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霍曜成功推出《风月》,她便辞职回家,但正如她所言,忙碌了大半生,如今不过35岁,刚闲下来一两个月,便觉得日子空虚难耐。
她天生闲不下来。
以霍曜目前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姜美凤已无任何忧虑。
从前她工作是为了生存,如今更多是一种兴趣使然,或者说是把工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名品折扣服装店”
让她焕发新生!
折扣店开业当天,她便全身心投入,积极调研市场,规划配货、送货,以及盘点仓库库存等繁杂事务。
过去她也做这些,但那时只是职业需要,如今却成为她的事业。
她忙得连之前最爱唠叨霍曜的时间都没有了。
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如今她已接手一家折扣店,等熟悉业务流程后,就会晋升为总店长,负责四家店的管理。
霍曜对此感到欣慰。
人总该有些追求,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毫无意义。
……
大会议室里,霍曜理所当然地坐在核心位置,目光依次扫过占米、杨度、姚可可、卢福、骆天虹和姜美凤等人。
虽然这班底谈不上群英荟萃,但整体充满活力。
他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早该召开这次会议,只是尖东的事,大家都知道。
我们拿下那片区域后,还得插旗,插完旗又面临东星的挑战。”
“事情接踵而至,让人喘不过气,这才推迟至今,总算能暂时安定一阵子。”
其实不用霍曜多说,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感慨良多。
占米、姚可可、骆天虹等人无需赘述,他们或亲自参与,或始终追随霍曜,深知这段时间他的处境多么艰难,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不是玩笑话,而是现实。
杨度与霍曜相交甚久,对他的了解远超卢福和卢家曜父子。
尽管杨度专注于自身事务,但他始终留意着老板的动向。
卢福和卢家曜则是近期才知晓此事。
听说霍曜所作所为后,他们震惊得无以复加,难以言语。
难道这就是他们的老板?
得知这一切也不过昨日之事。
霍曜微微一笑,看向卢家曜:“家曜,你因误杀敬义的小混混入狱,是在两年半前。”
“我明白你对帮派的反感。
即便我说天赐是合法安保公司,但实际上我们的行事方式与帮派无异,比如争夺地盘、树立旗帜。
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卢家曜沉思片刻,摇头道:“曜哥,若我未入狱便得知 ,定不会跟随你。
但坐牢让我看清了许多事情。
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从前的无知。”
“在这个环境下,即便只谈发行 刊物,曜哥若仅是经商、缴税,恐怕都难以为继,因为利润巨大,他们绝不会放过。
他们不仅榨取你的血汗,更欲吞噬你的骨髓。”
或许是回忆起过往,卢家曜越说越激动,脸颊泛红,昂首咬牙道:“我知道这不对,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曾愚昧,如今已醒悟。”
“曜哥的做法是对的!想要不受欺凌,仅靠警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自强!只有自救,上天才会相助。
狱中时,阿正常这样教导,我认为他说得极是。”
阿正并非他人,正是电影《监狱风云》中的主角钟天正,至今仍在赤柱服刑。
卢家曜的回答早在霍曜意料之中。
此人出身富裕,以往确属天真,但两年半的牢狱生活彻底改变了他。
霍曜与其接触时便察觉到这一点。
这段牢狱岁月对卢家曜而言,可谓祸福相依。
霍曜点头道:“行,那我们霍氏集团首次集团会议,现在开始。
从占米起,每人简单汇报下近期工作进展,再一起探讨下一步规划。”
“若有难题或棘手问题,也一并提出,我来解决。”
“占米,你先讲。”
占米今日仍是全套西装,愈发像专业商人。
他回应后,迅速汇报了工作重点:主营A货服装,与之前无太大差异。
旗下四家名品服装折扣店运营良好,每日净利润稳定在二十万,按当前趋势,至少还能维持一个月。
此外,云水街新添两家正在装修的店铺,中环和铜锣湾各有三家。
占米的表现堪称完美,超出霍曜预期,毫无差错。
在他看来,现阶段如此发展已足够,无需急于进入下一阶段。
听完汇报,霍曜思索片刻,突然问:“占米,若想买下云水街的所有店铺,需要多少资金?”
众人疑惑地看向霍曜,买下整条街的想法似乎过于大胆。
确实可行,只要有钱。
但关键在于,霍曜目前并无多余资金,尽管A货和日刊收益颇丰,所得款项需用于日常开销和人员开支,剩余部分很快耗尽。
他们尚未得知霍曜计划将云水街打造为服装一条街,一旦实现,云水街价值必然剧增。
霍曜不愿便宜他人,最理想方式便是直接掌控大部分资源。
即使无法完全收购,也至少要占七成,否则等到云水街成为服装街时,相当于为别人打工,租金势必暴涨。
如今霍曜的店铺皆为租赁,岂不是自找麻烦?
虽然并非不可行,毕竟收益更高,但在此之前,应考虑其他方案。
实在无解时,再作打算。
另外还有一层深意。
三个字——房地产!
这是一个真正能赚大钱的行业,将来港岛十大富豪里,四五个的资产构成中,房地产都占据最大份额。
澳门赌王名声够大吧,但和房地产相比,他的产业简直不值一提。
霍曜目前显然没有涉足房地产的能力,但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第134章:城市猎人!
霍曜见众人沉默,笑着说道:“大家先别考虑需要花多少钱,直接告诉我大概的数目,占米。”
占米思索片刻后,迅速答道:“云水街全长一百五十米,店铺大小不一,其中大型门面12个,中型24个,小型35个,总计71个。
由于面积不同,价格自然各异。”
“若是购置,每间的价格都在百万级别,若想买下全部72个门面,资金将超过亿元!”
过亿的资金啊,虽然只是一点一亿多,但对于现在的霍曜来说,依然是遥不可及的巨大数字。
即便他把所有资产都换成现金,也凑不够这么多钱。
霍曜在心里盘算了一番,看来收购云水街的想法只能暂时放下。
他转而看向姚可可。
接着,
姚可可和母亲姜美凤相继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展,成果相当不错。
A货鞋的生产正在快速推进,预计再过一个月便可上市销售,当然这也离不开福兴联合制衣的帮助。
至于那四家服装折扣店,已经完全步入盈利阶段,日均净利润达20万,一个月下来就能净赚600万。
尽管未来竞争加剧时,这样的高利润率可能难以持续,但依旧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期。
对于两人目前的工作,霍曜并未多言,现阶段就这么维持即可。
随后,他的目光转向骆天虹。
骆天虹摸着脑袋说道:“曜哥,我是不是不用汇报了?我一直跟着您,天赐安保也是您在掌管,我能有什么好说的?”
霍曜却说:“如果你没什么要说的,那来参加会议还有什么意义呢?”
骆天虹依然抓着头发,额头甚至冒出了汗珠。
这确实让他感到为难。
许多事情骆天虹其实是懂的,可要像今天这样公开讲述,尤其在一个如此正式的场合,他难免紧张,就算有一些想法,此刻也全都忘了。
霍曜转向飞机、细鬼等人,轻叹一声说:\"算了,还是由我来说明吧。\"
骆天虹、飞机、细鬼等人如释重负。
霍曜开口道:\"目前天赐人数不过六百多,拿下尖东后,首要任务必然是招兵买马。\"
\"这一点我知道!\"
骆天虹眼睛发亮,语气笃定:\"这还不简单?近来天赐最为火爆,大家都想跟着曜哥。
只要您一声号召,要多少人都不成问题。\"
霍曜盯着骆天虹严肃地说:\"我说的是招募人才,不是扩张势力!\"
骆天虹连忙认错:\"曜哥,我明白了!\"
霍曜继续问道:\"那么多人想加入天赐,你知道我们需要招多少合适吗?\"
骆天虹小心翼翼地回答:\"当然是越多越好?\"
不仅是骆天虹,飞机、细鬼、傻强等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招更多手下,占领更多地盘,把天赐打造成港岛最强帮派。
霍曜对他们的短视感到无奈,转而问占米:\"尖东安保收入如何?\"
占米快速答道:\"约五百万。\"
霍曜心中估算了一下,按人均一千五计算,两千人便能贡献三百万,足够维持运营。
骆天虹等人并不清楚,霍曜从未想过将天赐发展成港岛最强帮派。
若真如此,像许炎东、陈曜威这样的优秀人才,就不会被推荐到东星或洪兴。
天赐的安保业务,只是为了商业拓展做准备。
思绪稍纵即逝,霍曜立即吩咐骆天虹:\"接下来你需要再招一千五百名员工,但和之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要求。
我会亲自筛选,不合格的直接淘汰,明白了吗?\"
\"明白了,曜哥!您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您的规矩我们都懂。\"
\"嗯。\"
霍曜简短回应,脑海中已开始规划下一步行动。
待新成员加入天赐后,他会像以往那样,挑选出精英编入青龙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特训。
教官人选已定,不是骆天虹,而是李杰。
李杰擅长特训,经验远超骆天虹。
这批学员中,一部分会进入青龙堂,而品质更高、综合能力更强的,将加入由李杰主导的执法堂,成为其首批成员。
提到李杰,霍曜想起一事,他并未忘记对李杰的承诺。
他转向姚可可,问:“巴黎,你负责监视君度酒店,目前状况如何?”
姚可可摇头道:“老板,自您提及那件事后,我就亲自跟进,但没有发现沙皇珠宝展的相关信息。
我通过在酒店任职的朋友了解,她告诉我从未听说此事。”
“老板,您是从哪里得知的?”
这表明《鼠胆龙威》中的酒店情节尚未启动,只需等待。
霍曜未作回应,只是下令:“继续监控,有任何进展立即通知我。”
姚可可应道:“是,老板。”
随后,卢福、卢家曜开始汇报工作。
卢福严格遵照霍曜的指示,购置设备,持续招工,扩大工厂规模,短时间内福兴联合制衣厂员工已达千人,产品种类也有所增加,但仍以服装和鞋履为主。
汇报结束后,卢福眉头微蹙,担忧地说:“老板,工厂当前规模已能满足现有需求,若继续扩张,恐会出现产能过剩,若再投入资金却销路不佳,便会亏损。”
“我们现在还需扩大工厂规模吗?”
霍曜说:“现有规模还不够,未来可达万人,甚至十万人,现阶段至少要增至两千人,但这并非现在的事,按我的指令行事。”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来处理,你无需担忧。”
尽管卢福心中仍有疑虑,但见霍曜如此表态,也不好再多言,只能点头答应照办。
其他人都汇报完毕,只剩杨度。
杨度仅用五分钟便完成了汇报。
《风月》杂志每期销量约二十万册,单本净利润达五元,扣除成本后,加上广告收入,月净利高达四百万。
《夜生活》筹备完毕,下周首发,定价仅四元,瞄准低端市场。
这两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杂志社分设两部分,《风月》由杨度主管,《夜生活》交由其带来的两位主编负责。
但这些并非杨度此行汇报的重点,也非他近期工作的重心。
他的视野已超越港岛,转向澳门及东南亚,特别是后者,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却遭遇阻碍。
杨度虽在 报界有一定人脉,但走出港岛便近乎从头开始。
他近日与桑国一位报业巨头接洽,欲借其渠道,遗憾的是,对方兴趣缺缺。
他亲赴桑国,滞留七日,却连对方一面都未见到,托人引荐亦遭拒绝。
杨度神情无奈,“老板,我并非不尽力,实是无能为力。
不过,我这儿还有个消息,一好一坏。”
霍曜示意说。
杨度忙道:“好消息是,昨日我得知,那人不知为何已到港,现住半岛酒店。
坏消息是,即便他在港,我们也未必能见到他,更别说借用他的渠道。”
“老板,其实这两个消息都是坏的。
我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不过是借用渠道,又非无偿,这是双赢的合作,他竟不愿见我。”
霍曜问:“杨总编,你说的那个人叫什么?”
杨度答道:“他叫今村宏次,是桑国着名的报业大亨,掌控桑国报业最大份额,并将业务扩展至东南亚,若能借用他的渠道,我们的杂志可在东南亚迅速铺开……”
后边的内容,霍曜已不再关注。
他对今村宏次不仅有所耳闻,还知道他有个名为今村清子的女儿。
关于今村宏次此次来港的目的,霍曜同样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