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回到家里时,卫辞还没下值,卫岳出门去查看京中要开办的花容阁与云衣阁的装修与库存。
周三娘想要种菜,卫木匠虽然言语反对。
但还是让松柏给他寻了一些烂木头,打算订的四四方方。
可以往里面填土种点菜,放到后院去。
这样周三娘以后也有点事忙,她闲不住,闲下来反而难受。
王婶还在厨房忙活,尔雅想着有空还是要去采买两个下人回来。
现在家里人多了,院子也大了,光靠王婶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
王安要跟着卫辞,松柏要看门,都帮不了王婶什么。
回到卧室尔雅摘下身上的首饰,换了件更舒适的常服。
她刚换完衣裳卫辞就下值回家了,还给尔雅带了正明斋的自来红。
自来红是一种跟月饼有点像的点心,也叫红月饼,是正明斋的招牌点心。
尔雅最喜欢吃月饼,卫辞想着母亲应该会喜欢这种点心,所以下值以后特意去买的。
接到儿子买回来的点心,尔雅很高兴,她倒不在意一口吃的。
但她欢喜卫辞每次出门都记着她的心意。
催着卫辞换下官服,尔雅向卫辞提起了她今天遇到秦妙清的事,并说了自己的打算。
听完尔雅的话卫辞不由得眉头轻皱,满脸反对道:
“娘,你不用为我操这些心,我把你接到京城是想让你享福的,不是让你费心筹谋我的前程的。”
尔雅不赞同卫辞的说法:
“你是我儿子,我不为你费心筹谋还能为谁?
这事你就别管了,你现在听我的找点靠谱的人,看能不能盯着秦姑娘的动静才是正经事。”
听到尔雅的话卫辞心中涌出暖流,他现在已经完全能体会到前世听人说的,哪怕你八十岁,在父母眼中依旧是孩子。
卫辞拦不住尔雅要接触秦妙清,只能给她支招。
他告诉尔雅,太子妃与赵王妃还有几位王爷的王妃在京中都有嫁妆铺子产业。
并将几位皇子妃的产业分布在什么地方,哪条街道一一告诉了尔雅。
届时尔雅可以以开绸缎庄和胭脂铺为由,询问秦妙清开在这些地方怎么样。
将来无论是太子登基,还是赵王获胜,亦或哪位皇子笑到最后,他们的正妃都一定是未来的皇后。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秦妙清若是知道将来哪位皇子登基。
应该会下意识劝尔雅避开某位皇子妃的店铺,不要跟未来的皇后抢生意。
就算秦妙清不提醒尔雅也没事,她可以借着铺子的话题,主动在秦妙清面前提起这些王妃。
然后观察秦妙清的反应,总能看出点头绪的。
就算最后什么都看不出也没关系,多跟秦妙清接触几次。
看她言语中对哪位皇子最热切,对哪位皇子妃的喜好最了解,迟早能看出点东西的。
卫辞说的这些正是尔雅想做的,与卫辞商量完这些事后,正好卫岳也回家了。
卫岳与卫辞倒也父子连心,他也带了正明斋的几样点心回来,其中也有自来红。
今日卫岳查看完京中花容阁与云衣阁的选址与装修后,又在京中逛了一圈。
恰巧看到正明斋的生意极好,他就选了几样点心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晚上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吃饭,周三娘让卫岳尔雅帮忙,什么时候有空给她带些种子回来,她想种菜。
尔雅劝她和卫木匠没事也可以出门走走,不必把自己关在家里,他们身体还很硬朗。
卫家出门没多远就有一条热闹的街道。
两人出门叫上松柏,有松柏陪着也不怕迷路。
周三娘听到尔雅的话有些兴奋,又有些疑虑。
她不会说官话,有点怕京中的人听不懂她说的话笑话她。
卫辞告诉她官话不难学,周三娘虽然不会说官话但她差不多能听懂。
多出门跟人交流交流,很快就会了。
有尔雅和卫辞鼓励,后来周三娘和卫木匠也经常出门逛逛。
熟悉周围的环境后,周三娘最喜欢去附近不远的菜市场跟人讲价买菜,很快就学会了说带着青州口音的官话。
再后来她种的菜长出来后,偶尔吃不完,她还学着别的老头老太太,出去摆摊卖菜。
不过因为品种单调,她的菜很多时候都卖不出去,但这并不耽误她乐此不疲的去卖菜。
卖多少钱她不在意,她如今吃饭住宿不花钱,衣服什么的也都有尔雅提供,根本花不到钱。
再加上她手里攒的有钱,所以不指望卖菜赚钱。
她就是喜欢卖菜的时候跟一起摆摊的人聊天唠嗑。
日子过得快又清闲,还能听说不说八卦。
京城人多地方大,啥稀奇事都有,今天张家的老爷因为逛青楼跟媳妇打架了。
明天李家的婆婆偷菜被人抓住了,周三娘听的津津有味,不到天黑都不想回家。
而卫木匠则喜欢去逛茶楼和木雕店,他以前是个木匠,木雕也会些,只是手艺不算特别好。
有时候在木雕店看到喜欢的作品就多观察一番,心中暗暗记下,然后回去自己找木头雕刻。
后来他雕刻的多了还拿去给店主看,店主看他有些出色的作品就出钱收下了,这也算卫木匠挣的外快。
不过他挣得外快大都被他花到了茶楼里。
尤其是茶楼的说书先生讲《莫欺少年穷》与《少年包青天》的时候。
卫木匠一兴奋还会打赏,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孙子写的故事。
卫辞以前写的画本小说不知何时被引到了京城,卖的极好。
可惜卫辞当年跟人谈的分成只分两年时间。
所以哪怕现在他的画本小说在京中卖的再好他也拿不到钱了。
话本火起来后自然又被引进了茶楼由说书先生来讲。
这两本小说一个爽文,一个悬疑都十分卖座。
卫木匠第一次听就爱上了,并在饭桌上提起。
卫岳一听这两个名字就笑了,告诉他这是他孙子写的。
卫木匠没想到他孙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居然都写书了,不由得更加骄傲。
从那以后往茶楼跑的更勤快了,只要茶楼讲这两个故事他就去听,听的都会背了还乐此不疲。
总之老两口在京中的日子过得都挺精彩,各有各的事忙碌。
相比周三娘和卫木匠老两口的悠闲,尔雅与卫岳就有些忙的不可开交了。
为了卫辞的婚事就早点定下,卫辞的师母王夫人跟尔雅通完气后。
立刻约了何母到普度寺烧香祈福,不曾想何家太夫人突然病了。
何母作为儿媳要侍疾,一时半会倒不好出来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尔雅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事关卫辞的婚事,她还真有点沉不住气。
卫岳见她自从收到消息后就吃不下,坐不住的模样,忍不住劝慰她:
“你之前不是还说什么见亲家的日子太紧,衣裳首饰都来不及重新换。
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去打两套首饰,再请个裁缝到家中做两身衣裳。”
尔雅正为卫辞的婚事上火,看谁都不顺眼,她瞪了卫岳一眼:
“我自己不会做衣裳,钱多的没处花了,请什么裁缝!”
卫岳被怼了也不生气,好脾气道:
“是是是,整个青州谁不知道,你的手艺最好。
我陪你到街上挑两匹好料子总行了吧!”
等花容阁与云衣阁开业以后,卫岳就没这么清闲了,还能陪尔雅上街。
尔雅在家也坐不住,索性与卫岳一道到街上走走。
两人也没套马车,也没叫上松柏或王安陪同。
这两天卫岳频频往未开张的花容阁与云衣阁跑。
又与荣家的话事人一起定好了生产花容阁要销售的胭脂水粉的厂子的选址。
在尔雅的建议下还招收了许多女工到厂子里工作。
频频出门都把附近逛熟了,不用带王安和松柏也不怕迷路。
尔雅与卫木匠慢悠悠的往不远处的街上走。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京中道路与青州的区别。
正聊着聊着,卫岳的脸色很突然沉了下来。
尔雅疑惑:
“怎么了?”
卫岳也没多说什么,很快拉着尔雅随意进了路边一家玉石店。
这家店是卖印章的,小二见客人上门立刻立刻迎上前来想要介绍。
卫岳表示想先看看,不用介绍。
待到小二退开后,他才在尔雅耳边低声道:
“有人跟踪我们。”
尔雅闻言一惊,想不通会有什么人跟踪他们。
卫岳看向门外,见跟踪他们的人没进店,才小声询问尔雅:
“那人应该是盯着咱们家的,我们一出门他就跟上了。
之前我一个人出门都没有这种情况,你前两天一个人出门可察觉到什么不妥?”
尔雅摇头,她没什么反侦察的天赋,还真没注意有没有人跟踪她。
卫岳看尔雅毫无头绪,当即道:
“你先在这个店里不要出去,我把他引到无人处揍一顿,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
说着卫岳就要走,尔雅连忙拉住了他:
“你可别了吧,都多大年纪了还想跟人打架,你当自己还年轻啊!
万一打不过反被人揍一顿如何是好?”
卫岳自信的很,刚刚他已经偷瞄到跟踪他们的人的体型。
又瘦又矮,穿着又破,脚下虚浮无力,不是个练家子,他怎么可能打不过这种人。
“你放心,我有数,你切记在店里不要出门就好。”
说着卫岳走出店门,想把跟踪他们的人引走。
可是对方好像对他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没有跟上他的意思,只守着尔雅。
卫岳见此心中一沉,看来背后之人不是冲他来的。
可是他们一家刚到京城,又没什么背景,有什么能让背后之人图谋的呢?
卫岳不得不转回印章店,提醒尔雅对方真正要跟踪的是她。
听到对方要跟的人是自己,对卫岳不感兴趣,尔雅反倒有了点头绪。
她猜测这么紧盯着她出门的,只有一个人嫌疑最大,那就是秦妙清。
不过她也不敢肯定,只能等以后亲自试验了。
接下来卫岳没再打草惊蛇,只带着尔雅去绸缎庄挑了两匹好料子。
本来尔雅想多挑点,给卫岳卫辞也做两身衣裳。
卫岳提醒她过段时间云衣阁从江南买的料子就到京了。
到时候尔雅想要好料子,直接到店里挑就行,没必要在这花冤枉钱。
买完布料把地址留给店中小二,古代也有送货上门服务。
卫岳又带着尔雅去听戏了,尔雅对戏曲没啥兴趣,但古代就这么点娱乐。
戏院所在的地方人流如织,十分热闹,这片地区住的都是一些下九流。
尔雅在这里竟然亲眼看到了人牙子当街卖人。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被人牙子贩卖的人大多是奴籍,头上都插着一根草。
这叫草标,古人很多不识字,插个草人家才能知道你这要卖的是人。
且插草标也有讲究,比如插一根草,就代表此人要贱卖。
插两根草则代表着平价出售,市场价该多少就是多少。
插三根则是贵卖,代表此人身上有特殊技能。
比如识字,会武功,会算账,或者有其他手艺,他们的价格就要高一点。
人牙子手下的奴婢通常不会贱卖的。
插一根草贱卖的通常是一些家中困难的父母,快活不下去了,把自己的孩子卖掉。
这些孩子并非奴籍,虽然被卖身,但将来有钱了仍可以赎身。
她们只需向主家付一笔当初主家买他们的价钱,就可以要回卖身契,到时候他们就还是平民。
且每个月还要给他们发月钱,人家不是白给你干活的。
相对来说真正的奴籍想要转良籍就更困难一些。
有的朝代是不允许奴籍转良籍的,虽然大周法律允许。
可奴隶想转良籍,首先需要主人家同意,其次还要向官府交一大笔费用转籍。
有些厚道的人家给伺候了自家一辈子的奴仆的福利就是将他们放做良籍。
奴籍的人很惨,他们不能有私人财产,他们自己本人就是主人家的私产。
王婶与王安就是如此,两人都是奴籍,王婶当了一辈子的奴婢,已经不想脱籍了。
脱籍以后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但王安还年轻,又被尔雅教的认字,王婶不想儿子和她一样当一辈子的奴仆。
尔雅向王婶承诺过,等到王安成亲时,就会放了他的卖身契。
还会让他帮忙打理家中的铺子,这样他就是出了卫家,也能有正经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