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清晨,苏软桃刚到小馆,就看到门口摆着个食盒,旁边还放着一束茱萸,是江南常见的辟邪植物。食盒上贴着张字条,是萧璟渊的字迹:“重阳安康,糕已热好,茱萸记得插在门口。”
苏软桃打开食盒,里面是江南的重阳糕,有豆沙、芝麻两种口味,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从王府的厨房送来的。她拿起一块豆沙糕,咬了一口,甜糯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让她想起江南的重阳节 —— 母亲会做重阳糕,还会把茱萸插在小馆门口,说 “能辟邪,保平安”。
“姑娘,萧公子想得真周到,还特意给你送重阳糕和茱萸。” 春杏笑着说,帮着把茱萸插在小馆门口,“你看,插上茱萸,咱们小馆更有江南的味道了。”
苏软桃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把重阳糕分成小块,放在盘子里,准备送给邻里们尝尝 —— 张老板、刘老板、李三,还有常来的街坊,都要送一份,感谢他们平时的照顾。
萧璟渊来小馆时,看到她正在分装重阳糕,笑着说:“我陪你一起送吧,刚好认识认识你的街坊们。”
“好啊。” 苏软桃点点头,拿起两盘重阳糕,和萧璟渊一起走出小馆。
第一站是张老板的绸缎铺,张老板正在整理绸缎,看到他们,笑着说:“软桃姑娘,萧公子,你们怎么来了?”
“张老板,重阳安康!这是江南的重阳糕,您尝尝。” 苏软桃递过一盘重阳糕,“谢谢您平时照顾我的小馆,还送我绸缎做桌布。”
“客气什么,都是街坊。” 张老板接过重阳糕,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比京城的重阳糕甜,有江南的味道。”
萧璟渊笑着说:“张老板要是喜欢,以后每年重阳,我都让软桃给您送。”
离开绸缎铺,两人又去了刘老板的茶叶铺。刘老板正在煮茶,看到他们,赶紧让座:“快坐,我刚煮了新到的普洱,你们尝尝。”
“刘老板,重阳安康!这是江南的重阳糕,您尝尝。” 苏软桃递过重阳糕,“谢谢您送我龙井,煮的桂花龙井客人都很喜欢。”
“喜欢就好,以后我有新茶,第一时间给你送过去。” 刘老板接过重阳糕,笑着说,“你们真是太客气了,还特意送重阳糕过来。”
最后,两人去了李三的水果摊。李三正在整理水果,看到他们,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软桃姑娘,萧公子,你们怎么来了?”
“李大哥,重阳安康!这是江南的重阳糕,您尝尝。” 苏软桃递过重阳糕,“谢谢您平时帮我看小馆,还帮我赶走混混。”
“应该的,都是街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李三接过重阳糕,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送完重阳糕,两人回到小馆。苏软桃看着萧璟渊,笑着说:“谢谢你陪我送重阳糕,不然我一个人,肯定要送好久。”
“不用谢,能陪你做这些事,我很开心。” 萧璟渊看着她,轻声说,“对了,我还让人给你准备了件东西。” 他从怀里拿出个小小的茱萸香囊,递给苏软桃,“挂在身上,能辟邪,保平安。”
苏软桃接过香囊,上面绣着小小的桃花,是她喜欢的样式。“谢谢你,阿渊,你想得真周到。” 她把香囊挂在腰间,低头看着,心里满是感动。
中午的时候,王阿婆和几个街坊也来给苏软桃送重阳礼 —— 有的送了晒干的菊花,有的送了自家做的酱菜,还有的送了新缝的鞋垫,小馆里堆满了礼物,温馨又热闹。
萧璟渊坐在角落,看着苏软桃和街坊们说说笑笑,眼底满是温柔。他知道,苏软桃已经在京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家”,有邻里的照顾,有他的守护,她的小馆会越来越好,她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收摊后,苏软桃看着满桌的礼物,又看了看腰间的茱萸香囊,心里暗暗想:有萧璟渊在身边,有街坊们的照顾,她在京城的日子,比想象中还要温暖。或许,她可以试着接受这份感情,试着让自己在京城,不仅有小馆,还有一个能陪她过每一个节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