
除了甲榜之外,还有副榜,也就是乙榜。
上了乙榜也不是举人,你顶多知道你排多少名。
但只要入了乙榜,就有机会去京城的国子监读书。
如果连上两次乙榜,也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
会试上了榜单,也一样是进士,但如此一来就不算两榜进士了。
入朝为官难免排资论辈,你是同进士,我是进士,那我就高你一等。
为官同样的功绩下,我就比你先升官。
同为进士,又分两榜进士和进士。
两榜进士就是乡试在甲榜,会试在二甲及以上。
这样的进士血脉就更纯正,也更有优越感。
其实要卫辞说来,这根本没啥区别,但古人就是这么玩的。
入了这个圈子就要守这个规矩,否则别人就会排挤你。
为了以后的前途,卫辞自然是想做两榜进士。
因为青州刚出过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所以乡试重开后搜索的也更加严格。
如今已经快到年关,正是冷的时候,为了避免考生作弊。
主考官硬是规定学子不得穿夹层的衣裳,学子只能穿单衣。
为了保暖,参加考试的学子都要穿六七层衣裳。
监考的官员除了一正一副两个主考官外,还有四到六个同考官。
同考官一般都是由本地的官员充任。
等到判答卷时,官府还会把一些闻名的大儒以及书院的山长等德高望重,但不在朝为官者一起来批阅。
这就是为了减少官员为同在朝为官的同僚的孩子作弊的可能。
乡试考试时间为九天,因为考生太多,所以分批次入场。
入场前每个学子会分到考牌,牌上写着号房。
卫辞拿到座位号之后,祈祷不要遇到臭号。
所谓臭号就是在厕所旁边的号房,古代又没什么马桶,都是露天厕所。
几千人的大考场,九天考下来,厕所能臭成什么样,光想想就让人眼前一黑。
若是分到臭号,这九天就要在厕所旁吃喝拉撒考试,到时候哪还有心情考试。
不过虽然祈祷不分到臭号,但尔雅还是给卫辞准备了干薄荷等药材。
若是卫辞真的那么倒霉,恰好被分在了臭号,那也只能用这些药材提神醒脑,挡一挡。
卫辞的入场时间在半夜,大冷的天他半夜起来去排队。
队伍排的极长,又冷又冻的,卫辞便想一个人去排队进场。
可无论是尔雅还是卫岳都不同意,两人坚持要陪着卫辞排队入场。
就连王婶和王安也都睡不好,跟着一起来了。
好不容易等到卫辞,入朝前的检查又极为严格,连卫辞携带的墨块都被切开查看。
除此之外还有人带的大饼,馒头甚至点心,都被检查的官差捣烂,简直没法吃了。
经过层层检查,最后卫辞终于入了场。
万幸他的号房离臭号还很远,且对面就有一个大水缸,取水十分方便。
卫辞拿出尔雅给他准备的抹布,先将整个号房左左右右擦了一遍。
号房的木板感觉都长霉了,擦了也没用。
除此之外,顶上都是蜘蛛网不说,感觉还有点漏,卫辞只能祈祷这九天最好不要下雨。
他还有点庆幸,幸好现在天冷了,没有蛇鼠虫蚁啥的。
否则就这环境,卫辞合理怀疑,夏天应该会有老鼠和蛇在此安家。
接着他又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归置一下,眼看天还黑着,距离发卷子的时间还早着呢,卫辞倒头在木板上先补个觉。
不知过了多久,卫辞被考场上的铃铛声吵醒。
天已经凉了,到了发卷的时间。
十几张考卷,题量不少,与考卷一起发的,还有草稿纸。
卫辞进考场没有一张纸,就是因为考场会发草稿纸。
而就这草稿纸后期也要收回去的。
乡试都是策论题,还有诗赋,外加一点律法题,有的考官还会出算术题。
但不能占比太重,最多只能一两道。
算术在古代虽然不是歪门邪道,但也不是主流,真正的主流还是四书五经。
跟在现代考试一样,拿到考卷第一件事先检查考卷上的字可有错漏。
确定考卷没有问题,就要写上名字,籍贯等信息。
接着就是做题,卫辞觉得题也不算难,就一道接着一道开始写。
他一直写到中午考场的人都开始吃饭了才放下笔。
这一放下笔,卫辞才发觉特别想上厕所,于是他举牌示意。
很快就有在考场巡逻的考差带着他去厕所。
卫辞的号房离厕所有点远,等他走到厕所时,立刻闻到一股臭味。
就这还是考场才开始,再过两三天这里有臭,卫辞都不敢想。
上完厕所回来,卫辞打了清水洗手,然后用自己带的小炉子做饭。
木炭虽然进来时被检查的考差捣的有点碎,好在不影响使用。
点起炭火后,很快卫辞就感觉到周围暖和了不少。
接着他烧水煮汤,放了点干菜和面条,凑合着吃了午饭。
然后趁着这会有太阳,天气不算太冷,继续答题。
等到晚上温度又下降了不少,卫辞手脚冰凉,手都快握不住笔了。
他果断选择不写了,早点休息睡觉,与其晚上点蜡努力,不如等明天天亮了再写。
号房里睡觉的体验感极差,卫辞睡的一夜,第二天只觉腰酸背疼,浑身不舒服。
他活动了下身体,不觉得饿,于是又开始答题。
第二天和第一天过的差不多,只不过厕所味道更加恶臭了。
卫辞忍不住想现在天冷已经好很多了,要知道乡试正常都是在八月份考。
若是八月份的乡试,分到臭号的学子又该怎么考试呢?
卫辞在第二天天黑前在草稿纸上答完了所有的考卷。
准备明天上午负责誊抄到考卷上,明天下午,这场考试就算结束了。
睡觉前他习惯将所有的考卷全部用雨布盖好。
这一看就漏雨的屋顶总给他一种不祥的感觉。
第三天依旧是个大晴天,卫辞早早把试卷誊抄完。
又反复检查了两次后,就等着考差来收试卷。
第三天午时便可交卷,一到时间,卫辞第一时间举牌示意交卷。
交完卷卫辞也有了闲功夫,用带来的大米准备做个煲仔饭。
他在炉子中放上洗干净的大米,略加一点水开始煮,等米饭有个五成熟时加上素菜和腊肠。
可惜古代调料不齐全,否则他还能调个料汁拌饭。
美美的吃了一顿饭后,卫辞发现在臭号的学子,不顾天气的寒冷跑出来休息了。
交完卷后,学子也可以在考场走动一下,这并不违规。
但现在天这么冷,其他学子宁愿缩在窄小的号房,起码暖和些。
但臭号的学子忍不住了,他们跑出来在考场最前方的墙根下休息。
几个臭号的学子一脸精神萎靡之态,身上还散发着浓郁的屎臭味,简直像是被腌入味了。
其他学子见了都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们。
这就是曹植在世,分到这种号房也难以发挥出实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