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指挥车内的监控屏幕泛着冷光,陆轩的手指在回放键上停顿,画面定格在那名外包司机抬手看表的瞬间。表盘反光映出他眼角的细纹,也映出他袖口露出的一截通讯器带子。那不是工地配发的型号。
他没动,只是将录像调至夜班交接前十分钟的入口记录。三名临时工并肩而行,步伐一致,其中一人刻意落后半步,目光扫过岗亭的排班公示牌。陆轩放大画面,那人嘴唇微动,像是在默记什么。
“马亮。”他按下内线通讯。
“在。”耳机里传来低沉回应。
“查这批运输队的注册信息,重点筛过去三个月内新注册、无固定合作方的公司。同时接入能源局和工商系统的公开变更日志,我要知道最近两周所有涉及外资新能源项目的政策调整。”
“明白。另外,行业媒体舆情监测已同步启动。”
陆轩挂断通讯,目光落在桌角那张被水渍晕染的排班表上。“几点换岗?”——那行字的墨迹已经模糊,像一条被雨水冲刷的路,指向未知的深处。
他起身,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标有“跨境技术合规动态”的内部简报。翻到第三页,一条不起眼的备注引起他的注意:“国际能源联盟技术审查工作组将于下月召开闭门会议,议题包括数据本地化存储与核心技术输出限制。”他合上简报,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窗外,夜班组仍在作业。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缓缓收回,振捣棒的嗡鸣渐弱。一名新工人蹲在承台边缘,用水平尺测量初凝面,老工长站在一旁点头。这画面本该令人安心,可陆轩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工地,而在那些看不见的规则与舆论之中。
清晨六点四十,临时会议室的灯刚亮。赵宇、张涛、孙明、李刚陆续走进,林娜将打印好的资料分发到每人手中。陆轩站在投影幕前,未发一言,只将一张夜班入口的截图投在屏幕上。
“这个人,”他指向画面中那名落后半步的工人,“不是我们的人。他记下了换岗时间。”
李刚皱眉:“外包队伍流动性大,可能是无意之举。”
“无意?”陆轩调出第二张图,“这是‘黑石能源’上周在东南亚发布的宣传视频截图。他们打出的口号是——‘零延迟交付,全天候响应’。”画面切换,一组数据浮现:广告投放量环比增长300%,覆盖目标市场全部主流平台。
会议室陷入沉默。
陆轩继续操作,第三组数据出现:“过去七十二小时,三个我们计划进入的国家更新了外资准入条款。其中两国明确要求,本地化率不得低于40%。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快,还要在当地建厂、雇人、采购材料。”
孙明低头翻看财务模型,眉头越皱越紧:“若追加本地采购,现金流压力将提前至第四十五天。现有储备无法支撑双线并行。”
张涛盯着屏幕,忽然开口:“他们不只是在抢市场,还在定义规则。‘零延迟’不只是技术承诺,是心理战——让客户相信,只有他们能做到无缝衔接。”
陆轩点头:“对手在造势,政策在设限,而我们还在按老节奏推进。快,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快’。”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速度——对手在抢时间。
合规——政策在设门槛。
叙事——舆论在定认知。
“我们面临的,不是单一挑战,而是三线作战。”他的声音不高,却如铁锤落砧,“速度上,我们不能只比工期,要比响应力;合规上,不能只求过关,要提前布局;叙事上,不能只埋头干活,要让人看见我们的标准。”
赵宇沉吟:“本地化率40%,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当地建立供应链。可短期内,既无渠道,也无信任。”
“那就从人开始。”陆轩看向李刚,“安保系统要升级。所有外包人员,必须实名登记、人脸识别、行为轨迹备案。任何人试图打听内部流程,立即上报。”
李刚点头:“我马上安排。”
“张涛,”陆轩转向他,“你带技术组重新评估柔性接头方案。不仅要适配地质,还要考虑本地生产可行性。我们的技术,必须能落地,能复制,能被接受。”
“明白。”张涛翻开笔记本,迅速记录。
“孙明,重新测算资金流。假设我们提前启动本地采购,最迟第几天会触底?”
“第四十五天。”孙明语气凝重,“若无新增支持,第四个星期开始,将无法支付双线运营成本。”
陆轩沉默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没有无限资源,但有无限责任。项目不能停,标准不能降,节奏不能乱。从今天起,所有人进入双线警戒状态——一手抓施工,一手抓应对。”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陆轩独自留在会议室,重新调出那条凌晨推送的财经新闻:“国际能源联盟拟收紧跨境技术审查”。他将这条信息与卡尔那句“总部审计流程将变”并列对比,两者时间吻合,指向一致。
他抽出一张白纸,写下三个词:速度、合规、叙事。然后在三者交集处画了一个圈。
“我们的挑战,是同时打赢三场仗。”他低声说。
片刻后,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取出《绿色工程标准化手册》。翻到第七十五页,标题赫然是“动态风险响应机制”。他将那张被水渍晕染的纸条轻轻夹入书中,合上封面。
就在这时,林娜敲门进来。
“陆轩,外媒记者徐静发来采访申请,希望了解项目最新进展。”
陆轩站在窗前,目光落在工地上那列正通过安检门的夜班工人。安全帽上的反光条在探照灯下连成一条流动的光带,像一条奔向黎明的河。
他没有回头。
“让她等消息。”
林娜点头退出。
陆轩重新打开电脑,调出马亮刚传来的最新情报摘要。屏幕左侧,是东南亚某国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政策文件;右侧,是“黑石能源”在欧洲新签的两个项目合同摘要。两者看似无关,却在同一时间点密集出现。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政策收紧,市场洗牌,对手趁势扩张——这不是巧合,是围猎。”
笔尖顿住。
他忽然意识到,真正的挑战,不是某个具体障碍,而是整个游戏规则正在被重写。而他们,必须在规则落下之前,找到新的立足点。
他站起身,走向指挥车。车内的监控画面依旧清晰,夜班组已进入交接阶段。新一班工人列队进入,安全帽上的编号在灯光下闪动。
陆轩拿起对讲机。
“所有岗哨,提升一级警戒。”
对讲机那头传来确认声。
他放下设备,目光落在副驾驶座上的《标准化手册》上。书页微张,露出那张被水渍晕染的纸条一角。
指挥车的空调滴水声仍在继续,一滴,一滴,落在排班表上。
“换岗时间”四字,已被彻底模糊。