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樊星阁总部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座曾经只属于地下世界的势力,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站在聚光灯下。
项目交付后第三天,陆轩便接到了来自国际城市发展联盟(IcUd)的邀请函——对方希望深入了解樊星阁在智慧城市基建领域的成果,并探讨潜在合作可能。与此同时,市政府也发来正式函件,表示有意将樊星阁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顾问名单。
“我们已经不再是躲在暗处的人了。”张涛翻看着文件,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陆轩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接待日当天,樊星阁总部一楼大厅早早布置妥当。林娜带领团队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册,每一份都附有中英文对照说明。赵宇则负责现场演示系统,确保所有数据都能实时调取展示。
国际组织代表一行六人准时抵达,为首的是IcUd亚洲区协调官艾琳·史密斯女士,一位在城市发展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大厅内的展板,随后与身旁的翻译低声交流几句。
“陆先生,很高兴见到你。”她的中文略显生硬,但态度十分诚恳,“我们在很多会议中都听说过你的名字,今天终于有机会亲自了解。”
“欢迎来到樊星阁。”陆轩微笑回应,伸出手示意前方,“请随我来。”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陆轩亲自讲解了项目的整体架构、技术亮点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赵宇在一旁配合操作,屏幕上不断切换着三维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张涛则重点分享了几个关键节点的攻坚案例,让来访者对樊星阁的实际执行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你们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艾琳合上资料本,缓缓说道,“但我更关心的是,你们如何保障长期运营的稳定性?毕竟,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
陆轩眼神坚定:“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运维体系,并与多家科研机构保持深度合作。此外,我们的管理团队也在持续优化制度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
艾琳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
送走国际组织代表后,政府方面的会谈随即展开。周强作为警方代表出席,但他这次的身份更像是桥梁角色。真正主导会谈的是市规划局的一位副局长,对方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樊星阁参与下一阶段的城市更新计划。
“我们愿意提供政策支持,也希望看到更多像你们这样具备技术和执行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副局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我们当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陆轩沉稳应对,“但我们也希望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合理的权益保障。”
谈判持续到傍晚,最终达成了初步意向。樊星阁将参与试点区域的城市升级项目,同时协助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已是夜幕降临。张涛一边整理会议记录,一边感慨道:“真是想不到,我们居然能和政府坐下来谈合作。”
“这不是偶然。”陆轩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
宴会后的第二天,马亮送来一份情报报告。报告显示,几家国际投资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樊星阁的动向,其中一家甚至已开始接触樊星阁的海外合作伙伴。
“他们想了解我们的管理架构。”张涛看完报告后皱眉,“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更多的审视。”
“那就让他们看个清楚。”陆轩语气平静,“安排一次高层会晤,把我们的理念和实力都展示出来。”
几天后,一场闭门会议在樊星阁旗下的商务中心举行。来自美、英、日等地的投资方代表齐聚一堂,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陆轩依旧亲自主持会议。他从樊星阁的发展历程讲起,谈到组织架构的演变、管理模式的创新,再到未来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方向。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无误。
“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他在结尾时说道,“我们是一群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的人。我们用实力赢得尊重,用行动证明价值。”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赵宇悄悄递来一份文件。陆轩翻开一看,是孙明整理的财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樊星阁在智慧城市项目上的收益远超预期,且其背后所关联的产业链潜力巨大。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赵宇低声补充,“或许可以考虑进入国际市场。”
陆轩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那就从东南亚开始。”
回到总部后,他召集核心成员开会。会议上,孙明详细分析了当前的财务状况,马亮提供了关于国际投资方背景的情报,张涛则提出了几条合作模式建议。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陆轩总结道,“这些机会是好,但同样伴随着风险。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接受合作,更要掌握主动权。”
会议结束后,张涛留下继续讨论细节,其他人陆续离开。林娜走过来,将一封邮件转发给陆轩:“清澜科技研究院询问我们是否愿意参与一个环保项目。”
陆轩点开邮件,目光微动。
“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兴趣。”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窗外的城市在霓虹映照下显得格外繁华,而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陆轩站在窗前,手中握着手机,屏幕上是林娜刚刚发来的信息:
“合作方确认,我们的影响力正在扩大。”
他轻笑一声,按下回复键,只写了两个字: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