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冬猎要准备的事宜终于准备妥当,谢玄也在昨天回到京兆。今日也到了该去早朝的日子了。
一早醒来,谢瑾便换上衮冕服,在太子府中等着,因为他知道,钟莹是必来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辆马车便停在太子府外,还没停稳,钟莹便从中跳了出来。
今日的钟莹身着华服,化了彩妆,美得有些不可方物,尤其是像谢瑾跑来的一刻,谢瑾只觉得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美好。
钟莹跑到谢瑾面前,见谢瑾的眼神有些发痴,便笑道:“怎么,今日本公主是不是特别美啊。”说着,在谢瑾眼前转了个圈。
谢瑾笑道:“哪天不美呢?”
钟莹一脸神气,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这时,钟归远也从马车上下来,看着钟莹和谢瑾,微微皱了皱眉。
等二人走过来,这才开口道:“莹儿,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整日往别人府上跑,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谢瑾微微有些尴尬,但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在一旁沉默。
钟莹则是一脸的傲娇,道:“整个大唐谁人不知我太平公主与大唐太子有婚约呢,我觉得倒是挺合适的,你说对吧?”最后一句是问谢瑾的。
谢瑾看着钟归远能将他杀了的眼神,也没敢接钟莹的话,只是讪讪一笑。
钟归远轻叹一口气,看着钟莹如今这般喜笑颜开的模样,哪里还有半点在东越时整日郁郁寡欢的样子,这也让钟归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只是叹了一句:“女大不中留。”便自顾自的坐上马车。
钟莹看着谢瑾,轻轻一笑,也跟着钟归远上了马车。
谢瑾则是叫来自己的马车,一来呢,是今天场合庄重,进出皇宫的马车需要检查,二来,则是和钟归远坐在一起,谢瑾总觉得有些不太自在。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开始往朱雀门而去。
步入大殿,谢瑾和谢玄照例与李孝恭、黄凤麟等人立于百官之首,钟莹和钟归远站在一起,离谢瑾并不远。
百官中绝大多数也是第一次见钟莹和钟归远,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钟莹看着谢瑾难得的正经之色,不禁笑了笑,谢瑾也同样回以一个笑盈盈的眼神。
夹在二人中间的谢玄将二人的动作尽收眼底,不禁笑道:“不曾想皇兄也深陷情之一字,不过看起来,皇兄似乎挺开心。”
谢瑾则道:“你怎么还打趣我呢,说起来,你此行玩乐,可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没?”
谢玄道:“终究不是江湖中人,只能纵情山水罢了,趣事倒是没有多少。”
正说着话,皇帝便走了进来,百官当即叩拜山呼万岁,钟莹也难得的收起了玩闹之色,严肃起来。
钟归远自是不跪,只是微微俯首,也算给大唐皇帝面子了,皇帝对此并不介怀,毕竟九反上师也是面圣不拜。
皇帝坐在龙椅上,随后才让百官平身。早朝第一件事,便是让太监宣读诏书,其内容,自然是有关谢瑾和钟莹的婚事。
太监正欲宣读,却听殿外太监高声喊道:“国师到!”
皇帝摆摆手,让太监先停一停,随后说道:“宣。”
随着殿外太监高声呼喊,九反上师也缓步走入殿中,依旧是那一身朴素的长袍,腰间依旧是那枚“道法自然”玉佩。
百官纷纷向九反上师问候,九反上师也是一一点头回应,直至走到百官之前,才向皇帝微微俯首行礼。
皇帝急忙让其免礼,毕竟对于这位大唐国本,皇帝也不敢不给面子。
九反上师站定,皇帝身旁的太监这才继续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太子历经江湖游历回朝,东越使臣入京,朕依与东越国君洞庭之誓,为太子谢瑾,太平公主钟莹赐婚,定于开皇四十一年端午,大赦天下。钦此。”
百官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钟莹便是那位太平公主,而她身旁那位,自然也就是钟归远了,这也让方才对于钟归远不跪颇有微词的大臣不敢再议论。
谢瑾和钟莹齐齐跪地叩首谢恩,起身时互相看了一眼,眼底是化不开的暖意与笑意。
百官也向皇帝和谢瑾道喜,之后,便是见怪不怪的百官口水仗环节,这时,钟归远也终于有时间能和九反上师说几句话了。
钟归远道:“九反,多年不见,怎么老态尽显了?”
九反上师道:“你个老杀才也不遑多让,都是老掉牙的老东西,还想在小辈面前装嫩?”
钟归远神色不明,钟莹则是掩面偷笑,心道谢瑾嘴皮子厉害原来是身后有高人指点。
钟归远又问道:“不是听你深居简出,今日怎么舍得出来了?莫非,想来见见我这老朋友?”
九反上师看了钟归远一眼,道:“见过不要脸的老东西,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老东西,我就不能来看看太平公主,顺便给我徒弟撑撑场子?”
谢瑾和钟莹看着互相斗嘴皮子的二人,只是对视一眼,轻声一笑。
被九反上师这么怼,钟归远也没了继续跟他聊下去的打算,只是说了句:“管好你徒弟,若是我家莹儿在你们这受了委屈,我这个做皇叔公的不会不管。”
钟莹刚想说话,却被钟归远一个眼神制止,示意让她先别说话。
九反上师则笑道:“小辈的事情你我管那么多干嘛?管的再多,你还不是个老光棍?”
钟归远又被噎了一句,努力平复着心情,最后只说了一句:“说得你不是一样!”
九反上师不置可否,只是轻叹一句:“差点不是。”
谢瑾和钟莹同时把耳朵竖了起来,想听听其中故事,可二人却没了要继续交流下去的欲望,各自沉默。
恰在这时,百官也打完了口水仗,杨世平出列,先是毕恭毕敬地汇报了金陵陪都的建成进度,之后又正色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事皆有所归,那臣斗胆请命,请陛下对储君一事早日定夺。”
此言一出,几个太子党的领头人物即刻出列,站在杨世平身后,还有一些中间派的人物,齐声高喊:“臣等附议。”
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自然懂得杨世平此举何为,再加上大家都是明眼人,如今皇帝为谢瑾和钟莹赐婚,就说明东越一定是支持谢瑾的,如此一来,明王谢玄在夺嫡中胜出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所以那些中间派也适时选择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