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奏报:“陛下,刚获消息,定王殿下十万铁骑稍作休整后,连夜突入东夷,接连破城,距东夷城仅一步之遥,似将灭族!”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黄金火骑兵战力惊人!
昨日刚击溃北齐大军,仅休整片刻,又接连攻陷东夷数座城池,看样子还不打算停歇,非得将东夷彻底踏平不可。
这实力简直令人胆寒!
难道这就是理城玄麾下十万铁骑的威能?
照这样发展下去,天下统一恐怕指日可待。
战豆豆亦是屏息凝神,挥手下令:“严密监控东夷城动态,有任何消息即刻上报!”
“遵命!”
兵部尚书点头应允,随即安排下属随时留意此事。
……
与此同时。
南庆与东夷交界处,南庆边防军营地内。
俊逸非凡的大皇子理成儒正专注研究布防图。
忽闻副将慌张入帐:“殿下,东夷边境所有守军竟已悉数撤离!”
理成儒骤然抬首:“何事如此?”
副将神色严峻地答道:“今晨自北齐境内杀出一支铁骑,所向披靡,短短几个时辰内便连克东夷三城,直逼东夷城而去。”
“这支铁骑冷酷无情,不仅战斗力极强,行动更是果断。
每攻下一城,守军尽皆被屠,无一幸免。”
“三城沦陷后,原本驻守边境的东夷守军纷纷撤回东夷城防守!”
理城儒听后,脸色骤然变化,猛地起身惊呼:“北齐何时有这样的精锐铁骑?这支铁骑究竟有多少人?”
副将回答道:“尚未可知,但数目应当不少。”
“立刻派人查探,务必尽快获取准确情报!”
理城儒镇守东夷边境已久,庆皇有意冷落他,未给予太多助力,他能够倚靠的力量十分有限。
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东夷事务,对北齐与庆国境内发生之事全然不知。
因此,他对昨日北齐十万铁骑攻破邻国一事毫无所闻。
此时得知北齐铁骑已侵入东夷,不禁心生警觉。
副将遣探子前往查探,不久后回报:“殿下,数日前东夷与北齐结盟,致使我方防御压力剧增,显而易见,他们意图联合北蛮夹击我南庆。
可为何短短几日,北齐便调转矛头攻打东夷?此事颇为蹊跷。”
理城儒点头沉思:“的确可疑。
北齐并无如此强大兵力,竟仅数个时辰便攻陷东夷三城,若北齐真有这般实力,我南庆边疆将陷入危机!”
副将亦附和认同。
理城儒走近沙盘,仔细审视战局地形,同时等待探子进一步的消息。
他隐约感到此事背后另有隐情。
在真相未明之前,他不敢贸然出兵。
三个时辰过去,探子终有回音。
“殿下,有消息了!”
探子疾步进入营帐,跪地禀报:“起禀殿下,北齐此次出动了十万精锐铁骑!”
理城儒震惊失色,睁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站起:“此话当真?”
探子严肃答道:“千真万确!”
理城儒与副将皆神情凝重。
“这如何可能?若北齐真有十万铁骑,我南庆岂非岌岌可危?”
副将喃喃自语,满是不信。
北齐虽稍强于东夷,但绝无这般骇人之力。
十万铁骑,足以席卷天下,难怪能于数时辰间接连攻破三城。
此等兵力,实可媲美百万大军。
理城儒面色阴沉,焦虑难安,总觉得事有蹊跷。
探子回报称,十万铁骑已逼近东夷城,正筹备攻城。
理城儒与副将对视,皆见对方眉宇间的沉重。
“继续侦查!”
理城儒下令。
探子离去后,他在沙盘前踱步思索,随后对副将道:“速遣急报至京,将此事奏明圣上,请圣上决断。”
“遵命!”
副将点头,疾步而去。
二人深知此事重大。
北齐若灭东夷后挥师南下,以南庆边防军现有实力,万难抵挡。
届时铁骑入境,南庆恐难自保。
因此,必须尽快上报,以便调兵增援。
副将走后,理城儒依旧专注沙盘,苦苦思索东夷与北齐变故的缘由。
数日前尚在结盟,怎会短短时日便翻脸成仇?最令他忧虑的仍是北齐的十万铁骑。
一旦这支军队攻陷东夷城转向南庆,他们也绝无胜算。
“北齐何时竟拥有这般强军?”
理城儒低声喃语。
与此同时,南庆皇宫早朝正在进行。
庆皇听兵部尚书王之涣汇报东夷战况。
“陛下,那十万铁骑前日在北齐休整片刻,便转向东夷进发。
东夷与北齐相同,同样难以抵挡,短短数个时辰内连破三城,三城守军尽数覆灭!”
王之涣神情严肃地禀报,“此刻,那十万大军已抵达东夷城外,恐怕正发起进攻。”
此言一出,满朝官员无不惊惧。
郭攸之震声道:“这十万铁骑难道真欲席卷诸国?两日之内攻陷北齐,又直逼东夷,若其指向南庆,后果实在难以想象!”
他的忧虑让众人更加沉重。
不得不承认,郭攸之所言并非无稽之谈。
东夷防线由大皇子理城儒坐镇,兵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显然毫无胜算。
一旦东夷失守,这支大军转向南庆,大皇子的防线必将崩溃!
满朝大臣议论纷纷,皆忧心忡忡,唯恐铁骑东进后会直取南庆。
届时,谁又能抵御这股强敌?
...
群臣对庆皇的信任开始动摇。
见满朝文武忧心忡忡,庆皇却面无波澜。
片刻后,他转向陈平平:“陈卿,谈谈你的见解。”
朝堂瞬间安静。
众人都明白,这是庆皇示意噤声。
目光齐刷刷投向陈平平。
他仍端坐轮椅之上。
尽管双腿早被理城玄治愈,修为也完全恢复,但他并未显露真实状况,依旧以病弱形象示人。
陈平平拱手道:“陛下,依老臣看来,这铁骑虽起于我境,无论归属何方,都不应对我南庆构成威胁。
否则,它早已在我眼皮底下动手,何必等到今日?”
“若那铁骑发起突袭,半个时辰足以攻陷皇宫,何必拖延至今?”
陈平平言之有理。
无人知晓这些铁骑已在庆都潜伏多久。
若真有意攻城,庆都早已失守。
众人不约而同望向庆皇。
如此庞大的骑兵军团匿于近郊而不为人知,究竟谁能办到?思来想去,唯有两人。
那就是庆皇与陈平平。
身为一国之君,庆皇要隐秘此事易如反掌;而陈平平掌控监察院,手握庆国最强大的情报网,亦可为之。
更关键的是,只有他们二人负担得起十万铁骑的开销。
然而……
若真是陈平平掌控这支军队,难道不会有所动作吗?十万铁骑一旦入京,任何防御都将被碾碎,绝非儿戏。
因此,这支队伍极可能是庆皇的。
如此便能解释为何十万铁骑直入北齐,连破城池,重创北齐守军。
显然,这是借寻找六皇子为借口,意图攻破北齐,顺便拿下东夷。
不过是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以庆皇的性格,这种事确实干得出来。
但朝中大臣虽聪明,却也谨慎,只留心中猜测。
于是众人缄默,无人多言。
唯独长公主目光闪烁,似有所思。
她隐约觉得,这支铁骑或许属于理城玄。
尽管不知理城玄如何秘密打造这支部队,但从其近期试图掌控内库的行为来看,答案已呼之欲出:这支铁骑多半归他所有。
“报——”
忽闻探子入殿急报,称东夷城陷落,十万铁骑已完全控制该城。
而四顾剑亲率剑庐精锐赴援,亦全军覆没。
百官闻言,虽惊却不显意外。
毕竟当年此铁骑攻破上京时,便已显露其可怕之处。
就在此时,另一太监风急火燎地闯入,呈报东夷边防军全线败退,正向城内收缩防线,意图抵御北齐的强敌,恳请示下对策。
庆皇只瞥了一眼奏折,随即下令:“回告大皇子,暂勿轻举妄动。
若敌军有侵南庆之意,即刻固守,朝廷自当迅速发兵救援。”
随后,太监领命离去。
与此同时,南庆边境大营内气氛紧张。
副将入帐禀告:“殿下,东夷城已被攻陷!”
理城儒霍然起身,面色剧变:“这般迅捷?”
副将答道:“据前线急报,东夷城竟未能支撑半个时辰!”
理城儒倒吸一口凉气:“不过半时……这究竟是何等军队,竟能如此骇人?”
东夷城本驻守十余万将士,加上边防军二十多万回防,总计兵力近四十万,竟不堪一击,实在匪夷所思。
副将禀报道:“据闻那十万精锐的统帅用兵如神,精通各类战阵,尤其关键的是,东夷城内竟有十万大军潜伏的内应。
在紧要关头,多位将领惨遭杀害。”
“竟有这样的事?”
理城儒双目圆睁,“居然还有内鬼!难道这十万铁骑攻打东夷早已早有预谋?”
这种埋设内应的行为绝非短时能成。
若想内应能在军中发挥作用,需长时间布局。
副将摇头道:“具体不明,但确是事实。
如此手段,实在令人胆寒。”
理城儒点头,心中不安,若十万铁骑转向南庆,他们定难守住。
理城儒问:“朝廷至今无音讯?”
副将答:“尚未,恐一时半会儿难至。”
理城儒正思索对策时,副将再报重大情报:“殿下,我们还探知一事。”
“何事?”
副将神情凝重:“那十万铁骑,或许并非北齐所属。”
理城儒一怔:“怎讲?既非北齐,缘何出自北齐?”
副将详细说明了近两日北齐发生之事。
理城儒凝神倾听,越听越惊,万没想到这支军队竟是来自庆国,就在庆都附近。
“两天之内,接连攻陷裙聊、留芭两国。”
“这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又是何方势力?”
大皇子震惊不已。
他对北齐和东夷之坚韧性早有体会,东夷久攻不下,北齐更甚,上山虎镇守,攻其防线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