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茶提着顾砚迟给的爱心早餐回到宿舍,果然迎来了小圆八卦兮兮的目光。
“茶茶姐~昨晚……”
小圆挤眉弄眼。
姜茶把早餐袋子往她手里一塞:“早餐,堵住你的嘴。”
小圆欢呼一声,打开袋子。
看到里面精致的三明治和温热的牛奶,更是羡慕得哇哇叫:“顾老师也太贴心了吧!啊啊啊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姜茶懒得理她,心里却有点甜。
她拿出手机,给顾砚迟发了条微信:【早餐收到了,谢谢顾老师。】
顾砚迟回得很快:【嗯。】
【中午的也在里面。】
【晚上按时吃饭。】
姜茶看着这条老妈子式的叮嘱,忍不住笑了。
签约顾砚迟工作室的事,姜茶和梅姐对着那份优厚得像是慈善协议的合同草案,口水流了三尺长。
但最终还是决定先按住激动的小心脏。
理由?很简单——
《迷雾》开机在即,李导是圈内着名“戏痴+暴君”,要求演员必须全身心浸入角色。
别说轧戏了,你拍戏期间脑子里想的不是角色今晚吃啥他都能给你看出来!
“忍忍!拍完《迷雾》,咱们拿着成绩单,风风光光签约!”
梅姐握着拳头,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潜伏任务。
姜茶深以为然,把对合同的垂涎转化为钻研剧本的动力。
《迷雾》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情片,故事发生在一个遭遇了特大暴雨后,与外界失联、濒临崩溃的封闭小区。
姜茶饰演的女主角林晚,是一名原本生活优渥、略带娇气,但因丈夫在外地而独自带着5岁儿子生活的年轻母亲。
表演难度可谓极大,喜提无痛“当妈”。
正因如此,前期训练强度大到离谱。
李导不仅抠台词抠动作,连角色为什么这个时候呼吸频率快了0.5秒都要问出个一二三来。
幸好她有金手指——读心声。
《迷雾》片场对姜茶来说,就像一个全天候不间断的“内心吐槽大会”直播现场。
还是带弹幕的那种,吵得她脑瓜子嗡嗡的。
她得练就一身从“弹幕海”里精准捞“鱼”的本事。
不然迟早被“灯光老师的怨念”、“场务小哥的紧张”、“群众演员的放空”给淹没。
“灯光组怎么回事?这个角度反光了!说了多少次!”——这是灯光师内心的暴躁。
“这反光板咋又跟我作对!”——灯光老师内心咆哮。
“祖宗保佑!下一个镜头千万别NG!”——场务小哥在线祈祷。
“盒饭今天能有鸡腿吗?信女愿用十斤脂肪交换!”——这是广大吃货同仁的心声。
姜茶:【……愿望很朴实?】
姜茶像一块海绵,被动吸收着这一切。
她逐渐摸索出规律:越是专注自己的戏份,周围的心声会自动模糊成背景音;
而当她需要了解现场状况或导演的真实意图时,又能快速“调频”捕捉关键信息。
这天拍摄一场重头戏:姜茶饰演的角色需要在一个拥挤的火车站,与谢允饰演的角色进行一场决定命运的短暂交谈和分离。
现场调动了上百名群众演员,环境嘈杂,调度复杂。
开拍前,姜茶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不仅是在酝酿角色情绪,也在“倾听”这个模拟火车站的环境。
她听到:
老式蒸汽火车模型的“抱怨”:【噗嗤噗嗤……好累,多久没保养了……】
木质长椅的“叹息”:【又被多少人坐过,听了多少离别故事……】
群众演员们的内心:【千万别看镜头】、【我是谁?我在哪?下班了吗?】、【千万别看我千万别看我】、【努力扮演一个焦急的路人甲……】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充满烟火气和离别愁绪的内心图景。
当她睁开眼时,她的眼神已经变了。
她不再是姜茶,而是那个即将与爱人分离、前途未卜、在巨大喧嚣中感到无比孤独的女子。
导演喊:“Action!”
人潮涌动,姜茶穿梭其中,她的表演不再是简单的“悲伤”和“焦急”。
而是多了一种被环境裹挟的无力感和在嘈杂中努力捕捉唯一希望的专注。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回头,都仿佛能穿透镜头,传递出角色内心巨大的情感音量。
与谢允对手戏时,她甚至能隐约“听”到谢允此刻内心赋予角色的沉重与克制(“必须放手,为了她好……”)。
这让她眼中的不舍与困惑更加真实动人。
“卡!”
李导盯着监视器,脸上露出了极度满意的神色,“非常好!情绪精准!尤其是姜茶,你在人群里的那种状态,对了!就是这种感觉!”
【捕捉到了!就是这种在宏大叙事下的微小个体挣扎感!】
【这丫头简直是个感受器!】
谢允也走过来,由衷赞叹:“姜茶,你刚才的反应太真实了,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和你对戏很过瘾。”
【共情能力强得惊人。】
【像是能接收到现场所有的情绪信号。】
姜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暗道:可不是吗,差点被心声淹没了。
她的“超常”表现渐渐在剧组传开,大家私下里都说她“有灵气”、“感觉特别准”、“像个小雷达”。
甚至有人偷偷问她是不是有啥特殊的“冥想技巧”。
姜茶:冥想技巧没有,“偷听技巧”倒是一流。
顾砚迟来探班的频率降低了,但每次来都能精准地抓到姜茶需要的时候。
有时是一杯润喉的热饮,有时是一件保暖的外套,有时只是一个安静的陪伴。
他的心声也发生了变化:
【状态很好。】
【哎,又瘦了,得补补。】
【李老头这次没骂人,不错!】
【谢允离得有点近……算了,在说戏,忍了。】
姜茶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甚至依赖这种无声的默契。
这男人越来越像那种嘴上不说、却默默给你续上保温杯里热水的“老干部式”关心,怪接地气的。
当然,读心术也有翻车的时候。
一场需要表现极致恐惧的戏,对手是老戏骨,演技没得说,但私下气场两米八。
老戏骨为了帮她入戏,眼神压迫感十足。
姜茶正努力接戏,冷不丁“听”到对方心里飘过一丝:【年轻人,还是欠点火候啊。】
就这一丝“嫌弃”,精准打击了姜茶的小心脏,压力倍增,结果连续NG,越演越糟。
李导脸黑了。
老戏骨虽然没说什么,但内心叹了口气【还是太年轻】。
姜茶:【救命!读心术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