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培训教室的地板上,映出斑驳光影。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讨论时留下的纸张气息和淡淡的咖啡香。桌椅已经重新排列,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听课模式,而是围成数个小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笔记本电脑与白板笔,墙上贴满了写着关键词的便利贴。
陆轩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间焕然一新的教室。他的西装袖口微微卷起,露出腕表的金属光泽。他没有说话,只是嘴角微扬,似乎对眼前的布置感到满意。
“老大,昨晚大家都没睡吧?”张涛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笑着说道,“我刚来的时候,看见李刚还在白板上画流程图。”
“嗯。”陆轩点头,“他们已经开始主动思考了。”
这时,教室里陆续有人进来,有说有笑地坐到各自小组的位置上。原本沉闷的氛围被一种兴奋的情绪取代。讲师们也已就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显然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培训充满期待。
“各位!”陆轩走上讲台,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昨天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能动手、能思考、能创造价值的一群人。”
众人纷纷抬头,眼神中透出一股久违的斗志。
“今天的内容会更难,但也会更有意思。”陆轩继续说道,“我们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你们刚刚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一场真正的模拟演练。”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低语,有人摩拳擦掌,有人则略显紧张地翻开了笔记。
讲师走上前,接过话题:“这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用于我们海外业务的资金监管。你们将分成五组,在四小时内完成方案,并进行汇报。”
“奖品是什么?”后排突然有人问。
讲师笑了笑:“第一名的小组,将获得一次参与真实项目的资格。”
这一句话像点燃了火药桶,整个教室瞬间热闹起来。
演练开始后不久,李刚所在的小组便迅速进入状态。他不像以往那样莽撞冲动,反而显得格外专注。他一边听着组员的意见,一边快速在白板上勾勒出逻辑框架。
“这里必须加一道智能合约,确保资金流转透明。”他说着,手指在白板上划出一道清晰的线条。
“可如果对方不承认数据呢?”有人提出疑问。
“那就引入第三方仲裁机制。”李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可以找一个国际认可的机构作为节点,这样既能保证公正性,又不会影响效率。”
旁边的讲师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开口:“李刚,你这思路很成熟啊。”
李刚咧嘴一笑:“以前不懂,现在明白了。老大说得对,战场不在街头,而在谈判桌上。”
这句话让讲师怔了一下,随即投去赞许的目光。
另一边,张涛正带着自己的小组分析风险点。他们不仅考虑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法律合规性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障碍。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模式,而是找到最适合樊星阁的方式。”张涛语气坚定,“这套系统,必须能适应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
“明白。”组员们齐声回应。
四个小时过去,五个小组依次上台汇报各自的方案。有人讲解流畅,有人表达生涩,但无一例外都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投入。
陆轩坐在第一排,静静聆听,时不时点头或记录下一些关键点。他的目光掠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在衡量着什么。
当最后一组汇报结束,陆轩起身鼓掌,掌声回荡在整个教室里。
“很好。”他缓缓说道,“你们的表现,比我预期得还要好。”
众人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接下来,我想做一件事。”陆轩环顾四周,语气沉稳而有力,“我要从你们当中挑选一部分人,参与一个真实的项目。”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这个项目,是我们与南美合作方的一个新尝试。”陆轩继续道,“它涉及跨境支付、数据安全以及多方信任机制的建立。你们之前学的东西,都会在这里派上用场。”
“真的?”李刚脱口而出,眼中闪着光。
“当然是真的。”陆轩微笑,“但前提是,你们必须通过最后的筛选。”
“怎么筛?”
“很简单。”陆轩指了指刚才的白板,“我会给你们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你们要在两天内提出修改建议,并给出可行的技术实现路径。”
“听起来有点挑战性。”张涛挑眉。
“当然有挑战。”陆轩点头,“但只有真正经历过实战,才能成为真正的战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这一刻,阳光正好,照进窗户,在每个人身上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他们的身影在光线下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一段全新的旅程即将展开。
陆轩转身走向门口,脚步稳健。张涛紧随其后,低声问道:“你觉得他们会行吗?”
陆轩没有回头,只留下一句淡淡的话:
“他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