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后的第三天,樊星阁总部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丝凝重的氛围,窗外城市灯火闪烁,映照着室内沉思与焦虑交织的脸庞。
陆轩坐在会议桌中央,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项目进度表。这份表格原本应是推进计划的蓝图,如今却像一张张未解的谜题,压得人喘不过气。
“人才缺口比预估高出三成。”张涛翻着手中的报告,眉头紧锁,“尤其是算法架构和数据建模方面,现有团队根本撑不起这个项目的长期发展。”
林娜轻轻点头,将屏幕上的图表放大:“更麻烦的是,我们内部的技术骨干对新合作模式信心不足,有几位核心成员已经在私下表达过退意。”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连窗外城市的喧嚣都变得遥远。
“这不是技术问题。”陆轩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有力,“是信心,也是布局的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两个字——人才。
“我们要做的,不是临时填补空缺,而是系统性地构建一支能打硬仗、敢拼未来的技术军团。”
赵宇皱眉:“可问题是,现在市场上顶尖AI人才几乎都被大厂垄断,我们既没品牌优势,又没资金弹药,怎么抢?”
“那就从源头开始。”陆轩转身,目光坚定,“高校、实验室、海外资源,一个都不能放过。我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沉默,众人各有所思。
“我建议分三步走。”张涛率先打破沉默,“第一步,梳理当前项目所需岗位,明确优先级;第二步,评估现有团队能力短板;第三步,制定引才策略,包括合作院校名单、招聘方向、甚至可能的人脉资源。”
“很好。”陆轩点头,“立刻执行。”
第二天清晨,樊星阁技术中心内,一场高强度实战演练正在紧张进行。
胡军站在控制台旁,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不时低声指挥:“A组注意,模型迭代速度太慢,调整参数!b组,你们的算法优化还没上线?”
年轻工程师们汗流浃背,手指飞快敲击键盘,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他们确实很拼。”陆轩站在一旁,语气平静,“但缺乏统一节奏,效率不高。”
“这是新团队常见的问题。”赵宇分析道,“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结果反而容易各自为战。”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灰色卫衣的年轻工程师突然举手:“我可以提个建议吗?”
众人纷纷转头。
“说吧。”陆轩示意。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训练方式太散了。”那名工程师语速很快,“不如建立一个‘核心模块’机制,把关键算法拆分成几个标准单元,让不同小组围绕这些单元协作开发,既能提高复用率,也能减少沟通成本。”
陆轩眼神微动,随即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
“不错。”他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陈远,去年刚从清华毕业。”
“好。”陆轩记下这个名字,“回头安排你加入专项研发组。”
傍晚时分,会议室再次聚满人影。
“这是我们整理出的第一批目标高校名单。”张涛打开投影,屏幕上列出十几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名字,“其中,斯坦福、mIt、清华、北大这几所的AI研究最为活跃,我们可以考虑设立联合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参与我们的项目。”
“但挖角这条路不能完全放弃。”吴峰插话,“我已经接触了几位在大型科技公司任职的专家,如果开出足够诱人的条件,未必没有机会。”
“但我们也要评估风险。”赵宇冷静提醒,“高薪挖角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引来竞争对手的反制。”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方式。”陆轩接过话题,“先以联合研究的形式邀请他们参与项目,等建立起信任基础后,再谈正式合作。”
林娜在一旁记录,忽然停顿了一下,轻声道:“还有一件事……昨天我在会议记录里发现一份来自海外实验室的简历推荐名单,没有署名来源。”
众人神色一凝。
“查过了吗?”陆轩问。
“还在追查,但名单上的几个人,都是目前AI领域炙手可热的研究者。”林娜递上文件,“他们的背景非常匹配我们的需求。”
陆轩接过文件,目光深邃:“看来,有人也在默默关注我们。”
深夜,樊星阁总部顶层办公室内,陆轩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闪烁的城市灯光。
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信息跳出来:
“刘猛也在同一时间接触某位知名AI专家。”
李刚发来的。
陆轩嘴角微微扬起,眼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意。
他知道,这场人才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明天开始,启动‘星火计划’。”他对门外等候的助理说道,“我们需要点燃更多火种,照亮前行的路。”
助理点头离开。
陆轩重新坐回办公桌前,翻开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
人才即未来。
窗外风声渐起,夜色更深。
他合上本子,关掉灯,走入黑暗之中。
而樊星阁的人才战略,正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