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笛的正式提交资料上,只填写了经纪公司的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一栏,如果不是因为陈家也是节目组合作商,他连陈鸣的名字都不会写上去。
但他很明确的知道,李策已经提前和节目组打过招呼,避开有关他身世的问题,可现在,这个问题就在镜头前被大喇喇的问出来,丝毫没有顾及之前的约定。
摄影师将镜头再次聚焦在他的面部表情,清晰的捕捉到了那一闪而逝的皱眉。
“……首先谢谢粉丝们对我的关心和肯定,优秀的评价太高了,我自觉目前还不能胜任,但我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在训练和提升自己上不会松懈,请大家放心。”
镜头后的几个人不解他怎么先谦虚上了,想催他赶紧正面回答。
就听沈笛接着道:“至于家庭……我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或许是这样“家庭成员”众多的环境让我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性格的同龄人,才会对很多东西感兴趣吧,也是这些兴趣支持鼓励着我走到今天。”
“那你小时候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会觉得以前的生活很辛苦吗,为什么没有被领养呢,据我所知,现在孤儿院的领养制度已经很健全,你小时候不期待一个完整的家庭吗?”
念完台本上的问题,副导演都想给自己一嘴巴。
这都特么什么恶毒的问题。
沈笛却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尴尬无措,反而很坦然,想了想,忽然笑道:”印象深刻的事情啊,还真有……”
他陷入回忆,想到小时候做过的傻事:“记得应该是我上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镇上开了一家山货收购点,我看好多蘑菇的收购价很贵,就趁假期跟着阿姨婶婶们上山采蘑菇,但那时候也不认识什么品种,只要是蘑菇就都往筐里放……”
“有一种伞盖是纯白色的蘑菇,在林子里空地上长了好大一圈……比常年上山的阿姨婶婶们都更快满载而归,结果到了收购点,挑挑拣拣能收的只有不到一捧。”
副导演和摄像都听入神了,沈笛把采蘑菇这件事说的妙趣横生。
跟着他的描述,好像他们也看见一个小男孩背着背篓,发现蘑菇圈时的欣喜,像入了宝山不肯空手而归的小猴子,把蘑菇往背篓里塞……
听到结果时,又为他遗憾又觉得合理。
蘑菇这东西虽然城市能见到的品种不多,但有句顺口溜还是比较熟悉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其实自然界中除了这种颜色鲜艳的,像沈笛描述的这种其貌不扬的毒蘑菇也不少,没有有经验的人带领,生手上山当空军的概率非常大。
“五六年级,那时候你应该才十一二岁吧,那么小就要考虑赚钱的事情吗,我记得孤儿院是有捐助的吧,生活费不太充足?”
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副导演之所以问出这个台本上没有的问题,就是给沈笛一个诉苦和缔造自己“弱势”的机会。
在此之前,沈笛是能力和外形双高的上位练习生,是大多数同期仰望和追赶的对象,但就因为这个人设太完美,就让人很有探究或挖掘他隐私的欲望。
而这个变成“弱者”的机会,就是给沈笛一份保护伞。
他可以通过“能力强”和“身世可怜”两个方向,成功塑造出“美强惨”标签,从而获得粉丝、网友和路人的“怜爱”情绪。
适当合理的卖惨,有助于人气夯实和人设打造。
但沈笛不喜欢这样。
他语气轻快,并没有故作伤感的样子:“生活费是有的,院长妈妈非常负责,总是想给我们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会捐款进来……但我那时候已经很大了嘛,就想攒一点小金库为以后做准备,所以尝试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副导演还是很执着:“十一二岁就这么辛苦,你没考虑过接受领养吗,我是说年龄更小的时候,我有看过你在训练期间的体检报告,并没有任何身体缺陷和遗传疾病,以你的外形在小时候应该是很受欢迎的吧。”
如果要领养孩子,年龄小、脾气乖、长得可爱,应该是领养家庭最喜欢的样子吧,反正他如果有需求,肯定想要领养这样的。
年龄能当沈笛爸爸的副导演,在心里如此的思考着。
前面问题都很游刃有余的沈笛,听见”领养“两个字时,不由自主的僵了一瞬,但又很快命令自己放松下来,嘴角的笑容弧度没变:“那时候领养制度没有现在这么健全,孤儿院孩子太多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加入一个家庭的机会……”
他忽然无奈的摇摇头,很诚恳的自我评价:“而且我那时候应该不好看,瘦瘦的,我看过院长妈妈留下的照片,那时候的我应该很像山上的猴子,眼睛在脸上大的很奇怪……”
“而且我小学毕业之后长个子特别快,整个人竹竿似的,高中时候还去过密室逃脱帮忙扮鬼,老板都不让我上夜班呢~”
不用演就像鬼,那得瘦到什么程度啊。
副导演忍不住:“那你没想过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么,说不定他们也在找你呢?”
这次沈笛嘴角笑意收敛很多,目光从镜头转向副导演,认真道:“他们都是成年人了,如果决定离开我,肯定是经过认真的考虑和抉择,我觉得能在同一个世界上各自安好、不要在互相打扰,就是最好的结局。”
副导演都说了,他没病没灾没残疾,却在孤儿院长大,明明白白的就是被抛弃了,更可笑的是,他并不像普通小孩子那样记不清小时候的事。
他很多次痛恨自己为什么忘不掉那两张脸,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现在才记不清很多人的脸,这毛病都说不上老天爷是残忍还是在怜悯。
不想、不找、不愿意。
采访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副导演终于放弃挖掘“美强惨”标签,将台本上剩余的问题快速抛出来,保证素材足够后续剪辑使用——
“网友反馈,你的琴声有很特别的力量,听你弹琴总有情绪沉浸的独特体验,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机会听到《摇篮曲》同级别的原创曲?”
沈笛点点头,看向镜头:“谢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以后舞台上会有机会出现新的曲子,但是否原创要看当时的舞台创意要求,不过《摇篮曲》不是我的原创,只是重制版本,它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