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戛纳载誉归来的姜茶,并没有立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金哲大手一挥,给她放了半个月的假,美其名曰“消化荣誉,调整状态”。
于是,姜茶难得地过上了几天闲散日子。
睡到自然醒,点外卖,追剧,在家对着瑜伽垫扑腾两下,或者乔装打扮一番,溜去人少的电影院看场电影。
这种普通人的日常,对她来说简直奢侈。
她甚至能“听”到小区楼下遛狗大爷心里吐槽自家泰迪又挑食,听到超市收银员琢磨下班去哪逛街——
这些琐碎而真实的心声,让她觉得格外亲切踏实。
当然,“顶流女明星”的日常也不会完全平静。
比如,她发现自家小区门口常年蹲守的狗仔好像换了批生面孔,设备也更专业了。
她出门丢个垃圾,都能听到新狗仔内心的激动:
【出来了出来了!素颜!穿睡衣!快拍!】
——然后第二天热搜可能就是#姜茶居家风##女明星的真实生活#。
又比如,她心血来潮想重温街角那家麻辣烫。
结果刚进门,就听到老板娘内心一声惊天动地的【卧槽!】,然后整个店里的食客都开始偷偷摸手机。
她只好麻利地打包,在老板娘“常来啊闺女!”的热情的送别声中,落荒而逃。
姜茶把这些哭笑不得的经历当趣事讲给顾砚迟听。
顾砚迟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说:“要不换个隐私性好点的小区?”
姜茶赶紧拒绝:“别!我就喜欢这儿,有烟火气!再说,换个地方狗仔就不跟了吗?都一样。”
顾砚迟:【……道理是没错,但就是不放心。】【下次想吃麻辣烫,我让助理去买。】
姜茶哭笑不得:“顾老师,我真的只是想偶尔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
在她美滋滋的假期同时,团队的工作却紧锣密鼓地展开——核心就是推动《迷雾》在国内的定档和宣发。
戛纳的赞誉是业内的金字招牌,但电影最终的成功,还需要票房和本土观众的认可来奠定。
李导和制片方显然深谙此道,趁热打铁,很快宣布《迷雾》定档暑期档。
这一次的宣发策略,与《霓裳》时期截然不同。
没有刻意炒作绯闻,而是紧紧围绕影片的“高品质”和“国际认可”做文章。
官方释放出的海报、预告片,都充满了高级的电影质感,重点突出了影片深刻的人性探讨和震撼的视觉风格。
姜茶作为女主角,她的宣传重点也放在了“演技突破”、“角色理解”和“戛纳经历”上。
她接受了多家权威媒体的深度专访,谈自己如何理解那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复杂角色,谈李导的严格指导,谈戛纳红毯的感受。
言辞恳切,态度谦逊,展现出一个成熟演员的专业素养。
她能“听”到媒体人和观众的前期反馈:
影评人:【期待值拉满了,希望成片不负期待。】
普通观众:【看起来好沉重啊,不过能去戛纳肯定有点东西。】
粉丝:【支持茶茶,一定会去电影院看!】
终于,《迷雾》迎来了首映礼。
场面比《霓裳》时更加盛大,到场的除了明星好友,更多的是业内大佬、知名导演、权威影评人。
姜茶身着优雅礼服,与李导、谢允等主创一同亮相,从容应对。顾砚迟也低调现身支持,并未过多抢走电影本身的风采。
电影从灾难降临到小区混乱,急切寻子到成为灯塔,到后来的分食自救寻得信号,最终等来救援队……
高光镜头太多,一幕幕冲击着观众们的心。
首映结束,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一次的掌声,比戛纳时更让姜茶激动。
因为这是在属于自己的主场,面对着熟悉的文化背景下的观众。
首批影评迅速出炉,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
“华语年度最佳!”
“李导又一巅峰之作!”
“姜茶贡献了影后级别的表演!”
“谢允与姜茶的对手戏火花四溅!”
“后劲太大,值得二刷三刷!”
口碑迅速发酵。
虽然影片题材相对沉重,但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内涵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追求品质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票房开局或许不如一些商业大片爆炸,但走势极其稳健,上座率和口碑持续走高。
普通观众的评价也纷至沓来:
【看哭了,姜茶演得真好,完全不是以前那个傻白甜了!】
【电影很有深度,需要静下心来看,绝对值回票价!】
【姜茶真的蜕变了,这才是演员!】
姜茶偷偷跑去家附近的电影院,混在观众席里看了一场。
听着周围观众的抽泣声、叹息声,以及散场后热烈的讨论,她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种通过作品与陌生人产生深刻连接的感觉,比任何热搜和奖项都更让她满足。
《迷雾》的成功上映和优异口碑,让姜茶彻底站稳了实力派演员的脚跟。
它不再是粉丝间的自嗨,而是获得了大众和专业的双重认可。
许多原本对她持观望态度的导演和制片人,也纷纷递来了橄榄枝。
至此,“演员姜茶”这个身份,才算真正地、扎实地立住了。
忙过电影上映后,金哲带着厚厚的文件夹上门了。
“茶茶,休息得差不多了吧?该看看新工作了。”
金哲推了推眼镜,难得兴奋,“戛纳之后,找上来的本子和代言,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姜茶看着桌上那摞快赶上字典厚的项目书,倒吸一口凉气:“金哥,这……也太多了吧?”
“这只是初步筛选过的。”
金哲淡定地说,“好莱坞邀约、顶级正剧、历史大女主、高奢全球代言……任君挑选。
姜茶看着那摞纸,感觉手臂肌肉都得到了锻炼:“金哥……这厚度,是打算让我练臂力吗?”
“这只是A选项。”
金哲淡定补充,“还有个综艺,《演员的创造室》,请你当常驻导师。”
“导、导师?”
姜茶震惊,“我?去教别人?金哥你确定节目组没喝多吗?我这资历去当学员还差不多!”
金哲解释:“节目组看中你从‘黑红’到‘国际茶’的逆袭经历,想让你分享实战心得。我觉得可行,能刷专业度,还能跟陈建平、徐丽雯那些老江湖学习学习。”
姜茶有点心动,但一想到要对着镜头指点江山,就头皮发麻:“我……再琢磨琢磨。”
这怎么选?真是甜蜜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