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子们!
这就是天穹市的日常!
看到没,火箭又上天了!”
一个操着爽朗东北口音的网红主播“航哥看天”正举着稳定器,镜头稳稳对着西侧天际。
背景里,一架尾部拖着幽蓝等离子火焰的“朱雀三号”液氧甲烷火箭正平稳升空,巨大的轰鸣声即使在数公里外也震撼着胸腔。
阳光勾勒着它健硕的箭体,一级助推器的栅格舵清晰可见。
“看见那俩小翅膀没?
一会儿它就自个儿飞回来,落在咱西边的回收场!
这回收技术,稳得一批!”
航哥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他的镜头灵活切换:
街道上造型时尚、顶着激光雷达的小型物流无人机川流不息;
巨大的户外电子屏正直播着城市中央公园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未来载具挑战赛”——
赛道上,造型各异的智能机器人正激烈角逐货物搬运,
空中无人机群进行着编队灯光秀,
而在高速绕圈赛道上,几台贴地飞行的流线型智能电动赛车发出尖锐的破空声,引得观众阵阵惊呼。
“看看这城市!
东边,高速磁悬浮枢纽站,巨蛋造型,帅炸!
能直接通全国各大城市!”
镜头摇向东侧,
“南边,军民双机场!
刚过去的是空军的J-20编队训练!
霸气不?
民用那边,半小时一班去京沪的亚轨道飞行器!
抬头看天,随时都有东西在飞!”
航哥把镜头仰向蓝天,果然,几架印着不同航空公司Logo的、外形如飞翼的亚轨道客机正拖着白色的冷凝尾迹划过天际,高度远低于火箭,却快过音速。
“这才叫星际城市的交通!”
一架从南方机场起飞的“天穹快线”亚轨道客机正在爬升。
靠窗的位置,一位头发花白的能源工程师带着儿子回老家探亲。
孩子脸贴在舷窗上,发出惊叹:
“哇!
爸爸快看!
好大好大的太阳板!
像银色的大海!”
工程师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俯瞰。
客机下方,城市壮丽的轮廓在戈壁背景下延伸,主城区高楼林立,充满活力。
而在城市边界之外,越过星城北部那片山脉的最前排,有着如同三柄巨型银色长矛般指向天空的空天磁轨平台,则是更为震撼的景象:
仿佛无穷无尽的深蓝色太阳能板阵列覆盖了广袤的土地,在阳光下反射着令人炫目的光芒,其间矗立着成片的风力发电机,如同雪白的森林缓缓转动叶片。
“那是太阳能田和风车林。”
工程师轻声解释,
“但它们还不是全部。”
他指着更远方几处被精心规划在巨大安全隔离区内的、造型规整肃穆的建筑群。
“看到那几个深灰色、带巨大圆顶的建筑群了吗?
那是我们为星城和整个航天体系供电的‘心脏’——模块化小型核电站。
它们足够稳定强大,支撑着这座城市和头顶星空所有的梦想。”
孩子睁大了眼睛,将脸更紧地贴在冰冷的舷窗上,仿佛要将这支撑人类冲向星海的能量之源烙印在脑海里。
在星城航天控制中心(Scc)的中央指挥大厅内,气氛凝重而高效。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精确显示着一张覆盖全球的发射路径网络图。
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上百个编号任务点,旁边标注着精确的发射时间窗口、任务类型(货运\/载人\/旅居舱)、目标轨道(近地\/奔月)以及负责人等信息。
cASc深空战略部主任秦明月站在指挥台前,一身简洁的深色制服衬得她越发干练。
十年的历练,让她眼中那份理想的光芒沉淀得更加坚定,也增添了一份掌控全局的从容威严。她凝视着大屏中心区域被重点标红的数十个任务标识。
“王主任,‘朱雀’序列最后100次补给及人员轮换发射计划,整合情况?”
她声音虽然清冽,却莫名带着几分溢出言语之外的温柔。
一位头发稀疏但精神矍铄的老航天专家立刻汇报:
“秦主任,最后100批次发射计划整合完毕!
涉及‘星港’最后的生态舱、科研设备、及首批200名体验官轮换生活舱。
全部使用我们西部星城的10个液氧甲烷(ch4\/Lox)火箭发射工位执行。
其中80批次由‘朱雀’系列承担,20批次由‘鲲鹏’系列重型火箭承担。
星璇系统已完成发射时序精确排班!
理论最短完成时间:93小时26分钟。
从明早6时整的‘朱雀三号-041箭’开始!”
他话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十年来,我们的液氧甲烷火箭技术成熟度前所未有!
发动机效率提升15%,一级回收成功率98.7%!
西区这十个工位,每天平均1.5次发射已经是常态!
这最后100箭,我们有信心万无一失!
确保‘星港’按计划在下月初开启人类旅居新纪元!”
大厅里不少年轻的工作人员闻言,眼中都亮起了光。
“非常好。”
秦明月赞许地点点头,嘴角勾起一丝坚毅的弧度。
这十年,是无数像王主任这样的航天人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里程碑。然而,就在这如释重负的瞬间,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大屏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子监控窗口中标记着“空天磁轨三号平台”的地方,一串细微的、代表冷却系统关键参数的金色警示符号一闪而过!
她心头微微一紧,立刻对星璇下达指令:
“星璇,调取‘天穹之剑’三号平台即时状态报告,核心超导磁场稳定性参数。”
幽蓝色的星璇投影在她身边浮现,数据流瞬间刷新,冰冷的声音响起:
“指令执行。
三号平台核心超导磁场:当前数值稳定在设定值(99.7%)。
冷却系统循环泵b3单元流量监测值出现微量扰动(波动幅度:0.8%),
低于设定报警阈值(5%)。
星璇自检中,当前未检测到硬件故障。”
数据看起来一切正常。但秦明月的眉头却微不可察地蹙起。
她对数字有着天然的敏锐,更对星璇的绝对逻辑深信不疑。
0.8%的波动确实微小,但发生在要求极致稳定的超导磁场上,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是异常!
她没有犹豫,拿起加密通讯器:
“接林风总,‘磐石重工’深空装备部。”
信号瞬间接通。
主屏幕上分出一块小窗,显示出林风的影像。
他正置身于一个充满了巨大仪表盘、管道和工程图纸的临时指挥所里,背景隐约可见巨大的银色磁轨结构。
“明月。”
林风的声音传来,依旧是沉稳如山,但秦明月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和凝重,还有他身后屏幕上快速滚动的“紧急维修预案”标题。
“三号平台的冷却系统波动,我看到了。”
秦明月单刀直入,
“星璇报无硬件故障?你那边情况如何?”
林风沉默了一秒,目光锐利地直视过来:
“星璇自检确实查无硬件故障。
但……”
他语气加重,
“波动不是偶然。
工程团队在现场检测到了极其微弱、但有规律的次声波共振点!
来源不明!
最头疼的是,这微弱的波动像是催化剂。
刚才一次常规保养后的系统重启,一组非核心超导线圈竟然发生了局部量子通量跳跃!
导致该线圈瞬间失超!
幸好是备份冗余线路,自动切断了,没影响主磁场。”
他的话如同冰锥刺入空气!
量子通量跳跃!
这是超导体在强磁场下突然失去超导特性、电阻激增的恐怖现象!
一旦发生在主线圈链路上,整个平台都可能瞬间瘫痪!
而来源不明的次声波共振点更是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
“失超线圈已经隔离。
但问题不在这里。”
林风的眉头紧锁,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压抑,
“这该死的次声波共振点和量子通量的潜在不稳定性形成了一种我们未曾预料到的致命耦合!
星璇正在全力建模试图找出干涉方法,但核心问题是——
只要这未知的次声波还在,整个三号平台的运行就存在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他顿了顿,语气低沉而坚决:
“我的建议是:
暂停三号平台所有计划发射任务,转入全面诊断和安全强化模式。
至少需要72小时深入排查!
否则……”
他没有说下去,但后果不言而喻。
秦明月的心骤然沉了下去。
星港最后100批次火箭发射计划需要完美协调,地面支持是关键。
空天磁轨三号平台承担着部分核心物资(特别是精密仪器和需要极快部署的时间敏感型设备)向星港的高效输送任务。
虽然火箭是主力,但磁轨的高频次、低成本、快速响应能力在最后冲刺阶段不可或缺!
72小时的停顿,意味着部分关键物资的延迟,意味着星港部分功能仓开启的时间可能被迫延后!
更重要的是,这是整个十年建设进程中从未有过的非计划中断!
全球都在看着!
指挥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听到了林风的警告。
王主任脸上的激动凝固了,换成了难以置信和焦虑。
万无一失的百箭齐发计划,撞上了一块意想不到的绊脚石!
秦明月的目光扫过环形大屏上那100个等待发射的闪亮标识,又落在林风那张写满凝重与决断的脸上。
窗外的阳光照耀着这座用十年心血铸就的钢铁之城,远方,隐约可见工程车辆在三号平台下聚集的微小黑点。
那是人类智慧面对未知挑战时最真实的模样——
渺小,却绝不退缩。
她深吸一口气,那清冽的空气带着责任的分量。
没有慌乱,只有磐石般的坚定迅速取代了眼底的凝重。
“林总,”
她的声音清晰地响起,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也带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同意你的处置方案。
三号平台即刻转入深度维修模式,安全第一。
王主任!”
王主任立刻挺直身体:“在!”
“启动‘百箭计划’备份预案b!”
秦明月语速飞快,
“立刻评估受影响物资清单!
优先确保时间敏感型物资!
协调其他火箭工位运载能力!
必要时,启用‘朱雀’和‘鲲鹏’系列冗余运力,将原本计划由磁轨发射的轻量、高精度设备拆解整合,挤进后续火箭班次!
哪怕推迟几小时入轨,也要确保整体计划不被拖延!
星璇!”
“在。”星璇的蓝光闪烁。
“全力协助林总团队建模分析!
同时介入Scc与各发射场的运力协调!
我要在半小时内看到最优化的调整方案!”
她抬起头,目光如同穿过指挥大厅的穹顶,直视那片深邃的星空:
“天穹之剑暂时蒙尘,但通往星港的路,绝不会因此中断!
火箭,依然是我们最可靠的臂膀!
10个发射工位,200多箭的日积月累,岂能让这小小的波澜阻挡人类叩响星海的大门!
最后100箭,必须如期升空!
星港的开港仪式,必将准时迎接人类的第一批常住民!
执行!”
命令如雷!
大厅内瞬间从短暂的惊愕转化为高昂的战意!
王主任大声回应:“是!保证完成任务!”
工作人员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起来。
那100个代表人类星空使命的发射标识,在屏幕的调度下,开始了精细而坚定的调整。
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最后征程上,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未知隐患较量的战斗,就在这座名为“星城”的钢铁堡垒中悄然打响。
这座城,既是凡人仰望星空的起点,也是人类以凡人之力向宇宙未知发起冲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