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号”工程样品的抵达,让整个“星火无限”都屏住了呼吸。这不再仅仅是一颗芯片的测试,它承载着公司向高可靠性工业领域战略转型的希望,是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深度合作的基石,更是应对辰光科技暗中觊觎的底气所在。测试实验室里的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
测试流程早已演练过无数次。上电、时钟、复位……基础功能一切正常。随后,按照最严苛的车规标准,开始了地狱般的可靠性验证。
高温老化测试:芯片被置于125摄氏度的烘箱中,连续运行复杂的AI推理负载长达数百小时。工程师们轮班监控着功耗和性能曲线的任何细微波动。
温度循环测试:芯片在-40c到125c之间进行上千次的急速冷热循环,模拟极端气候下的耐久性。每一次循环都伴随着材料热胀冷缩的应力考验。
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在远超正常条件的电压和温度下进行加压测试,以期在短时间内激发潜在的早期失效。
功能安全验证:模拟注入各种硬件故障,如内存位翻转、时钟信号异常等,验证芯片内置的安全机制能否正确检测、隔离故障并切换到安全状态。
日子在焦虑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测试团队不时传来一些令人紧张的消息:在某一轮温度循环后,某个辅助电源电路的性能参数出现了轻微漂移;在高压测试下,部分逻辑单元的时序裕量变得非常紧张……每一个异常都让所有人的心揪紧,需要立即分析原因,判断是偶发现象还是设计缺陷。
林渊每天都会到实验室了解最新进展。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给予支持。他深知,此刻的严谨,是为了避免未来产品上市后的灾难性后果。
就在测试进入最关键阶段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表面的平静。许晴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法律文件,面色严峻地找到了林渊。
“林总,我们收到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初步调查通知。”许晴的语气前所未有的沉重,“有一家名为‘赛伦科技’的NpE(非执业实体,俗称专利流氓)公司,依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指控我们‘启明1号’芯片中使用的某项高速串行接口技术,侵犯了其在美国注册的两项专利。他们要求USItc对我们发起‘337调查’,并寻求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搭载‘启明1号’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林渊的心猛地一沉。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终于以最恶劣的方式发生了。NpE公司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专门通过收购专利并发起诉讼来勒索赔偿。而“337调查”素以程序快捷、制裁严厉(可禁止侵权产品进口)而着称,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利器。虽然“启明1号”初期市场重点在中国,但美国市场是任何有全球抱负的科技公司都无法忽视的。这一招,直指“星火”的未来发展空间。
“能查到‘赛伦科技’的背景吗?”林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正在查,但这类公司往往背景复杂,层层控股,很难直接追溯到源头。但 timing 太巧了,在我们产品即将量产的关键时刻发难……”许晴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背后极有可能有辰光科技的影子,他们不便直接出手,便借刀杀人。
“我们侵权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方提出的专利涉及的是Serdes接口的一个基础性电路设计技巧,非常宽泛。我们的设计虽然有自己的创新,但很难完全绕过。这类专利诉讼,胜负往往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法律博弈和财力消耗。NpE就是靠拖延和昂贵的诉讼成本来逼迫对方和解。”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测试团队也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长期可靠性测试中,芯片的嵌入式闪存(eFlash) 控制器出现了少量数据保持力下降的案例。虽然概率极低,但在车规级零缺陷的要求下,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
内忧外患,同时袭来。
公司内部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芯片可能存在可靠性隐患,海外市场又面临法律封堵的威胁。一些员工开始窃窃私语,担忧公司的前景。
当晚,林渊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测试报告和法律文件。他需要做出抉择。
是妥协吗?与NpE公司和解,支付一笔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许可费,换取市场准入?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会助长对方的气焰,也为未来埋下更多隐患。
是退缩吗?暂缓“启明1号”的推广,集中精力解决eFlash的可靠性问题,并彻底进行设计规避以应对专利诉讼?但这将错过与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合作的最佳窗口期,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林渊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星火”标志,那簇跳动的火焰图案,仿佛在提醒他创业的初心。他回想起重生以来走过的每一步,从濒临绝境到崭露头角,哪一次不是迎难而上?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所有核心高管的线路:
“半小时后,大会议室,紧急会议。”
考验来临,退缩绝不是“星火”的选择。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