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怎么样?”叶勤勤还想问,可苏逸再也忍不住浓浓的困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还打了一串小呼噜。
“叫也叫不醒,这可怎么办?总不能丢在这儿吧?”
韩述想了想,用苏逸指纹,给手机解锁,拨打了他老婆的电话,问出了苏逸的地址,打车将人送了回去。
新娘不知道为什么丈夫出去喝的醉醺醺,还连连道谢。
深秋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凉意,却吹不散萦绕在叶勤勤和韩述心头的巨大信息量。
两人并肩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影子在路灯下被拉长、交叠,谁都没有急于拦车。
苏逸醉倒前的讲述,像一场疾风骤雨,冲刷出黎雪宁过往的泥泞与沉重。
那个在众人传闻中心机深沉、凭脸上位的形象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原生家庭深渊中挣扎、却依旧努力向上生长,试图保有最后一丝尊严的鲜活身影。
“不出意外,见过家长后,该分了。”叶勤勤打破沉默,声音有些发涩。
尽管早已从曾庆荣他们口中知道结局,但亲耳听苏逸讲述那令人窒息的一百五十万“交易”,她还是感到一阵恶寒。
“嗯,人之常情。”韩述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冷静,“这么说可能无情,我也不是为苏逸开脱。但放在现实中,黎雪宁那样的家庭负担,没几个人能受得了。那不是简单的贫寒,那是一个无底的漩涡。”
叶勤勤想的却更多,她想起了鹞子的话。
“鹞子曾说,舅舅和他交谈时,提过一个问题:如果心爱的女孩子,深陷于原生家庭的泥潭,他该怎么办?”
她看向韩述,眼神复杂,“现在看,就和苏逸的话对上了。黎雪宁的家,就是她背着重重的壳,压得她喘不过气。”
“是啊。”韩述点头,“那样一个母亲……”他顿了顿,似乎也在寻找合适的词语,“势利?市侩?或者更复杂?身不由己?在那种环境下,黎雪宁能成长得如此优秀、独立,甚至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也真是难得。”
“活着,本就是一件很沉重的事儿。”韩述感慨道,随即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不过,我总觉得,哪里缺了点什么?”
叶勤勤不解:“缺什么?线索到苏逸这里,关于他们为何分手,不是已经很清晰了吗?我们虽然了解了很多往事,可还是不知道黎雪宁现在在哪,也没办法完成舅舅的心愿,把那枚戒指交给她。”
韩述停下脚步,看向叶勤勤,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我知道为什么感觉缺了一环了——时间线对不上。你仔细回忆一下苏逸的讲述,他和黎雪宁确定男女朋友关系,是在2010年年末。他们并没有一交往就见家长,中间还相处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分手又具体是在什么时候?”
他继续分析:“根据曾庆荣和途哥他们的说法,黎雪宁是在2012年申请转岗到研发三部,这被他们解读为是对苏逸的‘报复’。可如果苏逸是因为无法接受黎雪宁的家庭而分手,那黎雪宁谈何‘报复’?这中间似乎还有一段不短的空白期。而且,‘报复’这个动机,本身也只是曾庆荣他们充满偏见的一面之词。”
叶勤勤循着他的思路,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苏逸没隐瞒了关键情节?他们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别的事情,导致关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才破裂?所以黎雪宁后来的转岗,或许另有隐情?”
“很有可能。”韩述点点头,又抛出一个疑问,“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在苏逸的整个讲述里,少了一个关键人物——黎雪宁的父亲去了哪里?”
“2012年时,黎雪宁大概是二十五六岁,那她的父亲正值壮年。就算父母离异,总该有踪迹可循。黎雪宁2015年离职去法国,有没有带走母亲?她的父亲总该知道这母女的下落吧?这或许是一条寻找黎雪宁的线索。”
叶勤勤恍然大悟:“对啊!完全没听苏逸提起过黎父!看来还得再约苏逸一次。”
韩述却摇了摇头,语气带着谨慎:“难。他清醒的时候,戒备心很强,未必好套话。说不定还会反过来找你要所谓的‘比特币’。今天能听到这么多,很大程度上是靠酒精撬开了他的嘴。”
叶勤勤想到苏逸对钱财的在意,撇了撇嘴:“omG,不至于这么没品吧?”
“防人之心不可无。”韩述总结道,“黎雪宁是2015年春天走的,从2012年她转岗到2015年离职,这三年的时间里,她和生哥在云启是公开的同事关系。公司里的人只知道他们工作上的交集,如果想理清他们私下可能的情感发展,那么或许还得从生哥的快递着手。物品不会说谎,它们忠实记录着主人的关注点和情感投射。”
“好,那就两条腿走路。”叶勤勤握了握拳,下定决心,“一面想办法再约苏逸,另一面,重点清理2012到2015年期间的快递,看看舅舅在那段时间里的关注点。”
*
第二天,叶勤勤早早来到了丰茂大地物流港的仓库。经过之前的浩大工程,五万多件快递已分门别类,按大致年份区域堆放。她目标明确,直奔标记为“2012-2015”的区域。
相较于更早年份的包裹,这些快递的包装相对“年轻”,很多电商平台的胶带和面单还依稀可辨,拆封时,里面夹带的购物小票或发货单上的日期也大多清晰可辨。
叶勤勤开始了新一轮的“梳理”。
果然有发现。而且是一个非常显着的趋势。
在这个时间段的快递中,出现了大量《国家地理》杂志。
并非零星几本,而是几乎从2008年左右开始,一直到2015年,每一期都没有漏下,整齐地用环保袋包裹着邮寄过来。有些甚至是成套购买的过往期刊,显然是在有意识地补全收藏。
叶勤勤看着架上整齐的黄色边框杂志,心中疑窦丛生。
舅舅顾生是工科技术男,摇滚爱好者,收藏癖,但之前发现的物品多集中在电子产品、音乐唱片、模型手办等领域。如此系统性地收藏《国家地理》这种偏重自然科学、人文探索的杂志,是之前未关注到的兴趣点。
这代表着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吗?还是说,这些杂志与某个人、某段经历有关?
她拿起一本2013年的《国家地理》,封面是深邃的海洋和绚丽的珊瑚礁。
她翻开内页,精美的图片和深度的文章引人入胜。舅舅会在夜深人静时,翻阅这些杂志,神游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吗?这和他对黎雪宁的感情,又会有什么关联?
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她立刻拿出手机,给温小帅发了条微信:
「小帅,第三期视频内容有方向了。继复古吉他、绝版唱片之后,我们做《国家地理》杂志系列。舅舅收藏了从大概08年到15年几乎全套的《国家地理》,这很特别,背后一定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