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十三本来也就是个小地痞流氓,偶然得了些机遇,搭上了点小人脉,这才开了间小赌场。
他本人并不是个人物,平时仗着手下几个打手耀武扬威,十分嚣张。
但实则欺软怕硬不说,目光还十分短浅,就拿龚家医馆案一事来说。
龚大夫在百姓中名声极好,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愿动他。
因为像龚大夫这类人,他们虽然没权没钱,看上去只有名声还不错,这名声还不能帮他洗清冤情。
但万一哪一个受过他们恩惠的人发达了,要报恩为他出气,那都是一场灾难。
连杜知府这样的贪官收了钱都没有把龚大夫得罪死,而是把案子拖下来。
蒋十三却敢出手算计龚大夫的儿子,把自己暴露于人前。
这样没脑子的人,就是没有卫辞他也混不长。
这样的人那真是一点刑法都熬不住,只看看都快吓尿了。
为了不受罚,蒋十三很快如竹筒倒豆子一般。
把有人给他送钱,请他算计龚大夫的儿子龚文俊一事说了个干净。
至于给他送钱请他算计龚文俊,算计龚家医馆的人具体是谁。
蒋十三指认了与龚家医馆在同一条街的周氏医馆的周大夫。
当初就是周大夫找上蒋十三,给了蒋十三五十两白银,请他算计龚文俊。
蒋十三为了银子,毫不犹豫朝龚文俊下手。
让龚文俊在赌场大输特输,最后连自家的医馆都押了出去。
闻书吏在一旁奋笔疾书,很快把蒋十三的口供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
蒋十三并不认字,他看不懂口供,闻书吏指了一个识字的差役在他旁边大声宣读。
待蒋十三没有指出不妥后,他按手印画押。
接着卫辞命人去抓去周大夫,可惜周大夫只是花钱找人引诱龚文俊赌博。
这更多算道德层面的瑕疵,卫辞不能将周大夫下狱。
最多命人杖责周大夫五十大板,不过他还让周大夫赔偿了龚大夫这一年多不能营业的损失,也算稍稍弥补。
经此一事,百姓都看到了周大夫的黑心肠,周家医馆以后也不会再有生意了。
龚家医馆案真相大白,卫辞当庭宣布,龚文俊与蒋十三的欠债合同不符合律法,作废处理。
从今往后,龚家医馆可以照常营业了。
龚如海听到自家的医馆能开门了,激动的老泪纵横。
他还拿到了一笔来自周家的赔偿款,龚大夫也当场宣布。
之前一些穷苦病人在龚家医馆买药材赊的账全部一笔勾销。
百姓们听到这些话都激动的一直鼓掌叫好,龚大夫是好人,如今有了好下场。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静江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卫辞一天内审完两桩案子,他的名声也因为这两桩案子口碑载道。
一连十多天,整个静江到处都在夸赞新来的卫知府是个难得的清官。
替龚大夫还有灵川李家村的李二郎做主,还不惜得罪了冯氏家族。
卫辞要得就是这个效果,闫通判了解卫辞的心意,趁着这股风他把卫辞的身世背景也放了出去。
很快整个静江的百姓都知道,卫知府是农家子出身。
但他是文曲星转世,从小就会读书,后来更是连中六元,金榜题名夺得状元之位。
卫辞的穷苦出身让静江百姓更加觉得他接地气,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再加上卫辞为府学学子捐书一事,府学的学生本就极其感恩他。
如今又见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一时间整个静江都在夸赞卫辞的为人。
连之前卫辞送东阁瓦砚的赵布政使都得到了消息。
赵布政使听闻此事,倒没觉得卫辞真的是个不染尘埃的清官。
若卫辞真是原则底线十分强的人,也不会送东阁瓦砚给他,请他转圜冯家人。
他只是觉得相比钱财,卫辞更爱名声。
这世上之人本就不完全一样,有人爱财,有人爱名,都是很正常的事。
赵布政使不在乎卫辞到底爱财还是爱名,他只在乎卫辞有弱点有偏好即可。
水至清则无鱼,卫辞若真是个海瑞一样的硬骨头,赵布政使才会头疼。
官场之间最忌讳有人不融入其中,搞什么特殊例外。
如今既知道卫辞爱名声,赵布政使对卫辞愈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