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姐妹》的拍摄在踢走了赵德柱这块绊脚石后,进度飞快。
姜茶越发得心应手,和王导以及剧组其他成员磨合得越来越好,片场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然而,就在电影即将杀青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而来。
某知名娱乐论坛突然爆出一个匿名贴。
标题极为惊悚:《爆!某新晋小花大银幕喜剧处女作疑似粗制滥造,片场霸凌老戏骨,王坤导演晚节不保?》
帖子内容虽未直接点名,但通过“S姓女星”、“wc导演”、“喜剧电影”、“近期开机”等关键词,几乎瞬间就锁定了姜茶、王坤和《破产姐妹》!
帖子里详细“爆料”了姜茶在片场如何“耍大牌”、“不尊重前辈”、演技浮夸拖累全组。
甚至影射王坤导演为了流量向资本低头,放任姜茶胡来,导致电影质量堪忧。
这个帖子迅速被各大营销号转发,引发了轩然大波。
【卧槽!真的假的?姜茶飘了?】
【我说呢,一个演正剧出身的去演喜剧,能好看才怪!】
【王导怎么会这样?我的童年滤镜碎了!】
【《霓裳》积累的好感度瞬间下降!果然人红了就变!】
【等等,这帖子没实锤啊?不会是黑子吧?】
舆论迅速两极分化,质疑和谩骂声铺天盖地地涌向姜茶和王导的社交媒体。
梅姐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语气焦急又愤怒:
“明显是有人搞鬼!十有八九是赵德柱那边怀恨在心,联合了对家搞我们!我马上联系公关!”
姜茶看着手机里不断跳出的负面新闻和恶评,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心脏还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黑潮,比她之前经历的任何一次都要凶猛。
她能“听”到剧组里一些工作人员此刻内心的动摇和猜测:
【不会吧…姜茶平时挺好的啊…】
【无风不起浪,难道真有我们不知道的事?】
【赵老师那天走得是有点突然…】
这种不信任的氛围像阴云一样笼罩在片场上空。
王导气得在片场直摔剧本:“放他娘的屁!老子拍戏几十年,需要向资本低头?”
“姜茶是我亲自挑的!演得好不好我最有数!这是有人看我们电影要成了,眼红了!”
他立刻让剧组官方发布严正声明,斥责谣言,并表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但声明在汹涌的舆论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就在姜茶和团队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打来了电话。
是谢允。
“姜茶,看到新闻了。”
谢允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沉稳,“需要帮忙吗?”
姜茶有些意外:“谢老师…谢谢您,我们正在处理。”
谢允顿了顿,说:“我在媒体圈还有些朋友,或许可以帮忙澄清一下风向。另外,”
他语气变得有些严肃,“赵德柱这个人,我合作过,心胸确实不算宽广。你们要小心他还有后手。”
【砚迟知道了吗?他那边动静可能更大。】
【先看看情况,必要时再出手。】
姜茶心里一暖:“谢谢谢老师提醒!我们会注意的。”
挂了电话,姜茶深吸一口气。
谢允的主动相助,像雪中送炭,让她感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然而,更大的转机出现在第二天。
一位在影视圈德高望重、以敢说真话着称的老牌影评人韩松老师,突然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
长文没有直接回应爆料帖,而是从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谈起了“喜剧表演的难度”和“对年轻演员突破自我的鼓励”。
文中,他提到了近期去《破产姐妹》片场探班的观感。
盛赞王坤导演“宝刀未老,创作激情不减”,并特别提到了姜茶:
“……我看到了一位年轻演员卸下偶像包袱、全身心投入角色的努力和勇气。她的表演或许尚有青涩之处,但那种豁得出去的真诚和灵动的节奏感,恰恰是当下喜剧最缺乏的。”
“敢于突破舒适区,本身就值得鼓励。我们是否应该对努力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宽容,而不是急于用莫须有的‘爆料’去扼杀一种可能性?”
韩松老师地位崇高,他的发言极具分量。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被众多业内人士和权威媒体转发,舆论风向开始出现微妙逆转。
【韩老师说得对,应该看作品说话!】
【我去,韩松老师去探班了?还给了这么高的评价?】
【看来那爆料帖水分很大啊!】
【支持姜茶!期待《破产姐妹》!】
姜茶看到这篇文章,惊讶不已。
她并不知道韩松老师来探班的事,更没想到他会为自己发声。
她打电话给王导,王导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没想到吧?老韩是我多年老友!”
“我偷偷请他来的,本来想等电影快上时让他写篇影评预热,没想到这下提前派上大用场了!这老家伙,关键时候真够意思!”
姜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王导暗中布局。
这份人情,她记下了。
韩松的文章成了扭转舆论的关键。
加上梅姐团队后续放出的一些片场花絮——
姜茶和剧组人员和谐相处、认真研读剧本、以及一些展现她喜剧天赋的搞笑片段,一步步瓦解了爆料帖的可信度。
这场泄密风波,在持续了几天后,渐渐平息。
虽然对姜茶的形象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也因祸得福。
让《破产姐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很多人开始真正期待这部作品。
经过这次事件,姜茶深刻地意识到,这个圈子不仅拼演技、拼运气,更拼人脉、拼智慧、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杀青那天,王导拍着姜茶的肩膀,语重心长:“茶茶,这次的事算是个教训,也是个历练。”
“以后的路还长,盯着你的人会更多,自己要多长个心眼。”
姜茶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王导。谢谢您!”
离开剧组,姜茶没有立刻投入新的工作,而是给自己放了个短假,好好沉淀了一下。
她回顾了自己从黑红作精到如今拥有代表作的演员这一路,感慨万千。
读心术是她的幸运,但真正让她走下去的,是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人。
假期最后一天,她接到了李导的电话。
“姜茶,《迷雾》的后期做得差不多了。”
李导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准备送审了。国际电影节那边,我们也打算冲一冲。”
姜茶的心猛地一跳。
《迷雾》,这部倾注了她无数心血、标志着真正转型的作品,终于要面世了。
更大的舞台,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