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亚历山大攻城。
勇猛精进的马其顿战士,在攻城两个小时后,终于攻破城门。
不过,给他们的却是一座空城。
“呵呵,狡猾又胆小的秦国人。”
“他们早就被我们吓得屁滚尿流,做好了撤退的准备!”
亚历山大的先锋官们哈哈大笑,秦军丢盔弃甲,甚至连旗帜都因为恐惧和慌乱都没带走。
这一切,都表明他们因为恐惧,慌乱,被吓的落荒而逃。
“秦朝果然比不上我马其顿的勇士。”
“全体都有,搜刮物资,我们继续前进!”
“争取在第三个太阳落下时,打到这个国家的都城去,让他们的王,给我们磕头认输!”
亚历山大挥舞手中的武器,自己身后的二十万大军,士气大增。
他们收拾好物资,继续向东前进。
在边城的一座山上,借着树林做掩护,张戈和吴起远远的看到了亚历山大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
“他们继续东进了,这个方向是直奔蒙恬将军所在的地方而去的。”
“届时,等到前方交战,我们就从后方出击,前后包夹,给他来个狠的。”
张戈激动的搓手,仿佛那战功唾手可得。
——
“元帅,吴起将军的人求见。”
“让他进来。”
蒙恬放下手中的兵书,看向下方吴起的亲兵。
“元帅,有外朝大敌来犯!”
“这是吴起将军和张戈使臣的手书。”
亲兵双手奉上两封书信,蒙恬的亲兵接过,将它送到蒙恬手中。
“二十万大军?”
蒙恬看了前几行字,神色一凝,坐直了身子。
一分钟后,他阅读完吴起的书信,心中了然。
不过他不急着下令,而是又打开了那封使臣张戈写给自己的书信。
这份书信里,张戈还夹杂了李太白给他的手书。
当今秦朝,谁都知道李太白是谁,蒙恬与李太白有过数面之缘,对他颇有好感。
“没想到秦朝之外,竟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依照张戈所说,这支军队来自更遥远的地方,先后灭杀了二十个国家,领地辽阔。”
“按理的确是强敌。”
“不过,他们的部队是步兵?像样的骑兵军团都没有,又如何能连灭二十几个国家呢?”
蒙恬有些不懂,一时间分不清是张戈和吴起在撒谎,还是这所谓的亚历山大军团真的是这样。
“来人,让探子出动,去核实信息真假,”
“让全军五万大军进入备战状态,另,将此消息传给我们左翼的白老将军,从侧翼包夹支援我们。”
蒙恬很冷静。
他也想要更多的战功,但作为主帅,他必须确保不能输,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让手下人多拿战功的事。
“是!”
——
——
秦朝国度。
始皇帝御书房内,当朝始皇帝,太子扶苏,还有包括李太白在内的一众心腹重臣。
这些人都因为张戈的一封书信,而聚在这里。
“诸位爱卿,张戈此举,你们如何看?”
房间内沉闷的气氛,被始皇帝打破。
“启禀陛下,依我看张戈必然已经投敌叛国,否则,怎么会引二十万敌军,入我国土?”
“更何况,我秦朝刚刚统一天下,国库空虚,张戈此举,简直不可饶恕!”
说话的是一个谏官,名气不大,不过却因为正义直言,深得始皇帝看重。
太子没有发话,丞相隗林没有说话,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都未开口。
这些人心里都清楚,始皇帝看似在问他们,其实是在问李太白。
毕竟,向外派遣使者,本来是李太白谏言的。
“太子,你说呢?”
“张戈,可是你和太白举荐的人。”
始皇帝看似在问扶苏,但是目光却落在李太白身上。
“陛下,我觉得张戈必定有自己的苦衷,他的为人我是最清楚的。”
扶苏想要辩解,却言辞苍白。
事实胜于雄辩,张戈都把敌人引到家门口了,还不是投敌叛国?
“陛下。”
李太白因为资历最低,所以是最后一个看完书信的,看完之后,不气反笑。
张戈啊, 张戈,你还真是秦朝的福星,竟然把亚历山大给引来了。
“你说。”
始皇帝指了指李太白,等他说话。
二十万大军看似很多,但对秦朝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大事,能打的将军太多了!
主要是信中张戈所说的,这支军队先后灭了二十几个国家,有些唬人,这才让皇帝有些不安。
“陛下,太子说的不错,张戈此人我李太白也信得过!”
“再者,在臣看来,张戈并不是大秦的叛徒,而是大秦的功臣!”
李太白微微一顿,见诸公都看向他,继续往下道:
“的确,这二十万大军接连灭了二十几个国家,但不知道诸公可曾看到,信上还说,对方靠的是步兵!”
“连一支合格的一千人的骑兵队伍都凑不出来,又如何算是劲敌呢?”
“我知道诸公肯定想说,那军队灭了二十几个国家,肯定很强。”
“对,那军队的确很强,可那是相对于那些被灭掉的国家而言。”
“用步兵灭掉其他国家,那只能说明,那些被灭掉的国家,没有合格的骑兵军团,我大秦则不同!“
“我记得之前跟陛下和诸公说过,天下之大,我大秦骑兵,处处可去,处处无敌!”
“这封信从边关送到这里,大抵用了三日。”
“且等等吧,再过一日,估计来自蒙恬将军的捷报应该也就到了。”
“陛下,您现在考虑的,不是如何处置张戈,而是要不要出兵西征,让大秦铁骑,带着那位亚历山大帝王的头颅,去接管他的领地!”
李太白话落,在场所有人都是神色诧异。
这就是天纵之才李太白吗?
我们在想怎么应对敌人的时候,他已经想着怎么接管对方领地了?!
始皇帝放声大笑,那双真龙之眼注视李太白良久,见后者不卑不亢,自信对视,这才开口道:
“那朕就再等一两日,王翦,你去整顿军队,随时准备出发。”
“是,陛下!”
王翦领命离开。
随时准备出发,但没说出发去干什么,可以是支援前线,也可以是领兵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