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晏纠结了一夜,沐浴以后忐忑在床上翻滚半夜,才沉沉睡了过去,暗暗发誓以后滴酒不沾。
无精打采上完早朝,也不知道都讨论了什么,下了朝就匆匆离开,根本不敢看多穆原一眼。
时间尚早,明晏甩开一脑袋浆糊,没急着回府,也没去户部。
而是带着沈繁星和莫姚一起去了临王府。
明绪南听说小姑姑来了,高兴迎了上来,结果一听她是来找王妃的。
临王妃也是自小看着明晏长大的,热情招待了她,拉着手嘘寒问暖。
明晏笑得和善,“五嫂不用麻烦了,我来是有事请教。”
临王妃生得温婉,眉目柔和,穿着简单,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漫漫有事就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
明晏屏退左右,低声道:“五嫂,您会看账吗?”
临王妃一愣,想到她现在代管户部,可能是在为此事烦恼,“账倒是会看,但是临王府的账也不多,算不得擅长。”
明晏自小在临王府混大的,对临王夫妇都十分亲近,临王妃也不拿她当妹妹,简直是当女儿在看。
明晏直接开门见山道:“五嫂,户部的账我看不懂,查来查去也没突破口。”
又拉了她的手,愁得脸都皱在一起,“五嫂,我初回京城,认识的人少,您能给我推荐推荐些内宅看账高手吗?我亲自上门去请。”
临王妃惊得眼睛如铜铃,“你想找内宅妇人帮忙去查户部的账?”
看着明晏的眼神不似作假,又问了一遍,“漫漫,你真要找内宅妇人去户部查账吗?”
明晏点了点头,道:“京城中有名有姓的账房想来都被人打了招呼,查不出什么。内宅妇人也大多管着家中所有铺子庄子,肯定会看账,找她们,或者找他们推荐的可靠的人,不同的角度,说不定能发现问题。”
临王妃道:“户部账簿不比商铺,内宅妇人看不懂也说不定。”
“万一看得懂呢,总归是个办法不是吗?”
临王妃沉默良久,对她这个大胆的想法不免担忧,“户部管着国库,里面的账簿都是机密,若你让外人插手,恐怕父皇也不会同意,朝臣也会拿此事做文章。”
明晏道:“我知道这是险招,所以要找信得过的,人品端正之人,我也会暗自进行,不会露出来。”
看临王妃还有犹豫,明晏晃着她的手,“五嫂,帮帮我吧,我认识的人太少了,最近愁得头发都要掉了。”
临王妃叹了口气,知道她在朝堂艰难,若不做出一番成绩来,恐怕早晚也会被挤下来。
“京城中各府各家的主母都会看账,要说经营有道的,却是不多。”
临王妃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各家盘根错节,对应的也是朝堂,你能找的实在有限,我心中确实有个人选。”
“请五嫂明示。”
“你可知道寡居的昌平伯府世子夫人?”
明晏愣了一下。
临王妃继续道:“她姓施,名凝云,父亲是大理寺丞,母亲是南边一富商之女,昌平伯府世子自小体弱多病,六年前昌平伯府找人算了八字,此女甚是合适,所以上门求娶。过门之后不过月余,伯府世子就病逝了。昌平伯府承继百年,已然凋零,伯夫人在世子死后一蹶不振,伯府之事便都由这世子夫人打理。”
临王妃眼含赞赏,道:“如今伯府所有事情都由她做主,打理得井井有条,管着府中各房开支所有下人,许是她母亲出身商贾,所以她虽年轻却也很会经营,昌平伯府近几年倒是比以往看着更富裕些,我曾见过她几次,十分稳重妥帖的女子,听昌平伯夫人说,她这儿媳很是擅长管账,再头疼的账本到了她手里都能理出来,早些年清理了不少伯府蛀虫。”
明晏眼眸微垂,“这个名字,我曾听过的。”
临王妃笑道:“你既然知道,那便找她帮你看看,昌平伯不管事,整日花天酒地,也不曾和哪家官员走得近,世子夫人看起来也不是那等钻营算计之人,或许能帮你的忙。”
“嗯,多谢五嫂,一会儿我让人送请帖,邀请她到公主府来。”
临王妃拉着她的手,嘱咐道:“漫漫,此事你需得多加小心,户部在六部地位举足轻重,若走错一步,都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我明白,谢五嫂关心。”
....
离开临王府时,日光已经照在了头顶。
明晏让莫姚带着她的拜帖去昌平伯府邀请世子夫人到公主府。
自己则是带着沈繁星回了府。
温承也未去户部,一副被摧残的模样,双眼无神,靠在书房椅子上,眼皮都不想动一下。
明晏笑着走过去,“竟然还有能让温先生都觉得为难的事。”
温承道:“属下如今睡着了,脑子里都是账,乱成一团。”
又指了指脚边的一个大柜子,“这是这几天从架阁库抄写的账簿副本,找的人都看过了,明细和总数都对得上,库房中的银钱也没有问题,对得上账。”
明晏点了点头,“开支看着可有问题?”
“属下特意看过军费,和我们在北地收到的都对得上。”
“别的呢?”
温承道:“这两日看到公主府修建开支颇大,已经在让人去查,暂时还没有结果。”
“翼卫军如何?”
“萧钰进去之后找罗术吵过几次,最近安静了下来,翼卫军暂时没有动静,可能上面打了招呼,收敛了些。”
“继续盯着。”
“是。”
正聊着,门房来报,武阳侯夫人求见。
“快请。”
明晏朝温承道:“请的帮手来了,兵行险招,看看能不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