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瞬间弥漫。
群体效应也波及陆启昌与黄志诚,两人迅速站起,待察觉自身动作后才回过神来。
大厅内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陆启昌呆望着霍曜,心中震撼,暗自感叹:阿曜,这简直是你登基的大礼啊。
霍曜直视前方,快步穿过红毯,走到主席台前,在占米的位置坐下,向众人挥手示意。
掌声渐息,大厅归于寂静。
霍曜笑了笑,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坐下说话,不必紧张。\"
听到此话,众人渐渐坐下,但依旧忐忑不安,特别是像邓天富这类曾想除掉霍曜之人,更是担心被记恨。
待众人坐定,霍曜环顾四周,说道:\"你们也坐下,占米稍站片刻即可,我来只为一事,说完就走。\"
然而,无人敢坐。
尽管占米只是霍曜的代言人,但他作为代言人却掌控着A货协会的生死大权,堪称一方霸主。
他站着,谁敢坐?
霍曜并未执意追问,而是转头面向众人,直言道:\"诸位,之前我为何那样做,大家应该都清楚。
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亲手除掉我。\"
坐在位置上的邓天富脸色微变,坐立不安,立即想要起身向霍曜请罪。
像他这样的并非孤例。
然而霍曜接下来的话,让众人稍稍松了口气。
\"但这也情有可原,当时你们不知道我的意图,以为我会赶尽杀绝。
换作是我,也会这么想,所以这没什么。\"
\"事情已成过去,我不再追究任何人,诸位请放心。
结怨报复并无太多意义,生意还是以和为贵。\"
\"好了,言归正传。\"
\"占米,像我们这样的组织,是如何运作的?比如报刊杂志分发协会。\"
占米迅速讲述了分发协会的运作模式,从职责、义务到盈利方式,重点突出赚钱之道。
霍曜的A货协会与分发协会本质相似,同样是通过垄断获取利益,并制定行业规则,从而攫取巨额利润。
分发协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遍布全港的两万多报摊商贩,二是协会本身。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杂志配送。
每种杂志上市后,都需经他们之手送至两万多报摊商贩手中。
现任会长胡有为正是分发协会创始人之一,持有近25%的股份。
占米曾提到,运输看似不挣钱,即使身为总理事,一年也只能赚数百万元。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风月》为例,每本售价10元,报摊商贩拿9.5元,每本赚0.5元,而分发协会仅以9.1元进货,相当于每本赚0.4元。
《风月》月销量达70万册,这意味着每月净赚28万元!
这笔钱中,实际负责配送的只能分得极少部分,绝大部分被分发协会收入囊中。
尽管其他数十种杂志不及《风月》这般高销量,但胜在数量庞大,收益同样可观。
6种杂志,每月平均销量10万册,总销量便是600万册。
每册分发协会可从中获利0.25元,仅此一项便有150万元进账。
加上《风月》的收入,《风月》每月为分发协会贡献约28万元,总计可达178万元。
然而,分发协会实际每月收益至少200万元,年收益则不少于5000万元。
胡有为虽参与其中,但每年只能获得数百万元分红,非因项目不盈利,而是他的持股比例较低。
年收入5000万元的市场已属可观,但他缺乏进一步扩大份额的能力。
3A商务公司即是分发协会,目前霍曜持有80%股份。
随着业务扩张,必然吸引他人觊觎,也需要更多有资源者加入。
这是妥协,也是互利共赢,更是一次攀爬社会阶层、拓展人脉的机会。
届时,霍曜的持股比例势必稀释。
需提前布局,不可孤注一掷。
3A商务需吸引更多合作伙伴,而即达速运暂未开放股权,待未来发展需要资金时再引入资本。
听完占米汇报后,霍曜问:“分发协会从杂志获取的利润占其净利润的多少?”
占米答:“8%至12%。”
霍曜微笑道:“尚属合理。
那么A货协会便取中间值10%。
这笔费用,七成归属即达速运,三成归3A商务,按单件计算。”
举例而言,若一件A货出厂价250元,市场建议最低售价350元,差价100元,则10%为10元。
其中7元计入即达速运运输成本,3元作为3A商务管理费用。
我们已设定最低售价标准,超出部分皆为销售团队所得,我绝不会增加收费,反要祝贺成功售出高价商品。
以上便是我的计划,诸位有何看法?
轰!
霍曜此提议一出,全场哗然。
能把一个行业做到垄断,像分发协会那样,必定是为了盈利,对此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但霍曜的做法却远超他们的预期。
原本他们计划通过贡献或注资,在3A商务中占据一定股份,分得一杯羹。
然而霍曜当前的动作,是在他们还未达到分羹资格时,就已经提前抢下一大块蛋糕。
单件服装从工厂运到店铺仓库,一车就是一批,竟然敢每件收取七块钱?难道你的运输车是镶了钻石?
占米和姚可可震惊地看着霍曜,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霍曜拆分物流运输与A货协会的深意。
他的目的不仅是发展物流运输,更是未雨绸缪,提前抢占最大的份额。
陆启昌和黄志诚也愣愣地盯着霍曜。
片刻后,黄志诚轻声叹息:“老陆,这家伙胃口真大,他就不怕撑死吗?”
陆启昌摇头,“别问我,也别担心他会撑死。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要是会死,他早就死了。”
“而且阿曜走到今天,已经是孤注一掷,如果不是为了赚钱,难道是做慈善?单纯为了帮这些人?别傻了,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黄志诚沉默了。
确实如此。
霍曜平静地看着众人,再次问道:“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邓天富大声回应:“没有!没有霍先生,就没有A货协会,也不会有这次会议!他的要求合理合法,我完全同意!我相信没人会反对!”
其他人嘴角抽动。
“同意!”
“按霍先生说的办!”
“我也同意!”
在邓天富的带领下,其他人不再犹豫,纷纷表态。
霍曜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淡然说道:“好,那就这样吧。
占米,继续。”
“好的,曜哥。”
占米答道。
霍曜起身,径直离开。
走过红毯,来到最后一排,看到陆启昌和黄志诚时,表情变得古怪。
你们两个家伙到底有多闲?
!
“还不都怪你173?”
陆启昌凝视着霍曜,内心复杂难言。
两人目光相对,无需言语便已传递诸多信息。
待交流结束,陆启昌与黄志诚起身,一同跟随霍曜离开。
途中,陆启昌忍不住发泄了一通,随后语气轻松地道:“阿曜,恭喜啊!如今你不仅是咸湿王、尖东王,还是A货之王。
能撑过来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不过我很开心。”
霍曜神情平淡,只淡淡回道:“谢谢。”
陆启昌嘴角微动,略显无奈地说:“喂,你可是有了三个‘王’的称号,怎么如此冷静?至少表现得稍微兴奋一些嘛。”
霍曜不予回应。
陆启昌知趣地停止玩笑,在分别之际认真注视霍曜,说道:“阿曜,我有个请求,可以吗?”
霍曜好奇地问:“什么事儿?”
陆启昌摇头叹气:“还能有什么?再过三个月就是新年了,你就不能收敛点,别整出那么大的动静?”
“我怕再这样下去,真会被你折腾出病来。”
“而且,你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江湖上的事情尽量别掺和,专心发展事业不是更好?”
霍曜轻笑一声,点头应道:“好。”
说完,他转身步入自己的轿车。
其实,霍曜原本就打算低调行事。
这段时间他锋芒毕露,确实需要调整状态,况且还要巩固刚统一的A货服装和运动鞋市场。
张弛有度,方为上策。
第264章:半年后!(3更)
陆启昌本以为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霍曜接下来半年毫无动静,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转眼间,1984年结束,1985年来临。
江湖依然如故,但尖东却异常平静。
经历一系列变故后,霍曜迅速崛起,让整个江湖为之震动。
从最初的不解与轻视,到后来的惊讶与震撼,直至最终的认可与折服。
不知不觉间,霍曜成了港岛四大字头之外的第五股势力。
然而,这位第五巨头与众不同。
尖东之地,人马不过四五千,即便他是再世霸王,亦或无双战神,手下却汇聚了众多令人艳羡的顶尖高手,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佼佼者。
与众不同的是,他虽实力卓绝,却无意扩张,一心专注于商业经营。
有人笃定,若霍曜将目光转向江湖事务,不出五年,便可称霸一方,连四大字头亦难望其项背;再过五年,便能成为江湖领袖。
此类言论流传甚广,且颇具影响力,不少江湖中人深信不疑。
不仅相信,很多人对此深感惋惜。
自四大探长时代终结,江湖秩序分崩离析,再无一人能一言九鼎。
即便制定江湖规则的雷洛,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他开创性地确立了收钱制度,压制其他三位探长,成为领头者,然而其余三人并非隶属他麾下,他们的势力虽不及雷洛强大,但也无需对他唯命是从。
并且,即便在差佬内部,雷洛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还有另一位人物,尽管名声不及雷洛显赫,但地位和权势均在其之上。
此人名为陈志超,三支旗的幕后核心,即使面对雷洛,也需恭敬有加。
陆启昌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以霍曜现在的地位,只要他不主动挑衅他人,便无人敢于冒犯。
正是他的低调隐忍,才让尖东保持了长久的安宁。
陆启昌遗憾的是,霍曜为何仅占据尖东,而非整个尖沙咀?
凡事皆需对比,过去没有霍曜时,陆启昌并无太多感触,毕竟忠信义并不比倪家强多少,甚至更令人厌恶。
但有了对比后,倪家在他眼中显得愈发可憎。
这半年来,霍曜虽专注于生意,但江湖之事并未完全忽视。
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从未挑衅其他字头,唯一针对的只有洪兴!
无论何事,一旦涉及洪兴,他绝不妥协,始终强势霸道,出手果断狠辣,毫不留情,全然不顾及蒋天生的颜面,这让蒋天生愈发颜面尽失。
江湖中盛传这段趣闻,人们都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关注。
洪兴虽以狠厉闻名,却在这场较量中显得不堪一击,不仅被天赐轻松压制,连蒋天生的势力也被骆天虹等人接连超越。
半年后的1985年4月,尖沙咀东的星光大厦成为焦点。
这座写字楼去年开业,吸引了众多租户。
霍氏集团发展迅猛,仅过去两个月便斥资4400万购入大厦的第13、14层,旗下天赐安保、即达速运、3A商务及安和置业等企业均入驻。
三个月前,霍曜组建集团公司,旗下各子公司统一归入霍氏体系,他担任董事长。
作为核心创始人,占米贡献最大,获12%的3A商务股份以及安和置业的部分股权。
骆天虹则持有天赐安保15%的股份,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除了占米和骆天虹,其他早期追随者如陈小刀、师爷苏等,因能力有限,所分股份较少。
而杨度、姚可可、卢福等人仅获得现金奖励。
例如杨度,他通过努力使《风月》年利润突破2000万,超出预期,因此获得双倍分红。
在霍氏集团董事长室,占米向霍曜报告了半年来的进展:安和置业投资花园、云水两条街道总计3.7亿,现升值17%,市场估值约5亿。
福兴联合制衣集团累计投资8900万,已掌控A货服装及运动鞋市场54%份额,月均营收4000万,净利润率达30%,即1200万。
半年间,福兴联合制衣集团盈利7200万。
半小时后,占米才汇报完所有事项。
霍曜快速估算了一番。
酒吧、住宅、别墅价值7000万,安和置业估值5亿,福兴联合制衣集团估值四五亿,加上杂志、A货及流动资金,总价值轻松超过15亿。
这半年,霍曜的工作重心是稳固市场,确保各业务平稳运行,如今一切步入正轨。
市场估值虽重要,但并非霍曜关注的核心。
他更在意的是每家公司的产出。
初期扩张已成型,每月净利润稳定,现在可着手第二阶段计划,拓展至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