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底,腊戌以北,新一军前指。
腊戌这座缅北最后的日军堡垒,已被中国驻印军从北、东、西三面紧紧包围,攻城战火日趋白热化。在城东北方向,一个名为芒般(mong pan)的据点,因其控制着通往腊戍东北门户的一条要道,且地势较高,能俯瞰部分外围阵地,成为了必须拔除的眼中钉。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在地图前,指着芒般的位置,对麾下骁将、新38师师长李鸿说道:“芒般不拿下,我军在城东北的展开就始终受其掣肘,侧翼亦感威胁。据侦察,此处驻有日军一个加强中队,或许还有从前方溃退下来的散兵,他们利用芒般高地和村落的寺庙、坚固房屋,构筑了多层防御。虽是据点,却是块硬骨头。”
李鸿目光坚定,沉声应道:“军座放心,管他什么骨头,我新38师的牙口,啃得动!我让114团(刚经历南道战斗,稍作休整补充)上,他们熟悉这边地形和鬼子路数。”
“好!”孙立人点头,“着114团,配属师属山炮营一个连、工兵一个排,限期两日,攻克芒般!扫清我军东北翼障碍!”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鸿敬礼,转身离去。
114团团长高战云上校接到命令,不敢怠慢。尽管部队刚刚经历南道恶战,略显疲惫,但士气依旧高昂。他首先派出了一个精干的侦察排,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排长带队,前往芒般外围摸清敌情。
侦察排利用夜色和丛林掩护,悄然接近芒般。然而,日军在此处的警戒异常严密,不仅设置了外围哨卡,还在必经之路上布设了诡雷和竹签阵。侦察排在一处林间小路不慎触发诡雷,爆炸声引来了日军巡逻队,双方发生短暂交火。侦察排凭借精湛的战术且战且退,虽击毙数名日军,但自身也牺牲两人,伤数人,未能深入核心区域,只带回了芒般外围防御严密、日军警惕性很高的初步情报。
高战云听取汇报后,眉头紧锁:“鬼子学乖了,看来芒般这块骨头,比南道还难啃。强攻代价太大,必须想想办法。”
高战云与团部参谋仔细研究地图和有限的情报,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主攻,炮兵开路”的战术。
正面(北面): 由一营负责,进行佯攻和火力牵制,吸引日军主力注意力。
主攻方向(西北侧): 由二营负责,这里地形相对复杂,植被茂密,日军防御可能相对薄弱。二营将配属团主力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工兵排。
侧应(东北侧): 由三营一个连负责,伺机而动,牵制可能增援主阵地的日军。
炮兵: 师属山炮连和团属迫击炮连,集中火力,优先摧毁已探明的日军明确火力点和高地上的坚固工事,并为步兵冲击提供徐进弹幕掩护。
高战云特别强调:“炮火准备要猛、要准!步兵要紧跟炸点,不能给鬼子喘息之机!各营连通讯必须畅通!”
攻击在黎明时分打响。首先是炮兵发言。山炮和迫击炮的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芒般高地和村落,爆炸的火光接连闪现,浓烟滚滚。这次炮击明显更有针对性,预设的几个可疑目标区域被反复耕耘。
炮火延伸后,一营在正面率先发起伴攻,枪声大作,成功吸引了日军大部分火力。与此同时,主攻的二营官兵,在营长指挥下,从西北侧丛林悄然跃出,沿着炮火开辟的通道,向高地发起迅猛冲击。
果然,二营的进攻路线虽陡峭难行,但日军防御兵力相对较少。然而,日军的抵抗依旧疯狂。他们从残存的工事、岩洞、甚至大树的树冠上向下射击、投弹。
“机枪掩护!”
“火箭筒!左边那个地堡!”
“手榴弹!”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二营士兵们顶着日军的枪林弹雨,顽强向上突击。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进。工兵冒着生命危险,用爆破筒和炸药包为部队清除铁丝网和障碍物。
在高地中段一处依托天然岩洞构筑的坚固工事前,进攻被猛烈火力阻断。日军一挺重机枪从洞内射出密集子弹,压得二营先头连抬不起头。
“喷火兵!上!”营长嘶吼着。
一名喷火兵在两名冲锋枪手掩护下,匍匐接近。灼热的子弹从他头顶、身边飞过。他瞅准机会,猛地起身,对准岩洞洞口扣动扳机!
“呼——!”一条炽热的火龙直窜洞内,里面立刻传出非人的惨嚎和东西燃烧的爆裂声,机枪声戛然而止。火焰喷射器再次在攻坚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占领高地大部分区域后,战斗向芒般村落内延伸。日军依托寺庙和少数砖石房屋继续顽抗,巷战同样惨烈。逐屋争夺,手榴弹对掷,白刃相搏,每一寸土地的夺取都伴随着鲜血。
经过大半天惨烈无比的战斗,至午后,芒般高地和村落的主要抵抗点均被114团攻克。残存的日军部分被歼灭在工事内,部分化整为零,试图利用复杂地形和废墟隐匿或逃窜。
高战云命令部队立即转入清剿阶段,严密搜索每一处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坑道、地下室。同时,向师部发出捷报:“我团已于本日14时许,经激烈战斗,攻克芒般。毙伤日军一百五十余人,俘获二十余人及部分物资。残敌正在肃清中。我部亦伤亡百余,正抢救伤员,巩固阵地。”
芒般的攻克,意味着腊戌城东北方向的外围屏障被彻底清除,中国驻印军的进攻矛头已经可以直接抵近腊戌城垣。114团再次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有效的战术配合,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最终攻克腊戌,又扫清了一道关键障碍。硝烟弥漫的芒般上空,青天白日旗再次傲然飘扬,见证着这支铁血雄师的又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