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林士弘军寨。
当他听到隋帝诏书的内容时,这位以悍勇着称的豪帅,先是暴怒地砍翻了面前的桌案,随即却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麾下的头目们议论纷纷。
“大哥!怕他个鸟!咱们岭南山高林密,瘴气弥漫,隋军的火器到了这里也得抓瞎!”
“对!跟他们拼了!想让我们投降?门都没有!”
“可是……听说那杨勇对归顺的人还不错,汪华、沈法兴他们在洛阳都过得挺滋润……”
“放屁!那是摇尾乞怜!咱们岭南汉子,丢不起那个人!”
林士弘听着手下嘈杂的争论,眉头紧锁。
他摸了摸脸上那道与土着作战时留下的伤疤,眼神凶狠中带着一丝审慎。
隋军的厉害,他早有耳闻,但也舍不得放弃如今作威作福的权力。
最终,他猛地一拍椅子扶手,吼道:“都别吵了!加紧操练人马,多备弓箭毒弩!再把通往北边的山路都给老子看得死死的!他杨勇敢来,老子就让他尝尝岭南瘴疠和毒箭的滋味!至于投降……哼,再看!”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那丝对北方强权的忌惮,以及诏书中保其富贵的承诺,却如同种子般,悄然埋下。
各地士林、民间。
与南方割据势力的恐慌与挣扎不同,在已经纳入大隋统治的河北、山东、江淮乃至洛阳本地,对于这三道旨意,民间的反应则更为复杂,也更多地带着对皇帝杨勇的个人看法。
洛阳福旺茶楼。
“听说了吗?陛下要对南方那些不服王化的家伙动真格的了!限期半年,不降就打!”
“早该如此!天下分裂这么久,也该一统了!陛下这是顺天应人!”
“是啊,看看咱们洛阳,如今多太平,多繁华!南方百姓要是归顺了,也能过上好日子!”
“陛下还要亲耕呢!啧啧,真是千古仁君啊!哪朝哪个皇帝像咱们陛下这样重视农桑的?”
“最劲爆的还是纳妃啊!不知道哪些人家的女儿有这等福气,能入宫伺候陛下……”
“嘿嘿,这下那些世家大族,怕是都要挤破头了!”
河北乡村,田间地头。
一个老农扶着锄头,对儿子感叹:“娃啊,皇上又要打仗了。不过这次是打南边那些不听话的,打完了,天下就真太平了!皇上还亲自下地干活呢(他们理解为亲耕礼),这是心里装着咱们庄稼人啊!跟着这样的皇帝,咱们好好种地,准没错!”
他儿子憨厚地点点头:“爹,俺听您的。等打完仗,俺想去洛阳看看,听说那边工坊招人,工钱高哩!”
江淮某地,原杜伏威旧部伤兵安置处。
一个缺了只胳膊的老兵,看着官府新贴出的、关于陛下纳妃遴选范围的告示,对身旁的同伴啐了一口:“呸!皇帝老儿又要娶婆娘了!不过……比起以前跟着杜大王……呃,杜侯爷的时候,咱们现在至少有条活路,家里娃也能念书了。这仗啊,早点打完也好。”
江南士子聚会
“隋帝杨勇,虽出身……然观其行事,确有过人之处。平定四方,善待归顺,如今又明诏天下,先礼后兵,倒也算得上磊落。”
“只是这纳妃……范围限定世家勋贵,其意不言自明,乃是为了稳固统治,拉拢各方势力啊。”
“无论如何,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只盼王师南下之时,能少些杀戮,使我江南才俊,亦能有机会一展抱负。”
朝堂内外,暗流涌动。
而对于皇帝纳妃的旨意,反应最为直接和热烈的,莫过于洛阳以及各地符合条件的世家大族、勋贵高门。
圣旨下达的当天,礼部门口几乎被各家的管家、幕僚围得水泄不通,打听消息,套取章程,试图在第一时间为自家小姐铺路。
一辆辆装饰华美的马车穿梭于洛阳的街道,前往各府邸拜会、打探、联盟的帖子如同雪片般飞舞。
皇宫深处,皇后云韵的寝宫内。
云韵正端坐着,听着女官汇报宫外关于纳妃一事的种种动向。
她神色平静,手中轻轻捻动着一串佛珠,唯有在听到某些特别显赫的家族名字时,指尖才会微微停顿一下。
“娘娘,听说裴家、韦家、杜家……还有不少从长安迁来的旧族,都心动不已呢。”女官小声说道。
云韵淡淡一笑,语气听不出喜怒:“这是好事。陛下纳妃,充实后宫,延绵子嗣,稳固国本。你们需谨守本分,按照礼部章程办事,不可怠慢了任何一家符合规矩的待选女子。”
“是,娘娘。”女官躬身应道,心中却暗自佩服起皇后的气度与胸襟。
云韵轻声说道:“嗯,记住本宫的话就好,去忙你的吧。”
“遵命,娘娘。”
云韵起身走到镜子前,看着镜中自己端庄的模样,想起杨勇对她说过的话,脸色有些发红。
她双手合十,低声道:“保佑陛下延绵子嗣,大隋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