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的烦恼来了。
街道办陈主任前几天给他送来了在他负责的识字班上课的人员名单,里边基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都是前几期识字班的留守人员,被陈主任攒吧攒吧都扔给了杨山,让他来负责这些疑难杂症。
开始的时候有杨山还没太在意,就按照教小孩子的那套方法来教这些上了岁数的老爷们,没想到人家根本不理你,上课该聊天聊天,该睡觉睡觉,上了两天的课,杨山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
以一齐大爷为首的一帮人,倒是天天来也好好听,但在课上不是说杨山字写的不好看,就是指责杨山发音不够标准(杨山是陕北口音),有的时候还抓住杨山说话的漏洞,给他来个上纲上线。倒不是他们有多坏,但这帮人成天闲着,来上课就是把和杨山作对当成乐子。
杨山也不想白拿街道办给的5块钱,愁的直挠头。
想了半天,杨山想起似乎丁冲说起过他教他爸认字的事情,所以特意去了趟丁冲家想取取经。
可惜事与愿违,丁冲听到杨山的目的就大笑不止。
当初是丁爸主动缠着丁冲要认字,还拿出报纸让丁冲念给他听。那时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丁冲根本就读不了报纸,只能是三天两头去烦他的老师,回来后原话复述给丁爸。就这样慢慢的丁爸就把基本的常用字都认识了,而且还能写一些简单的字。
杨山听完那叫个失望,这完全就是拜错了庙门啊!
不过杨山对丁冲拿出的那本《我和收音机》的初稿倒是非常满意。
在多次被杨山退稿后,丁冲总算是明白了杨山的想法,也逐渐从不认同到接受到最后理解。
这本册子的前三章是由杨山完成的,都是在普及无线电的基础知识,他借鉴了后世抖音视频上的一些解说风格,定下了这本书的文风。杨山还准备写一下这本册子的末章,发挥他的神棍体质,畅想一下收音机的未来。其他章节都是丁冲完成的,每一章都围绕一类收音机的电路图讲故事,好坏优缺点都掺杂在字里行间中,当然这些都是经过丁冲实际验证过的。
还剩下的四种电路没有写完,杨山毫不犹豫的拿掉了其中的两种,因为他跑遍了京城的各个图书馆,也没找到他从前世带过来的这两种电路图的一丁点踪迹,搞不到出处的东西杨山坚决不能用。
为了贯彻这本书面向广大爱好者的这一宗旨,丁冲每写完一章,就拿给丁爸看,还念给丁妈听,只要他们能看懂听懂还觉得挺有意思,那就算成功。到后来,丁爸都来了兴趣,时不时的就来催稿(那个屎黄色的按键都不知道被按了多少次)。
而杨山也不再强求丁冲写的文章要带有幽默搞笑的味道,毕竟时代不一样。
杨山也在反省自己不能固执己见,更不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读者才是大爷嘛,越多的人能接受能喜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靠边站。
商量好完稿后由街道办出面推荐的事情,杨山又顺手把丁芸上学的事情解决了,然后才有些失落离开丁家。事情办了不少,可自己的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
走在路上杨山又想到个办法,去找聋老太太。他还记得这位老太太曾经帮助过一位好像姓王的大爷扫过盲,这次总应该靠谱了吧。现在杨山也不管聋老太太是否和自己不对付,只要可能帮上自己的,一律厚着脸皮往上冲。
杨山回家后抓了十来个核桃就急着往后院跑,忽然想起老太太吃核桃的画面,实在有点惨不忍睹,又回身拿了把他用来做收音机的小锤子。
“杨家小子,老太太我也没有太好的方法。不过听你刚才说的,我觉得你的讲课方法确实有点问题。”听杨山说明来意后,聋老太太也没见外,很热情的把杨山让了进来。
有了去年年底获取的各样奖励,院里已经没人敢小看杨山了,再加上今年辅导何雨水和刘华东的惊人战绩,有小孩的家庭现在见着杨山脸上立马就堆起微笑。
“杨家小子啊,那帮人活了这么多年,他们觉得不认识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照样干活挣钱吃饭睡觉,啥都不耽误,那为啥要费劲巴拉的识字呢。我觉得你要找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再找方法。
当初街道办让我教老王认字,我就多和他聊天,看他喜欢啥,我就和他聊啥。后来发现他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我就从那里边找一些经常用到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给他......,真的是花了好长的时间,这才凑够了要求的500字。”
虽然说的客气,但话里话外的聋老太太也是非常得意,院子里老大难问题,被她想到了解决办法,现在后辈中学习最好的那个人还要向她虚心请教呢。
一番话说的杨山犹如醍醐灌顶,瞬间脑袋一片清明。有道理啊,只要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哪怕是故意捣乱或者抬杠呢,也不失为一种让他们认字的途径和方法。嗯,杨山有思路了!
看着杨山思索了一会,聋老太太觉得他想的差不多,该和他聊点别的了,“杨山啊,我听说你管的那个学习班成绩很好,胡同里的人都羡慕咱们院子出了个能人,咱们这个院子里的人都跟着你沾光,三位大爷没少在我面前夸你。”
从构思教案中回过神的杨山一时没明白聋老太太是想说什么,只好应承着,“那是咱们院子里的人本来就很好,小孩子们也聪明。”
“嗯,这话没错,孩子里边数你最聪明,里里外外的也帮了很多人的忙。说起来一大爷也很感谢你呢,有你在,今年的优秀大院的称号,十有八九还是落在咱们这里。”看杨山没理解深意,聋老太太继续提点道。
“主要还是三位大爷他们的努力,我不也是在他们的提点下才有些成绩么?老太太您放心,院子里有事儿,只要三位大爷提前和我说一声,我肯定尽力。再说了,有您在,优秀大院的称号他就跑不了。”
听到杨山的表态,聋老太太明白了杨山的态度:服从三位大爷的管理;也清楚了他的底线:有事儿请提前打招呼。
她能帮一大爷做到这点也就够了,她现在就希望院子里和和气气的,别阻碍了自己养老,其他的她也不愿意多掺和。
......
“齐大爷,上次你和我说你们全家都不识字也照样活的好好的,可我觉得这和您的姓有点不搭啊!”
从聋老太太那里取得真经后,杨山连夜修改了他的授课教案。不仅如此,他还想着利用过几天的回归,回到现实世界好好找着这方面的资料。杨山就不信了,两辈子的学识,还能搞不定这帮人。
“你小子知道个屁,我们齐姓的祖宗是姜子牙,那可是神仙人物。”听杨山话里话外说他不配姓齐,老小子立刻不干了。
“没错,您的姓是这么来的,那个地方被称为齐鲁大地,大致就是现在的山东。孔子就是山东的,虽然他的思想现在需要批判性的了解,但不可否认,那地界可是出文化人的地方。就连您姓也是这个意思,上边的“文”就代表着有文化,下边的两个竖,就表示两条腿的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文化的人,所以我才说齐大爷您和这个姓有些不搭啊!”杨山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个大大的齐字。
“胡扯,两条腿的就是人了?鸡也是两条腿。”齐大爷想都没想就开始杠。
杨山也顺着他的意思来,“嗯,齐大爷说的对,鸡也是两条腿,估计你们祖宗养的鸡都有文化,真是厉害!”
“......”齐大爷被憋的没词儿了。
“李大爷,昨天你说的那句知识越多越反动,我昨天刻意查了一下,发现你的理解有误。我需要纠正一下。”
“这句话确实是大大领导说的,但是人家是有个前提的,全句是——如果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个坏人,那你的知识越多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李大爷,你这是在歪曲领导的意思啊,这个错误可不小。考虑到你是无心,我觉得就惩罚你把完整句子在黑板上写一遍,不,写三遍。请上台来写吧。”
搞定了两个刺儿头,杨山开始针对那些非暴力不合作的人。
“范大叔,听说你是个木匠,那你知道你们的祖师爷是谁么?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吗?”杨山继续着他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