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戏结束,双方正式短兵相接。
黄四郎上来先整了一出先礼后兵,邀请县长和师爷前来赴宴。
这段,便是被后世观众称为【鸿门宴】的经典戏份。
姜闻、葛尤、李雪建三位影帝级别的人物,坐在一张桌子面前飙戏,扑面而来的戏剧张力,足够让所有接触到这段戏份的观众全身酥麻。
这既是双方势力在大碰撞前的试探,也是一种博弈。
何谓博弈。
就比如张麻子明明是想要把黄四郎,包括他的势力连根拔起。
却在坐下后表示。
县长,是他买来的。
而买官就是为了挣钱,他不挣穷人的钱,要挣有钱人的钱。
直接点名黄四郎。
这便是博弈。
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以假目标迷惑对方。
一旦对方出现战略误判,放松警惕,找准机会一击必杀。
同样,黄四郎也在试探。
他说自己没钱,但有个好办法。
在张麻子表示好奇后,他缓缓道出三个字:
“张麻子。”
别说荧幕里假扮县长的张麻子了。
现场观众一个个都心提到了嗓子眼。
“张麻子被识破了?”
前世关于黄四郎到底知不知道县长是张麻子假扮的,一时间众说纷纭。
这一点,剧情从始至终都没正面交代过。
不过对第一次看《让子弹飞》的观众而言,大家这会都觉得是虚惊一场。
但鸿门宴这场戏,经典在于你换个角度看,便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如果黄四郎从始至终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就像他说张麻子不会装糊涂。
而师爷,是装糊涂的高手!
这其中有没有暗示自己也在装糊涂,张麻子早就暴露的意思呢?
而且鸿门宴还有一点很优秀,抛开字字机锋、唇枪舌剑、暗流涌动的底层逻辑不说。
这场戏本身足够搞笑。
就算一些普通观众,不带脑子看,也能看得乐呵呵的。
其中经典之处,就比如:
【我怒起来连自己都办!】
“不就是剿匪吗?剿!”
“咱们把张麻子劫走的那点钱,全拿回来还给黄老爷,到时候,这180万就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
“不就是个小小的张麻子吗?办他!”
【我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张麻子也太嚣张了,欺负到我黄哥头上了,不答应!”
【我贪起来能让黄四郎都吃哑巴亏!】
“先聊dollar,dollar到手按照惯例,三七分!”
“你也太不仗义了,黄老爷为这事忙前忙后,你就分人家三成?”
“怎么也得对半分呐!”
听到这话,黄四郎眼神都不对了。
尼玛就没见过这么嚣张的。
且跟他耍耍。
想要对半分是吧?
那你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不然凭什么信你能剿匪?
张麻子拱手道:“容兄弟我问你个问题。”
“张麻子能劫你的货,为什么不能进你的家呢?”
观众:“???”
“你丫不就在人家里头么?”
结果画面里,黄四郎一脸自信,豪言:“我这碉楼,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他进不来。”
观众直接笑呵了。
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黄四郎并不清楚张麻子真实身份的重要依据。
毕竟黄四郎这么骄傲的人,要他一本正经在张麻子面前装蠢。
实在有些难以想象。
而既然黄四郎想验验自己的成色,那便给他一点小小的鸟语震撼。
张麻子舌头一吐,魔术般的变出一个口哨。
然后当着黄四郎的面,和外头的兄弟上演了一出鸟言鸟语。
黄四郎这下真的人傻了。
人家都摸到房门口了。
就差个信仰之跃,他人就没了。
这下不怂也得怂。
不就是五五分么?
分!必须分!
不过这里,从不吃亏的黄老爷也给了张麻子一个下马威。
他表示自己曾和张麻子有过一面之缘。
对方在明,他在暗。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这就让张麻子不敢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把他认出来了。
而很多观众,也从这点出发,得出了黄四郎其实早就知道张麻子真实身份的结论。
但不管怎么说,张麻子不过是个符号。
就连黄四郎自己,不也养着一帮“张麻子”么?
他不需要确定,只需要知道眼前的人愿不愿意站在他这边,当他的狗,就足够了。
而他的结论就是,这个县长养不熟,留不得!
原因很简单,侍女黛玉晴雯不小心摔了黄四郎精心准备的钻石,让黄四郎丢了颜面。
黄四郎怒下杀手,却被张麻子拦下。
在黄府,他的地盘,他对自己的下人动手,都要看张麻子脸色?
这让黄四郎如何容得下张麻子。
当晚就让假死的胡万,带人假扮麻匪,去把县长杀了,而且要让他死在自家床上。
结果张麻子当晚没回房睡。
于是胡万这帮假冒麻匪只杀了个县长夫人。
原剧这里,细心的观众都能看出来,死的不是县长夫人,而是替身。
这个伏笔到剧终都没有收回。
据出品方解密,说这个设定是为了续集做准备。
但张潇辰又没打算拍续集,干脆让真县长夫人直接领盒饭了。
这边,胡万又被逮住了。
张麻子也得知了他和武举人假死的真相。
为了撬开他的嘴,张麻子话里话外表示要放他回去。
胡万果然跟竹筒倒豆子一般,把黄四郎卖了个干净。
就在观众和胡万都以为他可以逃过一劫的时候,张麻子啪一个痛贯天灵,直接让胡万死得不能再死了。
最残忍的死法,就是让对方在以为自己逃出生天的瞬间,让对方陷入绝望。
胡万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观众也纷纷表示,还好张麻子识相,不然他们四十米的大刀都要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