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巷十七号里一片安静,只有淡淡的药香四溢。
洛桃夭坐在红木凳上,透过窗棂望着外头的桃树出神。
青绿的树荫,无数粉色桃苞绽开,美不胜收。
她有些意外,表哥那样的人,竟会喜种春桃,她还以为,表哥定然喜欢牡丹……
忽然,脑海中浮现夜澈那张锐利深沉的脸,还有他眼角猩红的泪痣。
桃夭倏地反应过来。
或许表哥喜欢的是仙人掌吧?
外表带刺,谁也看不穿柔软的内心……
那张脸恍然变成一株带刺的同款仙人球,桃夭没忍住扑哧笑出声来。
“一个人傻笑什么?”阮修墨从门口跨步而入,一手抓着一只信鸽,一手从它脚上取出一张纸笺。
白色的信鸽飞走,阮修墨的目光却始终留在那张纸笺上。
没等桃夭回答,他径自坐到她对面,“有璎珞和玲珑的消息了。”
桃夭瞬间收敛脸上的笑意,目光隐着急切,“真的?”
她没等到夜澈的人,却等来了关于母亲的消息!
阮修墨也没吊她胃口,“我的人查到玲珑的家人,他们说,玲珑早在十年前就死了,当时有人在西郊芦苇坡发现尸体,报官后,衙门的人通知他们去认领的。”
“若是衙门通知的,为何府衙没有记录?”桃夭难掩失望。
阮修墨在派人暗查之前,肯定已经去过官府调查过两人的文牒记录。
“我也觉得奇怪。”明显,玲珑已死的记录是被人刻意抹去的。
“也就是说,有人不想让人轻易查到玲珑已死的消息……”桃夭沉吟道,“也许那人真正想掩盖的,其实并非玲珑,而是母亲的过往。”
掐断线索,确实是最直接的方式。
“只是,玲珑消失的这七年到底去了哪……”
这也意味着,这只暗手的主人,就算不是神通广大,也至少是个有权有势之人。
阮修墨道,“我问过她的家人,她母亲说那七年玲珑曾回过一趟家里,还给了他们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她还记得,那张银票的出处是临安伯府。”
桃夭脸色一变,“你是说,当年母亲将我托孤的时候,有可能还留下了玲珑?”
可是,整个揽星阁上下,包括她的记忆里,都没有关于玲珑这个人的任何痕迹。
茶室内气氛一下子沉闷下来。
阮修墨见状,敲了敲桌案,见她抬眼,才顽皮地眨了眨眼道,“玲珑的线索虽然断了,但是璎珞还在。”
桃夭眼前一亮,急问,“她人在哪?”
“有曾经在阮家做过下仆的人说,一年前,曾在承王府见过璎珞。虽然那人长相比从前苍老了许多,但璎珞嘴角有颗痣,轮廓也极其相似,她觉得自己没认错。”
“承王府?”桃夭下意识想起夜澈那半截断镯。
她神色黯然,捂着右手臂叹道,“可惜母亲留给我的云纹玉镯被洛紫昙夺走了,如今也只剩下手臂上这个胎记能为我作证,只是这么多年过去,璎珞姑姑应该也不会记得……”
阮修墨想了想,“承王府的事直接向承王打听就得了。听说舒太妃身边有个嬷嬷在王府多年,对承王很是照顾,他若问起,定会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桃夭眼里忽然又有了光,她想起马车内应嬷嬷慈霭的面容,“你说应嬷嬷,原是舒太妃的人?”
“舒太妃是承王府的主母,应嬷嬷能留在夜澈身边,自然抹不开舒太妃这一关。”
她脑海里浮现承王清隽冷冽的面容,不禁纠结拧眉,也就是说,应嬷嬷既是照顾夜澈,其实也是替舒太妃监视夜澈。
那夜落水的缘由,以及她和夜澈之间的来往,定也瞒不过舒太妃了……
阮修墨见她眉头紧锁,宽慰道,“放心吧,我也没让你问。”
桃夭反应过来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打探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那就多谢表哥了,至于玲珑,若她那七年真是在临安伯府呆过,我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她的痕迹。”
如今看来,不仅是母亲和先承王夜穆舟都持有一样的云纹手镯,就连母亲的两名贴身侍婢玲珑和璎珞最后出现的地方,分别指向临安伯府和承王府……
这两者间,到底有何关联?!
不过多久,阮修墨就收到了夜澈的飞鸽传书,说是入宫面圣去了,晚上才会过来。
阮修墨啧啧两声,“他还真不死心想拒婚呢。”
桃夭脑海中浮现昨晚他桀骜孤冷的背影,“皇上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若不然,也不会挑在寿宴那么多人的时候颁旨。
“谁知道呢,那人看着一本正经,实际上一百个心眼子。”
这话把桃夭逗笑了,“表哥从小到大,没少在他手上吃亏吧?”
阮修墨瞬间被戳中,恼羞成怒,“他敢?小心我在他药里加点屎~”
“咳咳!”突然,正对着窗口的桃夭猛咳几声,险些呛出眼泪。
阮修墨得意一笑,“怎么,这回知道你表哥我的厉害了吧。”
砰。
一个小石子从窗外弹了进来,精准击中他的后脑勺。
“嘶……”阮修墨痛得弯腰捂着脑袋,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干的好事。
他转身看向大摇大摆推门而入的男人。
对上他那双天生冷戾的眸子,阮修墨一句咒骂声卡在喉咙,“把我砸傻了,你这厮也别想活了。”
“放心,本王一定让你死在前面。”
阮修墨嗤了声,“心情这么差,怎么,皇上没见你?”
夜澈不客气坐到桌前,抓起杯盏猛灌一口,“你以为本王是你?由不得他不见。”
话落,却见房内两人有些尴尬地看着他手上的杯子。
桃夭耳际微热,“这……是我的杯子。”
夜澈怔了一下,不以为然撇开眼,“哦,无妨。”
垂眸又斟了杯水,灌入喉间,阮修墨只得瞪他一眼,打圆场,“他就这样,别理他。”
注意到夜澈眸底渐渐泛起红血丝,阮修墨收敛了玩笑,沉声道,“先跟我去里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